老姜的露天电影院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ceXu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天津市滨海新区,有一位居民叫姜天生,他每年都为居民放映30余场电影,四年来放映电影150余场。
  2011年老姜退休,刚一闲下来,愁得不得了。年轻时老姜喜欢无线电、爱鼓捣个音响什么的。于是他买了音响、播放机、投影仪,在家放电影。看着老电影,老姜萌发了为居民播放电影的想法。但是老姜也有顾虑,会不会有人说自己想出风头呢?女儿支持他:“爸,想做就去做,我支持你。”
  一开始,老姜的露天电影院设在小公园里,七十多吋的投影仪、播放器、音响等,自己家住五楼,每天他就这么搬来搬去,一辆三轮车就是运输工具。最开始有三五十人来看电影,渐渐地,人越来越多,有时能达到几百人,老姜考虑到公园里蚊子多,老人受不了,把露天电影院转移到居民楼下。
  后来,为了不影响居民休息,老姜把露天电影院移到小区车棚旁的空地上。为了不影响学校孩子的学习,他坚持每年等学校放假了再播放电影。有的人爱看老电影,他买了老电影的光盘。有的人爱看戏,他买了戏曲的片子。为了适应大家的口味,每次在放电影前先放20分钟的动画片或者革命歌曲,一百多部老电影、一百多部戏曲片,他保证每天放得不重样。为了保证播放效果,每放一部片子前,他都要在家里试播一遍,以免到时卡壳。夏天天气炎热,一场电影放下来,忙得他浑身都湿透了,蚊虫的叮咬更是难免。为了让大家享受更好的效果,他又投入一万多元,买了更好的设备。放电影需要电源,每个电瓶充电都得三四个小时,他就买了好几个电瓶。
  老姜放电影投进去几万元钱。老伴对花钱不心疼,但是心疼他又忙又累,说:“又搭钱,又搭时间,真是不理解你呀!”他笑笑说:“能让大家看到喜欢的电影,为咱居民做点事,我再累也是高兴的。”
  慢慢地,居民主动为他送来西瓜和水,有的居民还把自己家的光盘拿出来,让他播放给更多的人看。有一次风雨骤起,他急忙收拾工具,淋得浑身都湿透了,居民田师傅和刘师傅主动帮助他装车、收拾。自此以后,田师傅和刘师傅便坚持每次帮忙把工具装车,一起放电影。只要老姜放电影,大家一到点就聚到一起,几年来共有两万多人次观看了他播放的电影。看到居民这么和谐,老姜的心里美滋滋的。
其他文献
他叫李忠国,她叫陈诗晏。两人青梅竹马,一个院子里长大。1953年,李忠国23岁,陈诗晏21岁,二人因为误会分离。  李忠国到沈阳工作后,事业有成,家庭美满。相比而言,在四川生活的陈诗晏日子艰辛得多。为了生计,她颠沛流离,还经历了两次不幸的婚姻。  李忠国81岁那年,老伴患病离世。为了摆脱伤感情绪,李忠国在孙子的陪伴下回到故乡南充探亲访友。没想到,他一回到儿时居住的大院,脑海里浮现出的都是初恋女友陈
我们这群刚刚迈进老年行列的人,时常在一起讨论养老问题,提出各种各样的设想。最终的结论是,养老必须靠自己,靠一群“老鸟”抱团取暖。  60岁到70岁加紧组团  如今有一句在老人圈疯传的话:你有几个老伴?这老伴不是老公或老婆,而是与你有紧密联系的老朋友。有两三个不及格,有十个左右差不多,有二十个左右刚刚好。  我刚一退休,就和同龄人组成了一个舞蹈队,十几个姐妹隔天就要聚在一起练习舞蹈。虽说只是一个业余
刘智德今年60岁,正办退休。黄昏出门,在西安市南稍门草场坡楼群间的空地上一准儿能看见他。  我见到他时,他刚抽了十几分钟陀螺,脸上汗涔涔。他指着旋转的五彩陀螺对一旁五岁的小孙子说,对,就这么抽。然后,他转向我:“你看,只有孩子才能玩得尽兴,他们无所顾忌,不像我们大人,畏首畏尾。”  原先热衷于每天去体育场走路的刘智德,被东门城墙根下玩陀螺的一帮人吸引。虽然现在的陀螺无论个头、材质还是外观都跟小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