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备战如何复习文言文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bolz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文言,从严格意义上讲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所谓文言文是指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文章。这种文言文在我国流传了几千年,大多数中国传统文化都是靠文言文流传到现在的。因此,对于广大的中学生来讲,学习文言文是非常必要的。从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来看,文言文也成为中考的固定“节目”,而且所占据的分数也比较多,基本在10分以上。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必须学好文言文,并对文言文的备考加以深入研究。笔者认为,中考备战文言文需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
  一、字词复习策略
  这里所说的字词是指狭义上的字词,即文章中出现的生僻字、通假字、多音字、古音字等特殊的字。对于这样的字,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就要给予更多的关注,贯穿“早”与“多”的思想。所谓“早”,就是尽可能地早一点了解字词的用法;所谓“多”,是指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看到一些真实的语言材料。具体情况,举例说来,容易明白,如:
  (1)多訾古人之失。(zī)
  (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
  (3)默而知之。(zhì)
  (4)笼盖四野。(yǎ)
  以上的四例中,(1)中的“訾”是生僻字;(2)中的“属”是“嘱”的通假字,应该读“嘱”的音;(3)中的“知”为多音字,读”zhì”的音;(4)中的“野”是古音字,应该读“yǎ”。对于这四种情况来说,(1)难度不大,只要多查查字典就可以解决问题,而(2)(3)(4)三题则需讲清缘由,如讲出本字的含义,让学生明白其中的来龙去脉,或者指出古音。有人认为这样讲太烦琐,而且学生不易记住,但笔者认为,“记住的东西不一定容易理解,而理解的东西一定容易记住”。
  有人认为,通假字、多音字可以多讲讲,对于古音字则没有必要,因为时代已经远去,读古音已无必要,读现在的音比较省劲,记得也容易,何乐而不为?但是,许多读古音的字都是押韵的,读现在的音就别扭了。比如,《寒食》中的“寒食东风御柳斜”中的“斜”字,如果读“xié”的音,就打破了诗的韵律,而这首诗要是押“a”韵,读起来就会朗朗上口。这样的东西多讲讲,学生的理解就会多一些,对学习还是有帮助的。平时讲透彻了,复习的时候就简单了。
  二、语法复习策略
  语法复习的策略是功在平时,融会贯通。日常的语法教学是重点。在初中阶段,教材中所讲授的语法现象比较常见、浅显。主要的有:词类活用,句式判断。笔者的经验就是多读多看,熟能生巧。举例如下:
  (1)舍相如于成传舍。《廉颇蔺相如列传》
  (2)以绳天下之梅。《病梅馆记》
  (3)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增》
  以上所举各例中,(1)(2)中的“舍”、“绳”两例是词类活用,名词用如动词;(3)(4)是两个句式,(3)是被动句,君被赵王幸;(4)是省略句,一鼓作气,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5)为互文,意思是不因为外物的好坏或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6)为比喻。这几题如果只是简单告诉学生答案,学生也可以记住,但是如果类似的东西太多了,学生不知道其中的道理,就会混淆。
  复习的时候,学生对于具体的题目已经了如指掌,他们所要做的工作就是集中资料,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记忆。记得多了,再进行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对学习文言文大有帮助。
  三、文化知识复习
  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最终目的是要学习并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在文言文的学习中一定要重视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学习。中国的文明史源远流长,据专家最新考证,长江文明早在5000~6000年前就出现。如此之长的文明史,其发展从未间断,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它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民族文化。我们必须尽早、尽可能多地了解古代文化,学习古代文化。
  在教学与复习中,重点要放在文体知识、官职术语、天文计时、礼仪称谓、姓氏字号以及古代建筑等等。在以前,我们这样重视似乎有复古之嫌,但是现在国学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我们应该抓住机会,复兴优秀的民族文化。
  四、思想观念的学习
  我们在学习文言文,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还要借鉴古人的经验,学习古人的思想,以解决现代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唐太宗李世民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学习古代文化的同时,要学习做人的道理。让学生能从文言文的学习中得到经验教训。如在学习《曹刿论战》中注意吸取鲁庄公和曹刿的长处,学习《郑伯克段于鄢》时,可以分析郑伯、姜氏的性格特点,从而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如何做人。
  纵观历年以来的文言文试题,考查的不外乎字词、句子、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或者对语言的赏析,只要我们平时教学注意讲深讲透、复习时注意整理、归纳,在此基础上融会贯通,学会迁移运用,那我们不仅会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而且会在高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中占得先机,获得更大的进步。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海县洪庄中学(222336)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资源的运用已然普及。网络具有资源丰富、使用方便和传播快、易于学习的特点,能够让传统的语文教学发生变化,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个讲台的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代初中语文教学发展的需求。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技术支持。  一、在网络环境下,促进语文教学养眼生趣  在过去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会通
随着课改的逐步推进,新时期的教育发展要求对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期待日益提升。它要求教师做到以语文学科为核心,从学习者的兴趣与需要出发,注意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然而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提出的一个全新的理念,内容虽不多,但其活动总量与学生参与度是语文活动不可比拟的。综合性学习是由语文活动发展而来的,但其活动内容的“综合性”要求和“探究性”特征使得综合性学习表现出的能力层面
语文教学的能力要求主要体现为理解(听、读)和表达(说、写),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通过察言观色理解事物,还要能通过言语、动作、神情、语调传情表意。因此,与其他课程比较而言,语文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影响更具体、更深远,有时甚至会成为学生仿效的对象。  首先,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娴熟的语言(口头、书面、肢体、神情等等)表达能力和敏锐的领悟能力,通过课堂教学实现教与学的互联互通,要有全面发掘课文凭借作
长期以来,初中作文教学处于一种半失眠状态。虽然学校与教师在开学初都制订了学期作文计划,确定了篇目,明确了教学目标,但这些举措大都是为应付检查。在这样的现实之下,作文教学既没有成体系的教程,也没有有效的训练方法,导致初中学生记叙文写作依然存在结构“缺钙”、主题“贫血”等问题。针对这两个问题,笔者探寻了以下几种有效的应对方法。  一、结构“补钙”,骨骼强壮  初中记叙文写作要注重文章结构的打造。我们可
摘要:本篇文章将高新区的行政单位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内部空间控制建设难点以及对策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部分行政单位存在预算制定和执行不严谨现象,缺乏合理的监督和评价制度,鉴于此本文根据文献研究法以及个人实践经验,提出高新区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对策。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读者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高新区;行政单位;内部控制  行政单位是面向公众的基础单位,为高新区个人或机构提供相应服务。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