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萘酰亚胺的次氯酸荧光探针的合成及细胞成像性能研究

来源 :有机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anq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萘酰亚胺结构为荧光发色团,设计开发了一种含C=C双键的、具有分子内电荷转移(ICT)效应的新型水溶性优化的次氯酸荧光探针3-(2-氰基丙烯酸乙酯基)-4-羟基-N-正丙基-1,8-萘酰亚胺(NAEC).添加次氯酸后,探针分子NAEC中的C=C双键被氧化,生成醛基,探针NAEC原有的ICT效应被破坏,产生荧光信号.经核磁、质谱、荧光发射光谱和UV-Vis吸收光谱对其结构和检测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pH=7.4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磷酸缓冲盐溶液(PBS)(V∶V=1∶19)缓冲体系中,探针NAEC可在10 s内完成对次氯酸的检测,荧光分析检测限为2.4nmol/L,斯托克斯位移为100 nm;探针NAEC显示出较强的抗干扰性,能在其他活性氧、小分子生物硫醇及常见阴离子等22种干扰物存在下完成次氯酸的专一检测.同时,该探针分子的膜透性与生物相容性良好,具备较好的活体内源性C1O-荧光成像能力,在生物检测及环境监控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可见光催化具有成本低及环境友好等特点,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近年来在有机合成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α-氨基烷基自由基因其具有活性高和易获得等优点,在可见光催化中占据
以森田-贝里斯-希尔曼(MBH)碳酸酯和活泼亚甲基类化合物为原料,在叔胺的催化下,经历两次亲核取代反应得到关键叠氮中间体,再与三苯基膦作用经连续的Staudinger反应、分子内az
以3,4;9,10-苝四甲酸酐为原料,经微波促进反应探讨了反应底物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条件对反应收率的影响,合成了系列苝单酰亚胺类化合物,其中2,6-二异丙基苯胺修饰的苝
2-喹啉酮结构单元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和药物活性分子中,并且是重要的杂环合成砌块.建立了一种乙酸酐促进下,环状β-烯胺酮和丙二酸通过[3+3]环合反应构建2-喹啉酮化合物的新
Wallichanol是一类具有独特桥环结构的二萜天然产物.以2-甲基-1,3-环己二酮作为起始原料,通过高立体选择性的Diels-Alder反应和金催化的炔烃碳环化反应构建Wallichanol的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