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救皇后

来源 :商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tty198308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档电视访谈节目里,经济学家张维迎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泰国清迈有一条河,因为曾经淹死过一位皇后而闻名。那位皇后乘船游河时身边侍从如云,可是她落水后没有人敢救他,因为触摸了皇后就是死罪……
  谈及这位倒霉的皇后,张维迎认为确实不该救,一旦她被救起,以后肯定有人会想心思偷偷把皇后推到水里去,借机触摸皇后……最终,以后的皇后们就没法保持纯洁了。
  目光始终注视终极目标,忽略过程中的不完美,这似乎一直是张维迎的风格,因此他也成为了中国最受争议的经济学家。早在1983年,还只是西北大学经济系研究生的他就出名了,在中国青年报发表的《为钱正名》一文遭到社会各界批评。“在一个正常有序的社会里,钱是社会的一个奖章,你能多赚钱,说明你对社会多做贡献,不应该回避钱……”这是张维迎文章的观点。放在今天看,一点没错,也算不上什么经济学新发现。当时有能力写出这样一篇文章的人肯定不少,只不过张维迎用他的敢于直言“惊动”了过于平静的社会。
  80年代中后期,中国经济开始实行“双轨制”——计划与市场并存。作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双轨制”让手中有审批权的官员往往忍不住腐败,他们用权力去赚取两轨之间的差价。张维迎是“双轨制”的积极支持者,可想而知受到了铺天盖地的指责。偏偏他非常固执,2006年又大放厥词,说“官员是改革中利益受损最大的群体”,一时间骂他的人数以千万计。
  “制度变革不得不付出代价,改革要想成功,必须减轻权力官僚部门的抵制……”谈及“双轨制”遭受的非议,张维迎这样辩解。以一定程度的“腐败”去换取改革措施的顺利推行,言外之意大抵如此。而他认为“官员是改革中利益受损最大群体”,显然是指官员们放弃了改革前的一部分“绝对权力”,然而他们因此也得到了经济上的补偿,即便只论合法收入,比改革前不知道翻了几番。相比之下,那些下岗职工,失去铁饭碗又得到什么补偿?按张维迎的逻辑,之所以官员比下岗职工受损更大,可能因为下岗职工是弱势群体,没有能力阻碍改革,而官员有这个能力,所以官员损失的部分权力才应该被算作损失。
  为了皇后的纯洁,牺牲其“性命”只是小节;为了改革的顺利推行,一定程度的“腐败”也只是不可避免的“小节”。在追求“可行性”的过程中,排除理想主义和某些人文观念,行大事不拘小节。张维迎的这种务实经济学其实并不是新生事物,其思路酷似中国古代“帝王术”。为避免以后可能出现的母后干政,汉武帝杀了原本无罪的钩弋夫人;为了国家长治久安,朱元璋对功臣大开杀戒……可是,这种帝王术延续到近代,不拘小节之后却并没有成大事,终究敌不过受人文思想熏陶的西方文明。
  要不要救皇后?固然可以看得远一些,看到有可能出现的“礼崩乐坏”。更应该看到,假如皇后的生命都如此不受尊重,普通国民又如何能有安全感?这样的社会纵然有序,终究不会让民众有归属感。
  要不要救皇后?这个问题绝不能片面地去看待。
其他文献
冷冲模是电动机制造行业的重要工艺装备,随着电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线切割机床的广泛应用,模具制造工艺也随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合理选择间隙补偿量编程首要任务是需确定
如果说西方文化重“实”,那么,东方文化则往往偏重于“名”,所谓“名正则言顺”是也。对新时期商业文化的提倡和培育,一些国人便打出“儒商”的名号,且得到社会上不少人的认同,至于“儒商”的“儒”,究竟与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和文化形态的传统儒学有无冲突,本质有何区别等,却乏人探究了。  古人创造汉字真是煞费苦心。“儒”的汉字结构,由“人”与“需”两部分组成,谓“人之需”也。不过,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儒学实乃是应
2015年11月3日,全球领先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德国KUKA公司在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机器人展上正式推出KRCYTEC Nano系列机器人,成为低负载机器人领域的新标杆。针
通过对液压支架四边形筋板下料方法进行描述与比较,得出数控火焰切割的"方波型共边切割"是目前为止较为理想的下料方式,其特点是速度快、精度高、空行程少、成本低。
摘 要:随着现代艺术的多元化发展,传统的素描基础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艺术专业教学的要求。素描基础教学中新的实践探索和研究力图建构一种既具有普适性,又有针对形的教学新秩序。本文从目前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和在实践中总结的教学方法等三个方面来阐述笔者的观点。  关键词:多元;创新;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J214;J504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