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藏族学生的英语教学还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本文从心理学的独特视角,探讨了对藏族高中学生进行英语教育的途径,介绍了对藏族高中生进行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强调了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情感因素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藏族高中学生 情感因素 分层次
从英语教学角度,藏族学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因为藏语是他们的第一语言,汉语是第二语言而英语已经是他们的第三语言,因此,我们的英语教学是在用他们的第二语言教授他们的第三语言。知识和智慧的学习动力首先是教师的情感动力和教育力量,而教师的教育力量的源泉在于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个性。我们认为,在对藏族学生进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努力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㈠注重"情感教学法",确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们感到教师可亲、可信、可敬。师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真诚态度,帮助藏族学生建立自尊感和自信心。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 而且要鼓励学生敢于通过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过程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语言应用能力。藏族学生在内地以汉语为媒介语学习英语,毕竟与学习母语和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有较大差异,语言环境和社会环境给他们学习外语造成一定的困难,这就难免使他们产生焦虑感和恐惧感。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尊重他们所具有的多元智慧(multiple intelligence)和生物心里潜能(biopsychological potential),充分运用夸奖和赞扬这一手段去鼓励他们。再者,教师尊重学生、赞扬学生的过程也是激发学生尊重教师,提高外语学习兴趣,改善师生关系的过程。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办法融洽师生关系,建立师生感情。例如,尽量利用课余时间走入学生中间,以朋友身份与之聊天,不仅聊英语学习,还有大家关心的各种话题。关心学生生活中的小事,提醒他们天寒加衣,注意预防感冒等。这些会无形中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甚至会影响学习一生。如07级学生贡觉曲扎,性格内向入学时英语基础极差,入学成绩只有20多分。在后来的学习中,我在教给他学习方法的同时不多鼓励他,在课堂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时总是找他回答,答对了,大声的表扬;答错了,就耐心的纠正并鼓励。一次次的成功积累了他的自信,再后来的学习中他主动并且有毅力,在最后的高考中英语成绩考到了70多分,并帮助他上了一所很好的大学。上例中在老师只言片语的鼓励下,学生找到了自信心。这种"情感教学法"(胡泓,2000)也进一步说明了教学活动的多面性和情感因素的重要性。
㈡运用归因转移理论(attribution charge)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依照这一理论,如果把学生在某些方面的失败归因于客观原因或者自身努力的程度,而不是他们本身的智力因素,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Schunk,1996)。我们利用榜样(models)的积极作用。许多试验已表明,成功的榜样能够影响学生的自我功效(self-efficacy)和作业的完成。我们以令世人钦佩的大活佛,19岁的少年大师,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为例。2009年3月28日,它在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开幕式上用流利的英语发表了演讲。它用英语发表的精彩演讲,使与会的各国高僧和文化精英都感到震撼。19岁的少年班禅大师学习英语的坚韧毅力和刻苦精神及令人惊羡的成绩,为藏族青少年以及当代各族青少年树立了一个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榜样。事实证明,这类榜样的积极作用有助于减少藏族学生学习英语的畏难情绪。
㈢以学生知识为起点,进行分层次教学。
由于历史的原因,西藏文化相对封闭,外语教育的范围小,程度低,因而藏族学生入学是英语基础知识和语言基本功较差。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背景和学习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善于分析掌握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地作出具体而微的努力,一点点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有一句关于学习英语的话说的生动而具体:Jump and get an apple(跳一跳,摘个苹果)- 每次做一个小小的努力,就有一点小小的收获。如果苹果太高,拼命跳也只是白白浪费精力,更不能期盼一次采摘就满载而归。这一说法既是经验之谈,也可以从教育心理学家维国斯基(Vygotsky)那里找到理论依据。他认为学习内容主体应在学习者的经验范围之内,新知识只能从"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即原有知识的边沿上逐渐扩大外延。如我校07级十几名藏族学生,由于英语水平较低,基础较差,在英语课上,不能跟上上课的正常速度,我们专门在每天课后为其开设了新概念英语第一册的课程,以便于藏族学生从简单词汇学起,有效地、系统地弥补其基本语法知识。实践证明,通过单独开设适合其水平的课程,使藏族学生找到了自信心,保持了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为后面英语成绩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历次赴藏考察,我们发现拉萨、山南、林芝地区的教育比较发达,这些地区学生的英语基础好于其他地区的学生,尤其阿里、昌都地区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有的汉语交流还存在问题。基于这些地区差异的考虑,在英语教学中我们根据生源地对藏族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互补互助,提高其英语学习的效率。
结束语
英语教学就其本质而言,首先是教育的范畴,在对藏族学生的英语教学中这一点尤为突出。在新的教育观的指导下,探索、发展对藏族高中学生的英语教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国的诸多国情、校情、教情、学情决定了我们不能一成不变地照搬国外的外语教学法和教育观,而应本着尊重客观现实,讲求实际效果的精神,批判地吸收各学派的合理内核,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综合的方法和教学模式,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Rogers Ted. Methodology in the New Millennium[J]. English Teaching Forum, 2000, (4):2-13.
[2] Scovel, Tom. Learning New Languages: A Guide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
[3] Vygolsky, Collected Works[M]. New York: Plenum,1987.
[4] Schunk, D. Learning Theories - An Educational Perspective[M]. Merril, an imprint of Prentice Hall,1996.
[5] 王初名.应用心理语言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6] 胡泓. 外语素质培养概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闫志军(1982-),男,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外语系教师,助教,主要从事民族教育理论研究;王磊(1981-),男,河北保定人,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外语系教师,助教,主要从事民族教育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研究
关键词:藏族高中学生 情感因素 分层次
从英语教学角度,藏族学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因为藏语是他们的第一语言,汉语是第二语言而英语已经是他们的第三语言,因此,我们的英语教学是在用他们的第二语言教授他们的第三语言。知识和智慧的学习动力首先是教师的情感动力和教育力量,而教师的教育力量的源泉在于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个性。我们认为,在对藏族学生进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努力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㈠注重"情感教学法",确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们感到教师可亲、可信、可敬。师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真诚态度,帮助藏族学生建立自尊感和自信心。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 而且要鼓励学生敢于通过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过程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语言应用能力。藏族学生在内地以汉语为媒介语学习英语,毕竟与学习母语和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有较大差异,语言环境和社会环境给他们学习外语造成一定的困难,这就难免使他们产生焦虑感和恐惧感。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尊重他们所具有的多元智慧(multiple intelligence)和生物心里潜能(biopsychological potential),充分运用夸奖和赞扬这一手段去鼓励他们。再者,教师尊重学生、赞扬学生的过程也是激发学生尊重教师,提高外语学习兴趣,改善师生关系的过程。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办法融洽师生关系,建立师生感情。例如,尽量利用课余时间走入学生中间,以朋友身份与之聊天,不仅聊英语学习,还有大家关心的各种话题。关心学生生活中的小事,提醒他们天寒加衣,注意预防感冒等。这些会无形中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甚至会影响学习一生。如07级学生贡觉曲扎,性格内向入学时英语基础极差,入学成绩只有20多分。在后来的学习中,我在教给他学习方法的同时不多鼓励他,在课堂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时总是找他回答,答对了,大声的表扬;答错了,就耐心的纠正并鼓励。一次次的成功积累了他的自信,再后来的学习中他主动并且有毅力,在最后的高考中英语成绩考到了70多分,并帮助他上了一所很好的大学。上例中在老师只言片语的鼓励下,学生找到了自信心。这种"情感教学法"(胡泓,2000)也进一步说明了教学活动的多面性和情感因素的重要性。
㈡运用归因转移理论(attribution charge)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依照这一理论,如果把学生在某些方面的失败归因于客观原因或者自身努力的程度,而不是他们本身的智力因素,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Schunk,1996)。我们利用榜样(models)的积极作用。许多试验已表明,成功的榜样能够影响学生的自我功效(self-efficacy)和作业的完成。我们以令世人钦佩的大活佛,19岁的少年大师,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为例。2009年3月28日,它在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开幕式上用流利的英语发表了演讲。它用英语发表的精彩演讲,使与会的各国高僧和文化精英都感到震撼。19岁的少年班禅大师学习英语的坚韧毅力和刻苦精神及令人惊羡的成绩,为藏族青少年以及当代各族青少年树立了一个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榜样。事实证明,这类榜样的积极作用有助于减少藏族学生学习英语的畏难情绪。
㈢以学生知识为起点,进行分层次教学。
由于历史的原因,西藏文化相对封闭,外语教育的范围小,程度低,因而藏族学生入学是英语基础知识和语言基本功较差。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背景和学习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善于分析掌握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地作出具体而微的努力,一点点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有一句关于学习英语的话说的生动而具体:Jump and get an apple(跳一跳,摘个苹果)- 每次做一个小小的努力,就有一点小小的收获。如果苹果太高,拼命跳也只是白白浪费精力,更不能期盼一次采摘就满载而归。这一说法既是经验之谈,也可以从教育心理学家维国斯基(Vygotsky)那里找到理论依据。他认为学习内容主体应在学习者的经验范围之内,新知识只能从"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即原有知识的边沿上逐渐扩大外延。如我校07级十几名藏族学生,由于英语水平较低,基础较差,在英语课上,不能跟上上课的正常速度,我们专门在每天课后为其开设了新概念英语第一册的课程,以便于藏族学生从简单词汇学起,有效地、系统地弥补其基本语法知识。实践证明,通过单独开设适合其水平的课程,使藏族学生找到了自信心,保持了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为后面英语成绩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历次赴藏考察,我们发现拉萨、山南、林芝地区的教育比较发达,这些地区学生的英语基础好于其他地区的学生,尤其阿里、昌都地区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有的汉语交流还存在问题。基于这些地区差异的考虑,在英语教学中我们根据生源地对藏族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互补互助,提高其英语学习的效率。
结束语
英语教学就其本质而言,首先是教育的范畴,在对藏族学生的英语教学中这一点尤为突出。在新的教育观的指导下,探索、发展对藏族高中学生的英语教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国的诸多国情、校情、教情、学情决定了我们不能一成不变地照搬国外的外语教学法和教育观,而应本着尊重客观现实,讲求实际效果的精神,批判地吸收各学派的合理内核,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综合的方法和教学模式,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Rogers Ted. Methodology in the New Millennium[J]. English Teaching Forum, 2000, (4):2-13.
[2] Scovel, Tom. Learning New Languages: A Guide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
[3] Vygolsky, Collected Works[M]. New York: Plenum,1987.
[4] Schunk, D. Learning Theories - An Educational Perspective[M]. Merril, an imprint of Prentice Hall,1996.
[5] 王初名.应用心理语言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6] 胡泓. 外语素质培养概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闫志军(1982-),男,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外语系教师,助教,主要从事民族教育理论研究;王磊(1981-),男,河北保定人,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外语系教师,助教,主要从事民族教育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