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业之围城

来源 :投资与合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arkman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常往返于太平洋两岸之间,我发现一个怪现象:中国对于医药企业来说,仿佛一个爱情的金鸟笼,里面的公司想出去,外面的公司想进来。
  里面公司想出去的理由很多。在中国这个仅占世界2%的医药市场中,仿制药占了90%以上,国内公司普遍在价格和成本上恶性竞争,导致利润很薄,很少有公司有“余钱”来研发专有的产品,形成恶性循环。根据美国PhRMA统计,2006年美国的医药公司平均将19.4%的营业额用于新药研发,而中国企业的相应数值很少达到10%。
  另外,一个要求投资回报“短平快”的文化,以及一个对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不够尊重的传统,加剧了这一恶性循环。其后果,是国内医药企业普遍觉得难以生存,但同时又觉得花钱研发专有产品是死路一条。这一恶性循环所损伤的行业之一是人工合成干扰素行业。由于干扰素价格的一再下调和二十几家厂商间的恶性竞争,即使行业带头人深圳科兴、三元基因等也倍感艰难。
  在这种压力下,许多国内企业将注意力瞄准了海外。但要到国外98%的广阔市场遨游, 国内企业普遍缺乏的因素有三:一是和国外药品监管机构(如美国FDA)打交道的经验和能力,二是打入欧美市场的渠道,三是有国际竞争力的独创产品。因为缺乏一和二,即使是充斥国内市场的仿制药也无一进入美国市场。在仿制药方面,获得FDA批准虽然不难,但要真正掌握其中商机则需要好几年的精心策划和对美国专利法的深透了解, 绝大多数国内企业尚需要相当时间才能获得这方面的经验。另外,美国绝大部分仿制药市场被十余家营销巨头所把持,而这些巨头一般寻找能同时提供多种仿制药的供应商, 这也给国内企业进入美国增加了难度。
  在中国这个金鸟笼之外,许多公司削尖了脑袋想进来。诺华和阿斯利康不久前先后各宣布投资1亿美元,在中国扩充研发力量,其他许多大型跨国公司,如罗氏、强生、葛兰素史克、礼来等也纷纷增强其在中国的研发力量。
  海外公司进中国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看中了高速增长的中国市场。据IMS Health 统计,中国西药市场的增长速度,近三年来是世界平均速度(年均7%)的两到四倍。今天仅为世界五十分之一的中国市场,2010年可能成为世界第五。国外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往往不是寻求“短平快”的回报,而是看到了中国市场长远的战略地位和光明前景。
  海外公司进中国的另一常见的目的,是寻找廉价的生产能力或降低研发成本。用国内的廉价资源换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市场,是中国企业与国外公司建立双赢合作关系并走出国门的契机。
  海外公司进中国,也常为寻找特殊的研发环境和政府支持。基因诊疗手段及干细胞的研发是一个好的例子。在美国,很大程度上因为布什政府的不支持态度,干细胞的研究障碍重重,而基因诊疗手段的研发则因为被公众认为风险高加之成本极贵而徘徊不前, 所以一些该领域的美国公司自然把眼光转向了有着政府大力支持,研究人员聪明勤奋而又“不昂贵” 的中国。
  国内的企业想出去,国外的企业想进来,是中国药业国际化,中国市场全球化导致的必然趋势。在不久的将来, 我们会看到,所谓“国外”和“国内”之间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出去”和“进来”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到那时, 中国药业之围城的困惑,也就自然而然的化解了。
其他文献
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因上市时机不佳,暂时表现低迷。但无论从基本面,还是未来成长性看,锦州阳光都是一家优质公司。    锦州阳光是中国第二大、东北地区最大的太阳能硅片提供商。2007年的产能为1000吨硅棒及1700万硅片,预计在2009年产能达到2000吨硅棒及5600万硅片。公司的主要客户为日本的夏普和三洋、中国的尚德等品牌太阳能电池客户。  在上市前锦州阳光引入业内知名企业作为策略投资伙伴,其
由Cooper对质心定向运动速度和超导电流密度矢量随空间分布的规律,导出了既随温度、又随空间变化的Cooper对质心定向运动速度的表达式,并由此导出了超导电流自场随温度和空间
每到夏季,电力的超负荷使用迫使耗电量极大的空调系统往往面临被关闭的问题,美国的一家公司EnerNoc通过远程管理调节空调的功率,降低能耗,解决了这一问题。  具体地说,EnerNoc拥有的技术可以调节用电高峰期的用电方式,通过把一个模块安装在能源表(如电表、水表)上,然后定期的通过互联网、无线电或者手机网络跟能源供应部门通信,协助防止断电和电压下降,从而保证电力供应。    EnerNoc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