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煤制油主要以煤炭为原材料,通过化学加工处理之后而产生油品或石油化工类产品的一项技术。煤制油包括两种工艺技术门类,一是煤制油直接液化工艺技术,二是煤制油间接液化工艺技术。本文就煤制油直接液化工艺技术的形式及生产工艺过程作以论述,剖析在该项技术作用下的煤制油的工业化流程。
关键词:煤制油 液化工艺 技术剖析
前言:
煤制油直接液化技术与间接液化技术是两种不同风格的工艺技术路线,前者是将煤炭磨粉后经高温高压反应,而形成汽油、柴油燃料,该技术的工艺过程较为复杂;后者是将煤炭气体转化成为一种合成气体(一般为一氧化碳与氢气的混合气体),在经过合成技术将这些混合气体制作成为汽油、柴油燃料或化工原料等,该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在南非发展起来,适合于多煤缺油的国家制造油类燃料时使用。相比之下,煤制油直接液化工艺技术的发展潜力巨大。
一、煤制油直接液化工艺技术概述
煤制油直接液化工艺技术的运作流程较为简单,首先,将质地良好的煤炭原料研磨成粉末状,再经过高温高压的技术处理,再加上催化加氢直接液化合成液态烃类物质燃料,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而除去硫离子、氧离子等活性物质,生产出汽油、柴油等燃料。煤制油直接化工技术的操作限制内容较多,煤制油的环境对于煤炭种类的选择较严格,只有符合条件的煤炭才能生产出较低杂质的燃油[1]。从实践中观察,煤制油直接液化工艺技术的特点及工艺制造的形式都较为复杂,而且煤制油工业化的技术还在不断的摸索中,距离技术成熟阶段还有很大一部分发展空间。
1.煤制油直接液化工艺技术的特点
煤制油直接液化技术最早由德国引入国内,并逐步实现该技术的工业化。煤制油直接液化工艺具有高温高压的技术特点,并且对于煤炭原料的种类要求极为苛刻。只有将高质量的煤炭原料进行加工处理,才能制造出低杂质的汽油、柴油燃料。可见,煤制油直接液化工艺技术的特点与一般的工业生产技术略有不同,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
2.煤制油直接液化工艺技术的形式
在我国,煤制油直接液化工艺技术是依托煤制油工业化装置来实现的,在装置内部通过变温变压使煤粉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进而形成各种等级的汽油、柴油燃料。该技术主要是在煤制油工业化装置内胆环境中进行的。对于我国该领域的发展而言,中国神华集团率先将煤制油直接液化工艺技术推向产业链条中来,通过环环相扣的生产线技术平台,为国内创造出极为可观的产业价值[2]。
二、煤制油直接液化工艺技术的优势分析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我国的煤制油工艺技术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其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发展规模也在不断壮大。而且,国内进行煤制油生产的企业对于该技术的难度与风控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凭借经验与理论将煤制油直接液化工艺技术不断推行下去,促使该技术达到行业标准,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1.煤制油直接液化工藝技术的难度及风险控制
目前,在煤制油直接液化工艺技术的推进过程中,也曾出现过不少技术难题,但通过工业企业管理者及行业专家学者的不断探索,将该技术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阻碍一一克服,而且不断加强煤制油直接液化工艺技术的风险控制管理工作,使得煤制油工艺制造整个环节的优势进一步凸显出来,为我国的产业链条中增添新的生产环节技术[4]。
2.探究煤制油直接液化工艺技术的意义
当前,对于我国石油开采工业的发展而言,面对国内石油资源的大量市场需求,很多情况下不得不依赖进口原油来维持我国石油燃料的供给平衡。中国现在所具备的资源条件并不乐观,与南非的资源条件较为想死,体现出“多煤少油”的特征,再加上我国正处在经济增速时期,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国内各产业链条中的经济实体建设对于能源类产品的需求激增。据有关资料显示,不久的将来,我国涌现出最少15家商业规模的煤液化工厂,其总产量将可以替代中国2020年石油进口量的15%左右,成为新兴行业中的一员,即资源类生产企业[5]。作为一项重要的燃料来讲,汽油、柴油等的需求量在我国社会环境下与日俱增,国内的能源问题随着资源的不断消耗而凸现出来。所以,找到汽油、柴油等燃料的替代型产品极为重要。相对其它资源而言,我国的煤炭资源较为丰富,但其利用效率并不高,这也是研究煤制油直接液化工艺技术的关键所在。随着人们对燃料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多,对于煤制油直接液化工业技术的探索将持续进行。
结束语:
通过剖析煤制油直接液化工艺技术的特点,以及该技术的优势,将煤制油直接液化工业技术的实际运作环节呈现出来。随着人类对石油等资源类产品需求量的不断增多,而同时各国对于燃料类资源的储备相对较少,必然会出现一个产业链条来填补行业的空白。基于煤制油直接液化工艺技术的产业将很快浮出水面,迅速成为周边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柱。总之,煤制油液化工艺技术值得做进一步的推广,定会取得极佳的应用实效。在该技术的支撑下,我国对于石油的进口需求将不断弱化,国内市场经济形态将朝向更为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云池.煤制油直接液化工艺技术剖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10(10):112-113.
[2]徐宏斌.煤制油液化化工工艺的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02):163-164.
[3]蒋巍.中国能源的“秘密武器”——神华集团“煤制油”揭秘[J].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13,1(02):105-107.
[4]白文华.关于煤制油的工业经济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3,12(12):169-170.
[5]林长平.中国煤制油化工产业发展前景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2010,4(04):166-167.
作者简介:崔博(1986年11月)男,汉族,籍贯陕西西安。2009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09年就职于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神木天元化工有限公司。
关键词:煤制油 液化工艺 技术剖析
前言:
煤制油直接液化技术与间接液化技术是两种不同风格的工艺技术路线,前者是将煤炭磨粉后经高温高压反应,而形成汽油、柴油燃料,该技术的工艺过程较为复杂;后者是将煤炭气体转化成为一种合成气体(一般为一氧化碳与氢气的混合气体),在经过合成技术将这些混合气体制作成为汽油、柴油燃料或化工原料等,该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在南非发展起来,适合于多煤缺油的国家制造油类燃料时使用。相比之下,煤制油直接液化工艺技术的发展潜力巨大。
一、煤制油直接液化工艺技术概述
煤制油直接液化工艺技术的运作流程较为简单,首先,将质地良好的煤炭原料研磨成粉末状,再经过高温高压的技术处理,再加上催化加氢直接液化合成液态烃类物质燃料,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而除去硫离子、氧离子等活性物质,生产出汽油、柴油等燃料。煤制油直接化工技术的操作限制内容较多,煤制油的环境对于煤炭种类的选择较严格,只有符合条件的煤炭才能生产出较低杂质的燃油[1]。从实践中观察,煤制油直接液化工艺技术的特点及工艺制造的形式都较为复杂,而且煤制油工业化的技术还在不断的摸索中,距离技术成熟阶段还有很大一部分发展空间。
1.煤制油直接液化工艺技术的特点
煤制油直接液化技术最早由德国引入国内,并逐步实现该技术的工业化。煤制油直接液化工艺具有高温高压的技术特点,并且对于煤炭原料的种类要求极为苛刻。只有将高质量的煤炭原料进行加工处理,才能制造出低杂质的汽油、柴油燃料。可见,煤制油直接液化工艺技术的特点与一般的工业生产技术略有不同,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
2.煤制油直接液化工艺技术的形式
在我国,煤制油直接液化工艺技术是依托煤制油工业化装置来实现的,在装置内部通过变温变压使煤粉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进而形成各种等级的汽油、柴油燃料。该技术主要是在煤制油工业化装置内胆环境中进行的。对于我国该领域的发展而言,中国神华集团率先将煤制油直接液化工艺技术推向产业链条中来,通过环环相扣的生产线技术平台,为国内创造出极为可观的产业价值[2]。
二、煤制油直接液化工艺技术的优势分析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我国的煤制油工艺技术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其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发展规模也在不断壮大。而且,国内进行煤制油生产的企业对于该技术的难度与风控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凭借经验与理论将煤制油直接液化工艺技术不断推行下去,促使该技术达到行业标准,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1.煤制油直接液化工藝技术的难度及风险控制
目前,在煤制油直接液化工艺技术的推进过程中,也曾出现过不少技术难题,但通过工业企业管理者及行业专家学者的不断探索,将该技术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阻碍一一克服,而且不断加强煤制油直接液化工艺技术的风险控制管理工作,使得煤制油工艺制造整个环节的优势进一步凸显出来,为我国的产业链条中增添新的生产环节技术[4]。
2.探究煤制油直接液化工艺技术的意义
当前,对于我国石油开采工业的发展而言,面对国内石油资源的大量市场需求,很多情况下不得不依赖进口原油来维持我国石油燃料的供给平衡。中国现在所具备的资源条件并不乐观,与南非的资源条件较为想死,体现出“多煤少油”的特征,再加上我国正处在经济增速时期,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国内各产业链条中的经济实体建设对于能源类产品的需求激增。据有关资料显示,不久的将来,我国涌现出最少15家商业规模的煤液化工厂,其总产量将可以替代中国2020年石油进口量的15%左右,成为新兴行业中的一员,即资源类生产企业[5]。作为一项重要的燃料来讲,汽油、柴油等的需求量在我国社会环境下与日俱增,国内的能源问题随着资源的不断消耗而凸现出来。所以,找到汽油、柴油等燃料的替代型产品极为重要。相对其它资源而言,我国的煤炭资源较为丰富,但其利用效率并不高,这也是研究煤制油直接液化工艺技术的关键所在。随着人们对燃料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多,对于煤制油直接液化工业技术的探索将持续进行。
结束语:
通过剖析煤制油直接液化工艺技术的特点,以及该技术的优势,将煤制油直接液化工业技术的实际运作环节呈现出来。随着人类对石油等资源类产品需求量的不断增多,而同时各国对于燃料类资源的储备相对较少,必然会出现一个产业链条来填补行业的空白。基于煤制油直接液化工艺技术的产业将很快浮出水面,迅速成为周边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柱。总之,煤制油液化工艺技术值得做进一步的推广,定会取得极佳的应用实效。在该技术的支撑下,我国对于石油的进口需求将不断弱化,国内市场经济形态将朝向更为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云池.煤制油直接液化工艺技术剖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10(10):112-113.
[2]徐宏斌.煤制油液化化工工艺的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02):163-164.
[3]蒋巍.中国能源的“秘密武器”——神华集团“煤制油”揭秘[J].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13,1(02):105-107.
[4]白文华.关于煤制油的工业经济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3,12(12):169-170.
[5]林长平.中国煤制油化工产业发展前景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2010,4(04):166-167.
作者简介:崔博(1986年11月)男,汉族,籍贯陕西西安。2009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09年就职于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神木天元化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