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设期综合监控系统运营单位工程介入要点

来源 :机电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tia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铁工程分为建设、运营两个明显阶段,建设单位是工程建设的总体负责单位,作为合同甲方总体把控工程进度及质量,督促厂家、施工队按照开通目标在开通前完成单体调试、联调及功能验收;运营单位承担的是地铁百年运营的重要工作,建设质量是运营成功的决定性基础。综合监控系统是地铁工程中众多系统之一,现以其为范例,浅析综合监控系统建设包含的各个阶段及内容,探讨运营单位在建设期应该进行的工作和各项筹备工作开展要点。
  关键词:地铁建设;综合监控系统;运营筹备
  0 引言
  地铁建设综合监控系统一般经过设计、招标、建设/制造、出厂验收、安装、硬件验收、调试、联调、功能验收、试运行、预验收、终验等阶段。
  综合监控系统施工周期、调试周期较长,一般情况下,在开通后仍有大量调试任务。每个城市、每条线路的开通条件都有所不同,而随着行业标准及国家开通标准的不断提高,要求综合监控系统在开通之时具备更加完善的功能。当前,各线路都要求将分部验收、功能验收、综合监控系统牵头的联调项目完成作为专家评审的开通条件。
  1 运营单位介入各阶段介绍
  (1)设计联络会。设计联络阶段,运营单位作为用户参与到系统功能需求讨论中,这是运营单位第一次正式介入,很多线路碰到的问题就是设计联络阶段对于需求的考虑不足,在软件已开发后的现场调试中、甚至是运营后才对功能提出需求,这个时候的软件修改会对版本的稳定性造成冲击,还涉及开发费用、测试费用等,很多新功能需求就会无法在本条线路实现。运营单位主要参与的阶段是从设备出厂验收开始,到终验阶段。主要检验设备配置、性能是否符合设计招标文件;设备安装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设计标准,是否符合运营单位维护保养需求;功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对不满足运营需求的予以协调调整。
  (2)设备安装前。包括设备工厂验收、出厂验收、开箱检验等;运营单位需要熟悉合同招标对于设备配置、性能的要求,从而验证供货商供应的设备能否满足该线路综合监控系统的运行要求。各项验收运营需根据设计规范、图纸、相关国标文件以及以往线路积累的经验,总结编制验收标准,从而在各项验收过程中进行验证。
  (3)设备安装。因设备安装质量将影响后期设备长久运行的效果,运营可提前介入,按照设计安装要求、设备安装手册以及运营多年总结的经验,提出一些符合运营需要的设备安装要求。此阶段工作一般包括参加工地例会、检查设备安装、分部验前检查、分部验收、子单位验前检查、子单位验收。此阶段的指导文件包括设计图纸、供货商的安装督导文件以及以往线路积累的问题经验。
  (4)与子专业单体调试。单体调试包括通信测试、协议测试、点对点测试、单功能测试,这部分是联调的必要准备和前提。此部分工作量巨大,综合监控系统接口众多,每个专业都需要完成点对点测试,现场、子专业、车站级、中央级都需要核对,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大量的人员。单体调试主要检查点位上传是否正确、图符显示是否正确、事件/报警信息是否正确,发现问题、记录问题,督促建设单位组织厂家更新数据库、更新程序、更新软件,整改问题。在这个阶段,发现的问题越多,解决的问题越多,联调、功能验收的工作就能开展得越顺利,也为后期的稳定运营奠定良好基础。
  (5)联调。综合监控系统牵头的联调项目较多,一般包括与FAS、与BAS、与PSCADA、与广播、与CCTV、与AFC、与门禁、与PSD、与FG、与SIG、与PIDS、与TIS、IBP盘等十几个项目,筹备期间会根据设计规范、技术规格书制订联调项目,编制联调方案。
  每个联调项目都有前提条件,满足了前提条件后就可以申请联调令开展联调工作。根据经验,万事未动,电力先行,电力是其他设备调试的前提,而为了保证其他专业调试的连续性,电力设备正式送电后,可以对现场供电设备进行设备动作调试的机会就比较少;与信号联调的项目需要动车,占用区间作业点,而车辆、信号对车辆的使用、区间作业点一直是重点,故可留给综合监控系统利用的機会也很少。因此,综合监控系统联调可以分为以下阶段:
  第一阶段,电力联调,一般电力联调会在接管送电前组织全线各站电力设备和中央级综合监控系统带现场设备联调,调试内容包括遥测、遥信、遥调、遥控及程控卡片。第二阶段,机电设备联调,包括综合监控与FAS、BAS、PSD、FG、CCTV、PA、AFC、ACS联调,以及IBP盘联调。因开通前列车需要试运行三个月,所以机电设备联调需要在动车试运行前完成(因时间问题,至少需完成影响区间部分设备的调试)。第三阶段,综合监控与SIG、PIDS的联调,与SIG的联调需要动用列车,若能在动车试运行前进行最佳,不然需要对联调内容进行拆分,借用试运行核对列车位置信息,夜间请车测试阻塞模式和信号灯信息等。第四阶段,完成剩余功能测试。在完成联调后,具备综合监控中央级、车站级功能,系统可移交环调、车站使用,达到开通条件。但系统内部还有一些剩余功能需要调试、验证,例如:联动功能、报表功能、网管功能、系统冗余功能。辅助功能的实现对运营、维护有所帮助,功能的实现可以让综合监控系统更好地发挥更多的作用。
  (6)试运行和预验收。在系统各项功能完成测试和验证后,可组织综合监控系统三个月试运行,在试运行期间,没有出现系统故障或较多的重大故障,则试运行顺利通过,可由建设单位签发预验收证书。
  (7)终验。预验收通过后,系统进入两年质保期,质保期期间,厂家需解决各项遗留问题,负责质保期内故障处理、故障维修所需的备件更换。此阶段是运营学习、掌握系统运维技能的阶段,质保期结束后,各项工作都需要运营单位能够独立处理。
  2 重点工作内容
  首先,从系统的组成来考虑,将其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需要关注合同清单,根据合同清单核对现场设备的型号、数量、配置是否一致,能否满足系统运行要求,同时要收集设备的安装手册、操作手册、维修手册、安装图纸、线路走向图;在熟悉设计安装要求、设备安装规范的前提下,介入检查设备安装质量,提出整改需求。软件需要关注技术规格书及各次设计联络会的会议纪要及文件,清楚了解系统应具备的功能、与各专业的接口文件,按照功能推进调试工作,同时注意收集软件安装手册、操作手册、故障应急处理指南。   其次,在开展工作时,需要根据不同的内容联系不同的人员,需要与建设、设计、监理、厂家、软件用户、运营各专业接口负责人等进行沟通接触,只有找到对的人,才能顺利、快捷地开展工作。设计联络阶段,在收到会议通知时,就必须邀请用户一起参与软件功能需求、页面风格等的讨论,因为有些功能需求是靠程序代码来实现的,如果需求提得过晚,待软件已经稳定运行时才提出,修改程序势必对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较大风险,所以在整个系统建设阶段,都得不断收集用户的需求,提交建设、设计、厂家评估。在建设方,不同的专业是由不同的业主负责管理,他们才是推动施工队和厂家最有力的推手,因此发现施工、调试的接口问题,应该通过运营方的专业接口负责人去反映给相应的建设负责人解决。在建设阶段,所有的施工质量、问题整改都由监理负责监督,各类施工会议、验收会议反映的问题是建设、设计、监理、厂家、施工队最重视的,也是最能解决问题的渠道。
  最后,在通过以上手段都未能解决問题时,则需要将问题通过运营方领导层来推动,通过领导与领导的直接对话,沟通协调。必要时采取工联单方式提交问题到建设方,工联单在流转过程中会经过运营方领导层和建设方领导层,能有力推动问题的整改。了解了以上事情,才能顺利开展调试、联调,使工作得心应手。
  在硬件安装达到软件调试的基本需求时,软件调试就可以紧罗密布地开展。软件调试基本分为三个部分:单体调试、联调、内部功能调试。单体调试是在子专业完成自身系统调试的基础上进行,有时由于时间紧迫,综合监控与子专业的点对点调试是和子专业自身的系统调试同时进行。单体调试需要详细记录调试期间的各类问题,接口专业双方应确认问题原因,能够立即整改则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则组织整改后复测,保证联调前没有影响系统功能的重大问题。联调是综合监控系统的重大项目,以单体调试完成为前提,是检验各系统自身功能、接口功能的关键调试。按工程进度,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电力大联调阶段、机电联调阶段、信号动车联调阶段,联调需要制订联调方案、调试记录表格、问题跟踪表格、联调日报/月报、联调总结报告。联调的成功完成,则标志着综合监控系统工程实现阶段性成果,可实现对电力系统、机电系统、信号系统等的中央级、车站级监控或监视功能,系统可移交调度、车务用户进行试用,满足了开通要求。
  3 结语
  运营筹备是一项繁重的工作,任务多,需要做好计划、方案、标准,并跟进沟通、执行。本文将综合监控的运营筹备工作分解作为一个范例进行分析,其他专业同理。
  运营的提早介入其实是帮助建设敦促工期,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开通目标而努力,运营方需要让建设方知道车站应该达到一个怎样的条件才能符合运营开通要求。运营通过倒排一个时间计划表——需要做的事情及时间,由此推动建设方实现这个目标。有了细化目标的指引,建设方可以组织力量实现阶段性突破,工作目的性明确,效率高。除此之外,还有一项工作是很重要的,即设备移交,包括线上设备和随车备件。设备移交需要账物相符,需要清点设备、签移交表、组织录入系统完成系统移交,并建立台账定时普查管理。
  [参考文献]
  [1] 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研究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收稿日期:2021-04-28
  作者简介:蓝伟良(1989—),男,广东潮州人,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自动化。
其他文献
摘 要:首先在用力密度法对张拉整体单元找形的基础上,对模块化组合的张拉整体结构进行找形分析;其次以三杆张拉整体单元及双模块结构为算例,用Matlab工具软件编程绘出结构的形态,同时阐述这种组合结构的形态特性;最后验证了这种找形可以推广到任意N模块,对实际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张拉整体结构单元;找形;力密度法;模块化组合  0 引言  “张拉整体”这一概念最初由美国学者Fuller提出[
摘 要:分析了大型轧机AGC伺服油缸的主要失效形式,其中最严重的失效形式为缸筒疲劳破坏。针对AGC伺服油缸缸筒结构,使用Creo软件三维建模,并基于有限元计算模块Creo Simulate对其应力分布进行有限元分析,然后基于疲劳分析软件FEMFAT对缸筒的疲劳强度进行评估。该计算方法模拟AGC伺服油缸工作的动态疲劳工况,为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使整个设备更加安全可靠,保证了轧钢生产线的稳定运行。
摘 要:针对某电厂3、4号机组汽轮机启动过程中润滑油压低现象进行了原因分析,通过机组检修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处理,并对运行及检修人员提出了防范措施。  关键词:润滑油;原因分析;检修;防范措施  0 引言  某电厂3号机组为1 000 MW超临界机组,汽轮机润滑油系统采用主油泵—油涡轮供油方式,主要用于为汽轮发电机组各轴承提供润滑油,其主要由主油泵(MOP)、油涡轮(BOP)、事故油泵(EOP)、启
摘 要:船舶发电机是船舶电力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设备之一。快速准确排除船舶发电机故障,对保障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行以及船舶安全航行具有重要意义。现介绍某船发电柴油机突发增压器啸叫、喘振、补气电磁阀报警、功率报警、气缸排温异常低的故障实例,并结合故障现象进行分析定位,总结了导致排气阀阀杆断裂的原因和设备维护的经验方法,对类似故障的分析研判和后续处置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柴油
摘 要:随着科技发展,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而简化了大型生产设备的结构,提升了工作效率。现从库卡机器人在锌智能电解大型设备工业应用上的偏移功能入手,结合伺服电机编码器数值换算驱动行程的功能以及激光传感器对物料边沿检测的可靠性,以高性价比的方式实现了机器人夹具对非工整物料的准确抓取,这种多技术组合应用的方式在类似自动化、智能化应用上为技术人员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偏移功能;伺服驱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绿化已成为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传统的绿化养护方式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及水资源;采用科学、先进的自动控制及节水技术则需要电能供应。现立足于城市绿化养护过程中的能耗问题,分析绿化养护过程的能耗现状,探究利用太阳能对城市绿化养护过程进行电能供应的优势及应用前景。利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对城市绿化养护过程进行供电,清洁无污染,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摘 要:深入分析了某PPY型智能立体车库出入口转盘对中装置在多尘及雨雪天气情况下的常见故障,结合该故障的常规解决方案,提出了通过对PPY型智能立体车库出入口对中装置结构设计进行改进的建议,该改进建议可以更好地解决转动阻力过大甚至辊子卡死的技术问题,以降低设备故障率,延长对中装置关键零部件使用年限,节约运维与人力资源成本,提升用户体验效果。  关键词:智能立体车库;PPY;对中装置;故障;改进  0
摘 要:利用导电滤槽的技术原理及特性,以曲靖电厂#1及#2炉静电除尘器导电滤槽技术提效改造为例,介绍增加导电滤槽改造电除尘器的具体方案,分析改造后的性能效果,为今后推广应用导电滤槽技术改造电除尘器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导电滤槽;静电除尘器;升级改造  0 引言  随着我国工业及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大气污染日趋严重,雾霾频繁爆发,大众对环境的关注,特别是对大气污染的治理呼声日益高涨,同时国家
摘 要:首先回顾了钢铁企业生产流程中余热资源分布及利用现状,然后从焦化、烧结、炼铁、炼钢、轧钢等钢铁主要生产工序方面,简述了余热回收利用技术的应用现状,并著重分析了近些年新兴的富氧燃烧技术和热管技术的优势与发展前景,最后指明了余热回收利用的关键问题,对钢铁企业余热回收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钢铁工业;余热资源;余热回收;能耗  0 引言  在《工业绿色发展规划》逐渐深入落实的时代背景下,
摘 要: 近些年各個领域的数据都出现爆炸性的增长, 而市面上为用户提供的存储服务也越来越多,但大多数存在存储容量受限,增加容量时价格昂贵,灾备空间有限等问题。文章研究了Linux的一个内核模块Network Block Device(NBD),并利用NBD来实现远程存储设备在本地服务器上的弹性挂载,从而实现本地服务的弹性扩容。  关键词: Linux内核; 内核模块; 网络块设备; 存储  中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