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是国家科学发展的基本方略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sa5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9年我国最早提出使人民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意识到法治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基础,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实现政治民主的重要途径。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确立依法治国为基本治国方略。1999年又将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写入《宪法》。十八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是中共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勾画了路线图、确定了时间表。破解包括如何树立宪法法律至上、坚持科学立法、确保法律有效实施、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提升全民法治观念、如何处理党和法的关系等难题。
  一、破解制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难题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仅顺应了人类文明发展大势,也是基于中国国情。依法治国能不能实现,强调的是立法、执法、守法,党自身也必须在宪法范围内活动。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个过程中,党的领导是通过依法执政来实现的,人民当家作主是体现在人民代表大会这些基本的政治制度中,依法治国就是按照宪法法律的原则和精神去治国理政。这三者的有机统一,实际上是党治理国家的经验和总结。
  一是树立宪法法律至上的基本价值理念,实现权力入笼。依法治国的关键是宪法法律至上,形成法律权威,有法治才能实现权力入笼。
  二是要坚持科学民主立法。立法是法治的基础,如何破解当下部门立法不科学,立法过于抽象无法有效实施,重大决策权力不规范,错误违法决策无人负责,决策程序不健全等难题,使人民意志通过程序转变为科学的立法,进而形成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是当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个重点。
  三是如何保证法律的有效实施。法律的价值在于实施,权威也在于实施。四中全会在破解法律实施不良、执行不力,以及执法施之过宽、施之过松方面有重要应对措施。
  四是如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司法公正,让民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法律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定纷止争。司法机关是承担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主体。长期以来,由于司法救济渠道不畅,加之民众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这种认知误区,还存在诸多影响司法公正的体制机制障碍,司法发挥化解社会矛盾的功能亟待加强。树立司法权威、维护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使国家、社会层面的法律争议和矛盾都能在司法的轨道上有效解决,让民众能理性依法。
  五是法治观念问题。长期以来,无论是普通公众还是领导干部,都存在法治观念不强的问题。增强法治观念,特别是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又一个重点问题。一方面要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另一方面要把普法重点放在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身上。要创新普法方式方法,通过实践运用法律来训练法治思维。
  六是要明确依法执政,处理好党和法的关系。习近平明确提出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一体建设。依法执政是领导民众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是要把党的意志和主张依照程序变为国家的宪法法律,进而通过宪法法律来实现国家的治理。
  二、科学发展深化改革要有法可依
  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举改革与反腐两面大旗。如何处理法治与改革、反腐的关系备受瞩目。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摸着石头过河”、实践先行立法附随的改革模式弊端渐显。而过去改革与法治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虽亦损害了法律的权威性,并导致改革就是要突破现有法律的认识误区,一些人打着改革的旗号理直气壮地绕开法制、甚至冲击法治立法。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势必打破这种误区。法治与改革本不应冲突,法治是强调制定良好的法律,应得到全社会的遵循,有长期性、可预见性、权威性,法不能随意触碰,改革也是如此。如果改革要突破法律的框架和界限,只能先修改法律。因此,要通过立法转化顶层设计,以法治引领和保障改革,而不是以改革突破法治。按照习近平的要求,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这样,既维护了法律的权威,也使得改革措施于法有据。
  三、党纪与国法要有明确界定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其中一条要建立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其核心就是要实现权力运行的有效监督和制约。十八大以后,反腐败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在实施八项规定、形成高压反腐态势、查办大要案方面,下了很大力气。但是,这还是一个治标的过程,既要保持这样高压的反腐败态势,也要加快推进治本之策,即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
  加强权力监督机制,应加紧制定行政程序法和重大决策程序条例,这是规范行政行为、特别是重大决策行为的基础性制度。制定行政组织法、编制法,这是解决行政权力配制和行政权力关系的重要法律。制定政府绩效评价法、问责法、行政监察法、行政奖励法、财产申报法等,从而使制度形成刚性法律,有利于从源头减少权力滥用的可能,也可以全过程对权力的运用加以制约和监督。
  党纪是约束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党内纪律,这个纪律目前来看,在发挥反腐倡廉,特别在防治腐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必要继续坚持下去。它是党内纪律,是党员,就要遵守党纪。而法律是适用于全体公民的,当然也包含党员、领导干部。触犯了党纪,可以从党纪的角度追究在党内责任;如果触犯了国家法律,就要追究法律责任。
  从中纪委查办的案件来看,都是先党内处理,如果涉及触犯刑事法律的,则移交司法机关,由司法机关依据法律、按照程序进行处理,并追究法律责任。如此看来,二者之间没有实质性的矛盾,外界以为党纪和国法之间没有什么太明确的界限,实际上界限很清晰,针对的是两类不同范围的主体。
  四中全会也要讨论完善党内法规体系,针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从履行党内责任、权利义务,到违反党纪党规需要承担的相应责任,以及相应的程序,可能都要加以完善,党内体系跟国法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加清晰。
  依法治国是国家科学发展的基本方略,还有很多法律制度需要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许多道路需要探索。
其他文献
本文从当前我国水泥窑余热发电技术引入,介绍了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今后的发展做出了一定展望,希望能够为水泥窑余热发电技术的应用提供一定帮助.
2008年暑假,金陵科技学院龙蟠学院“心系西部,爱洒山区”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重庆山区对弱势群体(智障儿童、孤儿、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疾病儿童)进行了调查.通过座谈、走访
[摘要]本文通过对近现代经济正义观的解读和追溯,在对功利主义,新自由主义,罗尔斯正义观及福利经济学正义观的扬弃同时结合我国国情,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去看待社会,反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情况及治理理论,在经济,社会,个人之间的关系中,寻求平衡点。努力沟通经济学与伦理学之间的关系,拓宽当代经济学的发展,摒弃狭隘片面的不符合时代潮流的观念,结合经济学和哲学的工具,在经济学问题塔伦中重建了伦理层面,同
采用一维粒子模拟(PIC)方法,研究了相对论效应对P偏振激光斜入射非均匀等离子体时产生的共振吸收的影响. 计算表明,弱相对论情况下,在临界面附近产生的电子等离子体波的相对
3亿中奖:rn尽管身边买彩票的人不少,但能有几个中过大奖?就算是亲戚的朋友的同学的那个小镇上曾经有人中过千八百万的彩票轰动一时,但3.599亿元,谁敢想过?
由于信息化社会的影响、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信息化也随之迅速发展,就农业行业而言,计算机的应用情况不断往多样化发展.此文阐述了现阶段计算机在农业上的应用
提起产权市场,绝大部分从业人员和客户想到的是大家所熟悉的有形市场,也就是各地几十家具备资质划疆而治、差异明显的产权交易所。特别是一些行业内的优秀交易所更是行业的标杆,依托丰富的交易资源和强大的政策、资金和人才优势,成为本地区甚至全国范围内的重要资本要素市场,也为众多产权交易机构学习和模仿。  一直以来产权业界有一个权威判断,即证券市场是工业化时代的标志性产物,而产权市场的长尾属性在互联网时代才可以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利用其在技术、信息、机构、信誉等方面的优势,作为中介人在存款、贷款和投资以外代替客户承办收付和其它委托事项而收取手续费的经营活动.本质上是一种
利用OMA光学多道分析仪测量了激光与薄膜靶相互作用中产生的辐射光谱,在靶后观察到红移的二次谐波发射. 这种二次谐波是v×B加热产生的、具有微脉冲结构的超热电子束在等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