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下肢主干血管损伤后超时限修复及其功能重建,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收治的30例下肢主干血管超时限修复患者,男21例,女9例,年龄13~55岁,平均(34.17±9.40)
【机 构】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济南250031;山东省泗水县人民医院外一科,2732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下肢主干血管损伤后超时限修复及其功能重建,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收治的30例下肢主干血管超时限修复患者,男21例,女9例,年龄13~55岁,平均(34.17±9.40)岁.其中股动脉13例,包括开放性3例,闭合性10例;腘动脉17例,包括开放性6例,闭合性11例.[结果]30例患者中,直接吻合者22例,行对侧大隐静脉移植者7例,1例肢体短缩后吻合.损伤至血流再通时间10~72 h,平均(41.07±19.32)h;27例患者术后肢体血运良好,2例截肢,1例因大出血,给予结扎血管,肢体虽然存活,但末端血运差.30例患者最终截肢2例,截肢率6.67%.28例保肢功能者随访24~60个月,平均(41.25±10.45)个月.1 1例患者出现继发性足下垂畸形,再次手术,行Ilizarov踝支架矫正畸形.末次随访时,28例患者足底感觉、足背伸肌力、足背伸-跖屈ROM、膝伸-屈ROM和VAS评分均较术后1个月时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8例患者开始行走时间20~240 d,平均(75.25±55.35)d,完全负重时间30~400 d,平均(148.57±90.02)d.[结论]对超时限主干血管损伤,经积极手术,术后综合治疗,仍可获得较满意临床效果.
其他文献
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在保障设备安全运行,预防事故发生以及实现设备维修制度的变革等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指导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的 气管切开术作为一种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其术后需要持续气道湿化,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痰液堵塞气道.因此研制一种可解决目前临床问题的专用装置非常必要.方法 根
[目的]探讨经皮功能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8年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47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切开组23
院外延迟的普遍存在和静脉溶栓治疗严格的“时间窗”限制,只有不到3%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能够从静脉溶栓中受益,为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机会,近年来,欧美国家逐渐
[目的]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体输血率及与之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9年6月接受全髋关节置换的516例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异体输血将其分为两组.单因素分
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最具挑战性的并发症之一.尽管在鉴定致病微生物方面医学界已经做出了广泛的努力,但
包络控制是一种运算简单的控制方法,仅根据最大值对输出量进行截止。在本文介绍的电动车扭矩包络控制方法中,扭矩的最大值是动态变化的,其具体数值由加速度传感器反馈,刚体的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