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阶段游戏:我能吹出水
材料:1孔瓶盖、吸管、瓶子。
观察:新材料和孩子们首次见面,佳琪和洋洋各自挑选了自己所需的材料游戏(见图1、图2)。佳琪说:“看,我的瓶里有好多泡泡,是我吹进去的泡泡。”洋洋喊道:“快看我的火山喷发,使劲吹就会喷得很高。”幼儿游戏兴致很高。
分析: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随着探索的不断深入,对游戏材料有了新的要求,教师及时回应,给予有效的支持,体现了教师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促进了幼儿游戏的发展。幼儿之间自发的互动和相互学习也使得游戏越来越好玩,他们的探究欲望越来越强烈。顺应游戏的发展需要,幼儿一个人已无法完成操作,他们自然从“平行游戏”发展到“合作游戏”。
指导:(1)游戏结束后,组织幼儿分享游戏经验。教师:“今天看到大家都玩起了运水的游戏,说说你们是怎么玩的。”小驰:“今天我把水运进了两个瓶子里。”小博说:“我们先学习了陈驰的方法,又把四个瓶子连接在一起,把水从第一个瓶子一直吹到最后的瓶子中去,很好玩。”小驰:“你们的玩法很厉害,下一次我们一起把水运得更远吧。”(2)教师鼓励幼儿把想法画出来,设计瓶子怎么连接。
第三阶段游戏:合作探索,运水从失败到成功
材料:无新增材料。
观察:幼兒按照设计图纸(见图5、图6),使用了六个瓶子。第一个瓶子使用3孔瓶盖,其余五个瓶子使用2孔的瓶盖,运水路线增加了长度。幼儿尝试让最有力气的男孩来吹,调整水管的位置,把洞口的橡皮泥反复按压……经过多次尝试,都没有成功把水运到最后一个瓶子中去。
三、游戏反思
1.材料好玩,能推动游戏的深入。教师对游戏材料的投放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推敲,主要体现在:(1)材料是孩子们熟悉的低结构材料,简单、易操作。(2)材料的投放科学且有层次性,从投放1孔瓶盖到投放2孔、3孔瓶盖,管子从单一吸管到增添不同长度的软管。
2.积极回应幼儿的需要,给予有效的支持。游戏中,当陈驰对教师说:“我想把水运到两个瓶子里,想要3孔的瓶盖。”教师立刻提供了3孔瓶盖。游戏过程中随着探索的不断深入,幼儿对游戏材料有了新的要求,教师都能及时回应幼儿的需要,促进了幼儿游戏的发展。
3.回顾游戏过程,梳理提炼游戏核心经验。幼儿尝试“长距离运水”失败了,教师带领他们一起观看游戏视频,通过讨论让幼儿自己把失败的原因一一找出来,再一一想办法解决。梳理出运水游戏的核心经验:要不断调整水管的位置,让所有的管子都保证水路畅通;增加吹气点,增大水压;多用橡皮泥,增强密封性。幼儿把这些办法用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再次游戏终于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