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老师桑振君先生是豫剧六大流派桑派艺术的创始人,她与常派艺术的创始人常香玉、陈派艺术的创始人陈素真、崔派艺术的创始人崔兰田、马派艺术的创始人马金风以及阎派艺术的创始人阎立品一并被人们并称为豫剧的六大名旦。老师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她一生演出过100多个剧目,主持并参与唱腔设计的剧目有近70多个,她不仅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个性不同、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而且她还创立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桑派。人常说“不回门、不探亲,也要看看桑振君”、“断了烟、断了茶,省下钱也要听桑振君唱《投衙》”,这是观众对她的“褒奖”,她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无数的观众。
我们知道,“以字代声,以声传情”是戏曲演唱者所遵循的墓本演唱原则,桑老师的唱腔在字、声、情这几个方面做得就非常优秀。她平时演唱非常重视字的“正”与腔的“圆”,因为字是声的先锋,有字才有声,有声则有情。她曾说,“字正才能腔圆,字不正如钝刀杀人”。为了使唱腔中的每一个字音准确、清晰,她谦虚好学,不耻下问,在总结自己演唱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学习有关声母、韵母方面的知识。她将吐字分为了发音、放音、收音三个音节,即字头(声母)、字腹(韵母)、字尾(韵尾)三部分,为了掌握这些要点,她还特意将字与字直接之间的距离拉开进行练习。她对唇、齿、舌、牙、喉咬、吐字时在口腔里的五个部位或者着力点以及开、齐、撮、合吐字发音时的四种口形并十三辙的运用都进行过仔细的琢磨和反复的实验。她说:“我们说话时只顾流利顺口而不去追究更多,但作为一个演员,面对的是广大的听众。要在一定的距离中把唱调所要传达的意思给观众交代得清清楚楚。那这就必须要重视吐字方面的研究。”她说:“字不是死的,应该是活的。必须让它通过美妙的声音来传递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这是她的指导思想,也是她艺术实践中的经验体会。下面我就以她在《打金枝》为例,试着对其吐字艺术做一分析。
《打金枝》是豫剧的一个传统剧目,是我老师的代表作之一。剧中她饰演王后(国母)。劝驸马郭暖时国母有一段唱是这样的,“在宫院我领了万岁的旨意,上前去我劝一劝我的驸马儿。劝驸马你休再孩子气,国母娘我疼女爱婿可是一样的。我的女不拜寿是她无礼,你不该在宫院打金枝。你打了金枝国母我不怪你,为的是你父功高保社稷。你父功高封王位,俺把公主许你为妻。公主自幼在宫里,从小与我可是不分离。娇惯成性她还不知礼,我若要惹了她她还不依。我养的女儿不争气,驸马儿要担待这一回。”为了把国母娘那种语重心长的感情准确地传达给观众,桑老师在这段唱腔中对一些字的处理做了精心的设计,比如说“劝驸马你休再孩子气”的“孩”字,她就把强拍的前半拍闪过,然后在后半拍处用了两个十六分音符一个八分音符来进行装饰,接着她又把“子”字处理在弱拍的最弱处,在“气”字上又采取“do”音下滑的方法,不但强调了字,使其正,而且也顾到了腔,使其圆,最可贵的是她还把国母那种谆谆教导的口吻表现了出来;紧接着。在下面的“我的女不拜寿是她无理”的“理”字上,她又采用了“加花”“的艺术手法把四个十六分的音符和一个八分的音符连在一起唱,然后再加重这些音的力度,使国母对女儿犯错时所持的那种严肃的态度形象真实地表现了出来;在“你打了金枝我不怪你”的“你”字上,她用了两拍的时间使旋律连续下行,并且还很自然地将河南坠子的某些音调揉了进去,产生了和蔼可亲的情绪;除此之外,“俺才把公主许你为妻”的“主”字上,以及“当面教训子”的“子”字等等一些地方,她的吐字和润腔也都不同一般,其语气准确而真切,其感情真挚而动人。她很清楚这些字都是重点字,应该用人情人理来表现唱腔才能感人。她经常对学生们讲:“字正腔圆是对演唱者基本素质的要求,最终的目的是要把你体会到的人物的思想感情实实在在地传达给你的观众。”
有时,为了某些特殊感情的需要,她也对一些必须要突出的字采取更为特殊的唱法,如《观文》中秦雪梅要去书馆查看,恳求丫鬟支持时,她唱到“给姐姐找一个富贵之家”。为使丫环认真倾听她的许愿,打动丫环的心扉,她把“富贵”两字用了一个十度音程的大滑音,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由弱进强,再由强进弱,这样的一种特殊的曲线型大滑音本来是弦乐演奏的一种方法,但她此时用人歌唱的声音来表现,的确很特殊。那柔滑、圆润的声腔效果常常让人回味。此外《观文》一折中还有一个核心唱段“翻十字”,也是句句让人陶醉。她用偷字闪板、字正情真的娴熟唱技来演绎163句朴实、通俗、生动的唱词,真是把观众带人到了一个美妙的艺术殿堂。令人赞不绝口。
桑老师的唱腔吐字中有许多河南坠子的影子,这是她从小跟随家人学习过河南坠子的缘故。她巧妙地将姊妹艺术的音乐元素融入到了她的唱腔之中,使其更显丰富多彩,更显优美耐听。如《打金枝》中对“主”字的润腔,“她可不知理”中对“理”字的润腔,以及“我不怪你”中对“你”字的润腔等等都是精彩。不过,在借鉴姊妹艺术的过程中桑老师并不生搬硬套,她能将这些借鉴的旋律融化得贴切自然,流畅无痕。她深知“变则兴,不变则衰”的道理,因此她一直将创新二字放在首位。
字、声、情缺谁都不行。她常告诫学生说:“单凭一付好嗓子,不一定就能唱好戏,发声技巧,情感表达方面更为重要。”演唱中她总能在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正是因为她有一个高标准的艺术要求,也是因为她强调人物思想感情,以及在唱念基本功上吃过苦、流过汗、付出过无数心血的原因所致。
我们知道,“以字代声,以声传情”是戏曲演唱者所遵循的墓本演唱原则,桑老师的唱腔在字、声、情这几个方面做得就非常优秀。她平时演唱非常重视字的“正”与腔的“圆”,因为字是声的先锋,有字才有声,有声则有情。她曾说,“字正才能腔圆,字不正如钝刀杀人”。为了使唱腔中的每一个字音准确、清晰,她谦虚好学,不耻下问,在总结自己演唱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学习有关声母、韵母方面的知识。她将吐字分为了发音、放音、收音三个音节,即字头(声母)、字腹(韵母)、字尾(韵尾)三部分,为了掌握这些要点,她还特意将字与字直接之间的距离拉开进行练习。她对唇、齿、舌、牙、喉咬、吐字时在口腔里的五个部位或者着力点以及开、齐、撮、合吐字发音时的四种口形并十三辙的运用都进行过仔细的琢磨和反复的实验。她说:“我们说话时只顾流利顺口而不去追究更多,但作为一个演员,面对的是广大的听众。要在一定的距离中把唱调所要传达的意思给观众交代得清清楚楚。那这就必须要重视吐字方面的研究。”她说:“字不是死的,应该是活的。必须让它通过美妙的声音来传递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这是她的指导思想,也是她艺术实践中的经验体会。下面我就以她在《打金枝》为例,试着对其吐字艺术做一分析。
《打金枝》是豫剧的一个传统剧目,是我老师的代表作之一。剧中她饰演王后(国母)。劝驸马郭暖时国母有一段唱是这样的,“在宫院我领了万岁的旨意,上前去我劝一劝我的驸马儿。劝驸马你休再孩子气,国母娘我疼女爱婿可是一样的。我的女不拜寿是她无礼,你不该在宫院打金枝。你打了金枝国母我不怪你,为的是你父功高保社稷。你父功高封王位,俺把公主许你为妻。公主自幼在宫里,从小与我可是不分离。娇惯成性她还不知礼,我若要惹了她她还不依。我养的女儿不争气,驸马儿要担待这一回。”为了把国母娘那种语重心长的感情准确地传达给观众,桑老师在这段唱腔中对一些字的处理做了精心的设计,比如说“劝驸马你休再孩子气”的“孩”字,她就把强拍的前半拍闪过,然后在后半拍处用了两个十六分音符一个八分音符来进行装饰,接着她又把“子”字处理在弱拍的最弱处,在“气”字上又采取“do”音下滑的方法,不但强调了字,使其正,而且也顾到了腔,使其圆,最可贵的是她还把国母那种谆谆教导的口吻表现了出来;紧接着。在下面的“我的女不拜寿是她无理”的“理”字上,她又采用了“加花”“的艺术手法把四个十六分的音符和一个八分的音符连在一起唱,然后再加重这些音的力度,使国母对女儿犯错时所持的那种严肃的态度形象真实地表现了出来;在“你打了金枝我不怪你”的“你”字上,她用了两拍的时间使旋律连续下行,并且还很自然地将河南坠子的某些音调揉了进去,产生了和蔼可亲的情绪;除此之外,“俺才把公主许你为妻”的“主”字上,以及“当面教训子”的“子”字等等一些地方,她的吐字和润腔也都不同一般,其语气准确而真切,其感情真挚而动人。她很清楚这些字都是重点字,应该用人情人理来表现唱腔才能感人。她经常对学生们讲:“字正腔圆是对演唱者基本素质的要求,最终的目的是要把你体会到的人物的思想感情实实在在地传达给你的观众。”
有时,为了某些特殊感情的需要,她也对一些必须要突出的字采取更为特殊的唱法,如《观文》中秦雪梅要去书馆查看,恳求丫鬟支持时,她唱到“给姐姐找一个富贵之家”。为使丫环认真倾听她的许愿,打动丫环的心扉,她把“富贵”两字用了一个十度音程的大滑音,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由弱进强,再由强进弱,这样的一种特殊的曲线型大滑音本来是弦乐演奏的一种方法,但她此时用人歌唱的声音来表现,的确很特殊。那柔滑、圆润的声腔效果常常让人回味。此外《观文》一折中还有一个核心唱段“翻十字”,也是句句让人陶醉。她用偷字闪板、字正情真的娴熟唱技来演绎163句朴实、通俗、生动的唱词,真是把观众带人到了一个美妙的艺术殿堂。令人赞不绝口。
桑老师的唱腔吐字中有许多河南坠子的影子,这是她从小跟随家人学习过河南坠子的缘故。她巧妙地将姊妹艺术的音乐元素融入到了她的唱腔之中,使其更显丰富多彩,更显优美耐听。如《打金枝》中对“主”字的润腔,“她可不知理”中对“理”字的润腔,以及“我不怪你”中对“你”字的润腔等等都是精彩。不过,在借鉴姊妹艺术的过程中桑老师并不生搬硬套,她能将这些借鉴的旋律融化得贴切自然,流畅无痕。她深知“变则兴,不变则衰”的道理,因此她一直将创新二字放在首位。
字、声、情缺谁都不行。她常告诫学生说:“单凭一付好嗓子,不一定就能唱好戏,发声技巧,情感表达方面更为重要。”演唱中她总能在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正是因为她有一个高标准的艺术要求,也是因为她强调人物思想感情,以及在唱念基本功上吃过苦、流过汗、付出过无数心血的原因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