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握新形势下改革发展脉搏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_k_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式,但同时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我们要想在未来十年里迅速提升整个国家综合实力,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要勇往直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握新形势下改革发展的脈搏。
  一、充分认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意识形态是维系、支撑统治执政的思想体系,它可以证明统治、执政的合法性、有效性。毛主席曾说过: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是这样,建设、改革同样也是这样,我们要建设一个国家首先是在思想意识上把它建起来,然后用这个精神去统领全党全国人民。
  (一)历代党的领导人十分重视意识形态工作
  邓小平同志20世纪80年代提出“两个文明”,并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建设要“两手抓”。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其中之一就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告诫我们意识形态问题要在发生的初始阶段解决。胡锦涛同志提出文化和意识形态安全的思想,强调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指出,经济建设是我们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并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想顺利向前推进就要搞好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二)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
  首先,意识形态工作对社会意识发展极为重要。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同发展的历史。社会主义要想最终超越资本主义,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缺一不可。
  其次,意识形态工作对维护国家安全极为重要。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安全是指经济安全,如今我们处在信息化时代,面临新的安全问题,即意识形态安全。在网络普及的当下,如何确保意识形态安全是个重大问题。
  最后,意识形态工作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极为重要。中华民族复兴的标志有三个层面:即物质层面、制度层面、思想文化层面。未来的中国能不能在国际上有话语权,能不能贡献给世界一套思想体系,实现文化复兴、思想复兴,都要靠意识形态工作来完成。
  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真理。我们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党执政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
  (一)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顺应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客观需要,也是打赢意识形态领域主动仗的迫切需要。我们要确保人民群众坚守马克思主义这块主阵地,认清敌人的真实面目,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二)根除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认知,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
  抵制“社会主义发展遭遇挫折,马克思主义信仰发生动摇”的摇摆心态。纠正“马克思主义信仰已经过时,客观现实问题难以解决”的错误观点。校正“党内存在腐败现象和庸俗之风,马克思主义信仰没人信”的极端观点。
  (三)强化“马克思主义”主阵地意识,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
  认真学习,要武装不要包装,掌握先进的理论。树立崇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做理想信念的捍卫者。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指导实践,当不辱使命的践行者。旗帜鲜明地与反马克思主义作斗争。
  三、深化改革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写好二篇“大文章”
  未来的十年里,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闯过二个关口,做好二篇“大文章”:
  (一)第一关是市场关
  要闯过这个关,就要做好“坚持和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篇“大文章”。
  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气概进行改革。
  1、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加强宏观调控,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线,上线速度不能太高,否则会出现通货膨胀、物价上涨。
  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出发,经济发展从依靠要素投入向依靠技术创新转变,从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依靠综合优势转变。
  2、推动重点领域改革新突破。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督,财税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以创新推动经济结构升级,强调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3、促进农业现代化。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推进农村改革,坚持承包责任制基本经营制度不变,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二)第二关是国家治理关
  要闯过这个关,就要做好“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这篇“大文章”。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们的战略目标,也是我们要掌握的工作方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开展四项改革。
  1、党的制度改革。我们党是执政党,要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本身要做很大的改革。执政时,过去偏重于管理,现在要转为偏重于治理,不断地改革。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尤其是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发挥整合作用。
  2、政府改革。进入国家治理时代,政府起着重要作用。有几件关键的事情要做。政府要转变职能,不能管得太多;进行机构改革,实行大部制,优化职能;加大事业单位改革,去行政化;加大购买公共服务的力度。
  3、司法改革。做好国家治理,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做到法治。法治就要公正,依法办事,依法治国。使司法能够依法、独立、公正的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强化法治的独立性。
  4、基层改革。重点培育、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的社会组织。加强对社会组织和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引导它们依法开展活动。
  恩格斯讲,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高峰,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我们要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要加强理论思考。改革要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改变,将改革成果惠及全体百姓,同时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到社会各个领域。(作者单位:中共阜新市委党校)
其他文献
新农村建设必须依靠农民的自身力量,如何激发农民的创业激情、培养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和素质、探索创业门路,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之关键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
总有一种期待,是世界在孤独地守望;总有一种期待,是世界在轻轻地吟唱。吟唱着那永无穷尽的时光,吟唱着那精彩纷呈的故事,吟唱着那永不褪色的美好。 There is always an expe
期刊
编者按:6月30日,在北京师范大学新图书馆,莫言与美国文学青年约翰·兰多夫·桑顿展开了关于文学的对话,其中谈到了文学的想象与书写、看问题的角度、同理心、城镇化等话题。值得深思。  现实的中国与文学的中国  莫言:我的小说里所描写到的中国的社会、中国的历史、中国的各种侧面,其中有悲壮的、荒诞的、温柔的、美好的,也有邪恶的,我想这都是我们生活当中本来就有的现象。文学的任何想象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都不可
期刊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健康,一场全民养生热潮随之而来。养生热现象,不禁让我们又喜又恼——喜的是老百姓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恼的是养生热现象所折射出医疗体制的不健全和
摘要:近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颇受关注,本文通过对学术前沿热点研究进行综述,探究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和外延,分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产生的原因和现状以及信仰危机的表征,简要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应如何重塑,以及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以深化学界对此问题的认知与研究。  关键词: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信仰重塑综述  近年来,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人们生活水平的提
剖宫产是在难产时挽救产妇生命的一种手段,我们现在滥用了,需要法律来规范。我曾在报纸上看过一句话,非常赞同,说,现在滥用剖宫产术,在下一代看来,副作用不亚于今天我们看到的环境污染。确实,剖宫产术隐藏着很多潜在危害,说得严重点,甚至会影响整个下一代的身体素质。  “医生的诚信对于社会就像空气对于生命一样重要。人无信则不立,一个没有信用的医生是难成大事的,永远也不会成为大医生的……工作中,医生的人文修养
期刊
母亲去世才半年时间,父亲便在老年活动中心觅上新欢了.前两个月还在母亲的遗像前黯然垂泪,如今出门打领带,皮鞋擦得亮亮的.我真为母亲难过,四十多个春秋,母亲像保姆似的侍候
中国食品由两亿多呈松散组织形式的农户生产、再经过若干中小企业加工.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食品安全领域权威专家陈君石研究员认为,“鉴于这些散户和中小企业的素质,所有食
我的时间并不会因畏惧而沙漏般流逝,因为我时刻铭记着帕斯卡那睿智而真诚的忠告:给时间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间。  我的时间是有生命的,它在我的一呼一吸之间,在我的一举一动之中,彰显了生命独一无二的光芒。  的确,我不愿追随他人的脚步盲目向前,因为我是我自己的神。我的理想与抱负为我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它不是被众人用无数的脚印踩烂了的通衢大道,而是荒草丛生、荆棘遍野的坎坷之途。或许一路艰辛,一路泥泞,一
期刊
功利化和工具化是中国教育的两大顽疾。  当了父亲,突然对一句诗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在中国,你生下来就老了。也许没有一个国家的父母像中国家长那样溺爱孩子,但中国孩子的成长史却是一部与家长的PK史。有西方教育专家将中国家长称为“直升机父母”——将孩子当成赌注,以爱的名义做掩护,去逼迫他们完成自己未竟的人生目标,而毫不顾及其兴趣爱好。而现行的应试教育体制又往往鼓励家长们对孩子们的公开绑架。  长期流行一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