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隔寒增温超早育苗技术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yi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是虎林市的主要粮食作物,近年面积已达150万亩,占全市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40%左右。占粮食总产量的50%左右。为加快发展水稻产业,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我市一直在进行水稻优质高产的栽培技术研究探索。由于我市属于高寒地区,水稻普通栽培只能选用11-13片叶的中早熟品种,气候条件一直制约着我市水稻的发展。全市水稻平均亩产始终在500公斤左右,而且经常因为品质不好,卖不上好价。从2006年开始,我市进行水稻隔寒增温超早育苗技术研究,经过3年的实践,取得了圆满成功。种植品种可提高一个积温带,可延长生育期近20天,抢积温可达150℃,实现培育大苗、壮苗,增加单产30%以上。2008年,省专家组测定虎林的万亩水稻隔寒增温超早育苗高产创建亩产量705公斤,比全市平均产量增产182公斤,每公斤水稻按1.72元计算,亩增收313元,一次性设施投入比普通栽培每亩多65元,平均可用8年,平均每亩每年多投入8元,实际每亩多收入305元。不仅提高了水稻产量,而且品质好,促进了稻农增产增收。
  该技术主要内容是:秋天做好床,地槽填稻壳。薄膜密封严,防寒增地温。覆盖三层膜,保暖提地温。晚熟优良种,超早育壮苗。延长生长期,亩产增三成。具体技术规程如下:
  1.品种选择
  1.1根据当地积温条件,选择比当地活动积温高100-150℃的优质、抗病、高产的品种。
  1.2二积温带选择13片叶品种,三积温带选择12片叶品种,四积温带选择11片叶品种。
  1.3种子质量保证纯度≥98%、净度≥98%、发芽率≥90%、含水量≤15%,种子一年一更新。
  2.大棚建设
  2.1建设规模
  以集中育秧小区建设为主,每个小区规模20栋以上,选择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有水源条件的地方。
  2.2建设标准
  每个大棚面积195m2、标准棚长30m、宽6.5m、高2.2m、棚向为南北走向。采用地锚式钢骨架大棚或玻璃钢结构大棚。
  2.3隔寒增温床设置
  于秋季上冻前,先将置床床土挖出30cm-35cm,整平床底,切齐床边,铺上6-8道厚的塑料膜,膜上铺20cm稻壳,压实后用膜将稻壳包好、封严,也可用珍珠岩等代替稻壳,或用3cm-5cm厚硬体苯板作隔寒层,包好塑料膜,再将挖出的土回填整平压实。
  2.4棚内苗床设置
  棚内设2个床,床宽3.0m,中间留步行道30cm,棚边各留10cm,床高10cm。
  3.培育壮秧
  3.1壮秧标准
  秧龄40-45天,叶龄4.5片-5片,苗高14cm-16cm,每株根数15条以上,100株苗干重4g以上,每株带蘖1个-2个。
  3.2育苗前准备
  3.2.1扣棚暖床
  3月5日-3月10日,清雪扣棚,开始暖床。
  3.2.2育秧准备
  大钵体抛摆秧栽培选用434穴钵体盘,每公顷340盘-370盘/,机插育苗用子盘每公顷400盘左右。
  3.2.3营养土配置
  取旱田土三份加一份腐熟好的有机肥,将其过筛后与优质水稻壮秧剂混合,使用方法详见选择产品的使用说明书。
  3.3晒种
  浸种前选晴天晒种1-2天,每天翻动3-4次。
  3.3.1选种
  用密度为1.08-1.1的盐水或硫酸铵水选种(可用鲜鸡蛋测定密度,鸡蛋在溶液中露出一角硬币大小即可)捞出秕谷,用清水冲洗。
  3.3.2浸种消毒
  用25%施保克或使百克3000-4000倍液浸种,每天翻动二次,在室内常温下浸种5-7天。
  3.3.3催芽
  将浸好的种子,置于30-32℃条件下破胸,在25℃条件下催芽,当芽长1-1.5mm时,将种子放在阴凉处摊开凉芽6小时后方可播种。推广应用蒸汽催芽器催芽。
  3.4播种
  3.4.1播种期
  3月25日-4月1日抓住冷尾暖头进行播种。
  3.4.2播种量
  钵体盘每穴2-3粒,机插子盘每盘播芽籽70-80g采用机械播种,播量要均匀一致。
  3.4.3定种、覆土
  钵体盘种子要播在钵体2/3处,机插子盘播后要及时镇压,使种子三面入土,覆土厚度0.5-1cm,做到均匀一致。
  3.4.4封闭灭草
  覆土后用90%杀草丹封闭灭草,每100m2苗床用25-30ml。
  3.4.5平铺地膜
  药剂封闭后,在床面平铺地膜,出苗后立即撤掉。
  3.5后期管理
  3.5.1温度管理
  播种至出苗期,保温保湿,密封管理。如遇低温寒流天气,可设火炉等临时增温措施加温以防冻害。出苗至一叶一期,开始通风炼苗,棚内温度不超过28℃;1.5-2.5叶期,棚内湿度控制在25℃以下,严防秧苗徒长。2.5叶期以后棚内温度控制在20℃以下,晴好天气可做到昼揭夜盖。
  3.5.2水分管理
  秧苗二叶前原则不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一旦缺水要及时补浇,秧苗2叶后,苗床干旱时,要利用早、晚时间及时浇水,做到一次浇透。秧苗3叶后应适当增加浇水次数和浇水量,但不能灌水上床。
  3.5.3苗床灭草
  当苗床出现杂草,稗草1.5叶期,每100m2用千金20ml兑水喷雾处理。
  3.5.4防立枯病
  秧苗1.5叶期,喷施一次移栽灵或青枯灵,防治秧苗立枯病。
  3.5.5苗床追肥
  秧苗2.5叶期发现脱肥,可喷施叶面肥,选用无公害高效腐殖酸液肥300-500倍液喷施,移栽前2天再喷一次做“送嫁肥”。
  4.本田整地
  4.1清理渠道
  整地前要清理和维修好灌排水渠和机、泵、管、带保证畅通。
  4.2修建方条田
  稻田要规划建设成高标准方条田,单排灌排列有序,池子面积700-1000m2为宜,减少池埂占地,有利于机械插秧和收获作业。
  4.3耕作
  实行秋翻秋整地,作业土壤含水量为25-30%,耕深15-20cm,实行翻、耙、旋相结合的耕作制,一般耕翻一年,旋耙二年。
  4.4泡田
  4月下旬开始放水泡田,要节水泡田,用好“桃花水”,井灌稻区要做好灌溉设计,面积较大的农户,要做好统筹安排,提高单井和灌区利用效率。
  4.5平畦整地
  旱整地与水整地相结合,畦面较平的旋耕田只进行水整地,结合泡田打好池埂,整地时间和进度要和移栽时间及进度相吻合,推广应用灭茬打浆机整地,提高整地质量,达到高低不差寸,寸水不露泥标准,肥水不外流。
  5.移栽
  5.1移栽时期
  当地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时开始移栽,高产移栽期为5月15日-5月25日,做到不插6月秧。
  5.2移栽规格
  钵体盘摆栽规格30cm×20cm-33cm×23.3cm,抛秧每m213穴-17穴,子盘机插规格为30cm×13.3cm-30cm×16.6cm,每20穴-25穴,每穴3-4株基本苗。
  5.3移栽质量
  做到行直、穴均、棵准、灌水不漂苗,插秧深度不超过2cm,机插后要及时补苗。
其他文献
农产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其种植生长期间经常受到有害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侵害,常因发生病虫害而造成损失。农作物病虫害不仅造成产量的减少,也使产品品质低劣,不堪食用和加工,如带有黑斑病的马铃薯使用后,会引起人、畜中毒,甚至死亡。为了防治病虫,人们就大量施用化学农药,而大量使用化学农药的结果则是引起农业自身的污染,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超标。那么,怎样才能有效防治病虫草害,又能控制农产品中农
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餐桌上的食品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对米饭的要求不仅要米质好、吃口佳、还要兼顾营养。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小宽镇农业技术推广站,针对广大消费者愿望并且发展前景论证,积极探索本地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与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实行物技紧密合作,开发试验无公害富硒大米,以提高稻米的品质和档次。2011年在小宽镇西河村六社冯亮家生产10公顷富硒大米获得成功。通
【摘 要】我国现行的环境统计、污染源普查、污染源减排、新型工业化、排污申报、排污收费是自成体系的几项工作,由于这几项工作的目的、指标、制度、方法不同,造成环保系统内部数出多门、不规范、不科学的弊病。加强污染源管理,加大污染源监测力度。通过加强工业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加大环境监督执法力度;加强培训、现场填报;进行多表合一试点工作并逐步推行,实现环保各项统计数据的统一性。  【关键词】环境;统计;污染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