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倡导通过高效课堂的构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应该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积极践行新课程理念,树立发展教学观念,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和成长需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通过灵活创设教学情境、启发诱导课堂质疑、积极组织实验探索等策略,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化学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在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中深化学生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化学;高效课堂;实施策略
新课程理念的贯彻执行离不开课堂教学。化学作为高中的主要学科,在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以“寓教于乐”来促进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共鸣,是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举措。多年的高中化学教学,使我们深深体会到,探索切实可行的策略对于构建高效课堂尤为必要。
一、灵活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由于高中化学课程的许多内容有很强的概念性、抽象性,学生学习起来难免觉得内容“干巴巴”的。因此,要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师应该紧密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灵活创设直观、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枯燥的化学知识呈现出动感和灵性,引导学生展开观察、猜想、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以此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和主动性,使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逐步由好奇升华为兴趣,从而在轻松、和谐、愉悦中掌握化学知识。在介绍“酸雨的危害”时,我们给学生播放了酸雨过后,故宫太和殿的台阶栏杆上模糊不清的精美浮雕花纹,因河流、湖泊水体酸化大面积死亡的鱼虾,2003年酸雨过后四川奉节县12万亩华山松全部枯死等视频,以历历在目的情境给学生清晰的第一印象,引起了学生的好奇与思考。“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疑问自然激发了学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从而带着浓厚兴趣积极投身到新知识的探究中,课堂教学效率在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下显著提升。
二、启发诱导课堂质疑,培养学生探究习惯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只有让学生形成质疑、释疑的意识和习惯,高中化学学习才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进而有效完成新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反复研究学生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善于发掘化学知识的疑问之处,给学生创设质疑的环境、空间和平台,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散思维,多向思维,多反思、多质疑。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诱导学生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的问题,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地提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在教学“溶液的酸碱性”后,我们启发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同学们提出了:①在实际应用中为什么要引入pH?②pH与溶液的酸碱性有什么关系?③测定溶液pH的方法有哪些?④常见pH试纸有几种,各有何特点?结合学生的这些疑问,我们及时组织探究。利用学生提出的疑问组织教学探究,增加了学生的情感投入,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学生学会思考合理性,掌握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于培养学生生疑、设疑、释疑的良好探究习惯具有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三、积极组织实验探索,激发学生动手动脑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着重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情感的激发。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能力,组织学生对化学规律的实验探索,突出实验的设计过程和规律的探索分析,以此渗透化学探究思想,有效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开放自己的心灵,张扬自己的个性,释放自己的潜能,优化化学实验对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培养的促进功能。例如“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水溶液的碱性强于NaHCO3”是《钠、镁及其化合物》一节的结论,我们通过规划和筛选,将其转化为学生探究性实验,启发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仪器、确定实验场所,实验探究检测氯水中可能含有的成分,并阐述实验原理,论证实验结论。这种实验方式没有先例可循,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并亲自动手实验探索各抒己见,彼此启发,集思广益,引发灵感,由实验现象中抽象概括出科学规律特点和性质,得到的知识印象深刻,理解透彻。更重要的是,这种探索和发现活动,于潜移默化中奠定了学生遇到问题自觉动手动脑的思想基础,锻炼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与敏捷性,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大有裨益。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是培育生命的艺术活动,构建高效课堂是挖掘学生学习情感趋向的过程。只要我们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出发,多动脑、多探究,就一定能使学生开放自己的心灵,弘扬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实现高中化学课堂教师高效的“教”与学生高效的“学”的完美统一,促进高中化学学习中的情感共鸣和人格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娟.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数理化解题研究》2011年第08期
[2]康荣光.对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新课程(中)》2012年第04期
[3]陈维香.浅谈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中国校外教育》2012年第05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赣马高级中学)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化学;高效课堂;实施策略
新课程理念的贯彻执行离不开课堂教学。化学作为高中的主要学科,在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以“寓教于乐”来促进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共鸣,是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举措。多年的高中化学教学,使我们深深体会到,探索切实可行的策略对于构建高效课堂尤为必要。
一、灵活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由于高中化学课程的许多内容有很强的概念性、抽象性,学生学习起来难免觉得内容“干巴巴”的。因此,要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师应该紧密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灵活创设直观、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枯燥的化学知识呈现出动感和灵性,引导学生展开观察、猜想、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以此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和主动性,使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逐步由好奇升华为兴趣,从而在轻松、和谐、愉悦中掌握化学知识。在介绍“酸雨的危害”时,我们给学生播放了酸雨过后,故宫太和殿的台阶栏杆上模糊不清的精美浮雕花纹,因河流、湖泊水体酸化大面积死亡的鱼虾,2003年酸雨过后四川奉节县12万亩华山松全部枯死等视频,以历历在目的情境给学生清晰的第一印象,引起了学生的好奇与思考。“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疑问自然激发了学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从而带着浓厚兴趣积极投身到新知识的探究中,课堂教学效率在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下显著提升。
二、启发诱导课堂质疑,培养学生探究习惯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只有让学生形成质疑、释疑的意识和习惯,高中化学学习才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进而有效完成新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反复研究学生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善于发掘化学知识的疑问之处,给学生创设质疑的环境、空间和平台,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散思维,多向思维,多反思、多质疑。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诱导学生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的问题,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地提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在教学“溶液的酸碱性”后,我们启发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同学们提出了:①在实际应用中为什么要引入pH?②pH与溶液的酸碱性有什么关系?③测定溶液pH的方法有哪些?④常见pH试纸有几种,各有何特点?结合学生的这些疑问,我们及时组织探究。利用学生提出的疑问组织教学探究,增加了学生的情感投入,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学生学会思考合理性,掌握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于培养学生生疑、设疑、释疑的良好探究习惯具有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三、积极组织实验探索,激发学生动手动脑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着重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情感的激发。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能力,组织学生对化学规律的实验探索,突出实验的设计过程和规律的探索分析,以此渗透化学探究思想,有效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开放自己的心灵,张扬自己的个性,释放自己的潜能,优化化学实验对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培养的促进功能。例如“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水溶液的碱性强于NaHCO3”是《钠、镁及其化合物》一节的结论,我们通过规划和筛选,将其转化为学生探究性实验,启发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仪器、确定实验场所,实验探究检测氯水中可能含有的成分,并阐述实验原理,论证实验结论。这种实验方式没有先例可循,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并亲自动手实验探索各抒己见,彼此启发,集思广益,引发灵感,由实验现象中抽象概括出科学规律特点和性质,得到的知识印象深刻,理解透彻。更重要的是,这种探索和发现活动,于潜移默化中奠定了学生遇到问题自觉动手动脑的思想基础,锻炼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与敏捷性,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大有裨益。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是培育生命的艺术活动,构建高效课堂是挖掘学生学习情感趋向的过程。只要我们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出发,多动脑、多探究,就一定能使学生开放自己的心灵,弘扬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实现高中化学课堂教师高效的“教”与学生高效的“学”的完美统一,促进高中化学学习中的情感共鸣和人格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娟.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数理化解题研究》2011年第08期
[2]康荣光.对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新课程(中)》2012年第04期
[3]陈维香.浅谈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中国校外教育》2012年第05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赣马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