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隋唐士人对陶渊明的拒斥

来源 :求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aw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士人对陶渊明人生模式和诗歌艺术的认同接受,批评陶渊明的声音也一直未断。这些批评涉及了除陶渊明的人品和道德以外的所有方面,包括陶渊明的思想信仰、人生观、价值观、生存方式、生活态度、社会理想,以及陶渊明的“酒”。“拒陶”现象从侧面反映了唐代文化的发展与变化。
其他文献
努力寻求政府规制和企业发展之间的最佳契合点,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注入活力和动力,是新时期研究政府规制改革的重要课题.文章在分析我国政府规制内涵和目标的基础上,从新的视角
现代语言学传入中国后,人们便用“方言”来对译“dialect”。但事实上两者并不完全对应。“方言”这个词语大概可以汉代扬雄所著的《方言》一书,但书中包含了一些非汉语的异质
文章以"天人合一"的深层文化精神为依据,从音乐对文学的"显性""影响关系"和"隐性""借比关系"两大方面,观照诗歌、散文、小说、戏曲文体的音乐神韵,并尝试对一些文学现象进行
就经学与史学的关系而言,王夫之打通了经史之间的界限,使经学与史学在他的学术体系内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交融。大量史实的引入,使他的经学见解变得更加生动和深刻;同时由于有经学观
明代前期(洪武至正德时期),一系列大规模史学活动的背后,透视出了封建史学走向衰落的信息.统治者对史学功能的强制利用、文化专制与文化恐怖政策的实施、理学侵入史学、皇族
摘 要:对古典小说作出诠释,是实现其意义的重要途径。小说的文本构成对意义的诠释有着客观规定性,对小说的文本构成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百回本《水浒传》的文本受到已有故事的限定,这些故事本身具有时代的特定意义。在最终由某位文人写定时,其对故事的选择、补充和完善又进而规定了文本的意义。因此,在对百回本《水浒传》的意义作出诠释时,必须注意两点:一、文本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即文本构成的整体性;二、文本
目前,我国学术界很多人认为,马克思写于19世纪后期的《资本论》已经完全过时,应该用西方主流经济学完全取代《资本论》,作为一种惟一正确的现代经济学占领我国的经济学术领域,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