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首先简介将信息技术整合到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和必要性,之后,文章有对促进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有效整合的进行了重新的深入认识。最后,文章经过分析,提出了促进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有效整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包括:精研知识体系,寻找信息技术与数学知识的结合点;丰富课堂形式,丰富信息技术运用的模式与途径;加强教育引导,促进学生主体性与主动应用信息技术。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整合;学习能力;思路
1 引言
初中数学,不仅是学生升入下一阶段求学的先修课程,而且在培养学生缜密的逻辑思维,清晰的推理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集信息科学常识和常用信息技术于一体的基础性课程,它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发展性与前沿性的特点,是目前初中阶段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在拓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方面有重要作用。尤其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教育观、教学观、学习观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将信息技术整合到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和必要性越来越明显,而且在教学实践中也的确体现出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拟对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有效整合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问题进行探讨,旨在促进信息技术更加有效的融入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能力,构建高效课堂。
2 促进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有效整合的深入认识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的整合,绝不是简单的把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知识做为一种手段,比如Powerpoint、Excel、Word或者Flash等软件技术,或者媒体计算机、投影仪、闭路电视、校园网和Internet等硬件应用到数学课堂上就算完成任务,更不是简单的辅助教师去演示课堂知识,而是要有机的融合二者。换言之,把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进行整合,应该突出的是“人”在整合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实现人与物化的信息之间、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融合为宗旨,最大限度的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健康发展,同时还要对学生情感的丰富、素养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
3 促进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有效整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
3.1 精研知识体系,寻找信息技术与数学知识的结合点。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上应用,需要有合适的知识做为载体,而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能应用信息技术。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对课堂知识体系进行准确的把握和深入的研究,比如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这种变量的应用就很适合运用信息技术模拟,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知识的直观性。比如,用多媒体做一个动画展示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当时间t一定,公路长度s是汽车运动速度v的一次函数,即s=vt。而且可以结合情况,把汽车设计成同学们喜欢的款式,把公路设计成同学们熟悉的环境,这样视觉冲击会更加明显,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会提的更高。尤其是几何部分的知识,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师的课堂有效性,因为几何部分的知识对于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要求更高,而很多同学都欠缺这种想象力,这时我们用多媒体结合动画或者画中画把图形立体的展示出来,会迅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领悟能力。
3.2 丰富课堂形式,丰富信息技术运用的模式与途径。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课堂上,并非单纯的做为教师的演示工具,开可以在很多方面用的上,比如展示、交流、资源获取、发现学习等方面。但这些途径很多都离不开课堂形式的丰富,如果单纯的持续教师灌输式的课堂形式,那么什么样的工具也用不上。因此,合理的丰富课堂组织形式,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多样化的课堂形式之中,对提高课堂效率与学生能力也是很有效的。比如以前教师提问都是让学生站起来,回答完后教师说对还是错,然后学生坐下,这样既费时而且学生有时紧张还答不出来。在与信息技术融合之后,我们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形式,比如用Authorware软件把制成题组训练课件,学生笔算后即可选择答案。如果答案正确,窗口立即弹出激励性文字:“正确,加油!”若答错了,窗口就会显示“错误,继续努力!也可开展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知识中的应用比赛,把班级同学分组,每组自围绕既有数学知识主设定任务目标,然后统一在课上多媒体课件上展示,教师与其他小组打分。
3.3 加强教育引导,促进学生主体性与主动应用信息技术。另外,对于运用信息技术,人机交互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不仅是教师需要会用信息技术教学,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也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学习,让学生把信息技术的理念应用到数学解题过程中。比如初中几何中有题为:△ABC 为一铁架(图 1),其边AB=AC,DBC 中点,AD 为连结架,求证:BD=CD。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电脑上制成此图形,可以采用比较简单的Flash软件,首先用“边边边”定理解题后,用Flash展示B、C两点向E点延伸,自己探究,求证AD⊥BC、∠B=∠C或让学生求证SABE=SAEC、BE=EC等,以此来培养自主探究的精神,开阔思路。当然我们引导学生主动应用信息技术,这还需要与信息技术课堂开展有效的整合,即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也要在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提高的基础上,传授给学生一些课堂上经常用的软件基础,让学生具备自主探究的基础。
4 结语
新课改中明确提到:数学课程应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这成为新时期我们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融合开展的理论基础。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能使整个教学过程既能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促进学生观察,思考能力,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4]。但我们不能流于形式,顾此失彼,甚至生拼硬凑,因此仍需要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者不断的探索、提炼、完善,最终才能形成有效的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融合方式,提高学生能力。
参考文献
[1] 常红雁. 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探讨[J]
[2] 刘庆元. 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EB]
[3] 郝孝海. 谈初中数学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J]
[4] 肖志强. 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EB].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整合;学习能力;思路
1 引言
初中数学,不仅是学生升入下一阶段求学的先修课程,而且在培养学生缜密的逻辑思维,清晰的推理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集信息科学常识和常用信息技术于一体的基础性课程,它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发展性与前沿性的特点,是目前初中阶段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在拓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方面有重要作用。尤其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教育观、教学观、学习观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将信息技术整合到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和必要性越来越明显,而且在教学实践中也的确体现出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拟对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有效整合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问题进行探讨,旨在促进信息技术更加有效的融入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能力,构建高效课堂。
2 促进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有效整合的深入认识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的整合,绝不是简单的把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知识做为一种手段,比如Powerpoint、Excel、Word或者Flash等软件技术,或者媒体计算机、投影仪、闭路电视、校园网和Internet等硬件应用到数学课堂上就算完成任务,更不是简单的辅助教师去演示课堂知识,而是要有机的融合二者。换言之,把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进行整合,应该突出的是“人”在整合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实现人与物化的信息之间、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融合为宗旨,最大限度的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健康发展,同时还要对学生情感的丰富、素养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
3 促进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有效整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
3.1 精研知识体系,寻找信息技术与数学知识的结合点。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上应用,需要有合适的知识做为载体,而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能应用信息技术。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对课堂知识体系进行准确的把握和深入的研究,比如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这种变量的应用就很适合运用信息技术模拟,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知识的直观性。比如,用多媒体做一个动画展示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当时间t一定,公路长度s是汽车运动速度v的一次函数,即s=vt。而且可以结合情况,把汽车设计成同学们喜欢的款式,把公路设计成同学们熟悉的环境,这样视觉冲击会更加明显,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会提的更高。尤其是几何部分的知识,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师的课堂有效性,因为几何部分的知识对于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要求更高,而很多同学都欠缺这种想象力,这时我们用多媒体结合动画或者画中画把图形立体的展示出来,会迅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领悟能力。
3.2 丰富课堂形式,丰富信息技术运用的模式与途径。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课堂上,并非单纯的做为教师的演示工具,开可以在很多方面用的上,比如展示、交流、资源获取、发现学习等方面。但这些途径很多都离不开课堂形式的丰富,如果单纯的持续教师灌输式的课堂形式,那么什么样的工具也用不上。因此,合理的丰富课堂组织形式,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多样化的课堂形式之中,对提高课堂效率与学生能力也是很有效的。比如以前教师提问都是让学生站起来,回答完后教师说对还是错,然后学生坐下,这样既费时而且学生有时紧张还答不出来。在与信息技术融合之后,我们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形式,比如用Authorware软件把制成题组训练课件,学生笔算后即可选择答案。如果答案正确,窗口立即弹出激励性文字:“正确,加油!”若答错了,窗口就会显示“错误,继续努力!也可开展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知识中的应用比赛,把班级同学分组,每组自围绕既有数学知识主设定任务目标,然后统一在课上多媒体课件上展示,教师与其他小组打分。
3.3 加强教育引导,促进学生主体性与主动应用信息技术。另外,对于运用信息技术,人机交互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不仅是教师需要会用信息技术教学,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也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学习,让学生把信息技术的理念应用到数学解题过程中。比如初中几何中有题为:△ABC 为一铁架(图 1),其边AB=AC,DBC 中点,AD 为连结架,求证:BD=CD。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电脑上制成此图形,可以采用比较简单的Flash软件,首先用“边边边”定理解题后,用Flash展示B、C两点向E点延伸,自己探究,求证AD⊥BC、∠B=∠C或让学生求证SABE=SAEC、BE=EC等,以此来培养自主探究的精神,开阔思路。当然我们引导学生主动应用信息技术,这还需要与信息技术课堂开展有效的整合,即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也要在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提高的基础上,传授给学生一些课堂上经常用的软件基础,让学生具备自主探究的基础。
4 结语
新课改中明确提到:数学课程应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这成为新时期我们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融合开展的理论基础。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能使整个教学过程既能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促进学生观察,思考能力,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4]。但我们不能流于形式,顾此失彼,甚至生拼硬凑,因此仍需要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者不断的探索、提炼、完善,最终才能形成有效的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融合方式,提高学生能力。
参考文献
[1] 常红雁. 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探讨[J]
[2] 刘庆元. 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EB]
[3] 郝孝海. 谈初中数学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J]
[4] 肖志强. 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