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黄花梨:疯狂的天下第一神木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684207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南黄花梨树心能够千年不腐,用它做出来的家具饰品不仅堂皇尊贵,还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因此它又被称为“天下第一神木”。
  现今,海南黄花梨价格已涨至2000万元/吨,尽管野生黄花梨几乎已经绝迹,但收藏者和炒作者依旧疯狂采购收集老木:老旧家具的“残肢断臂”,老房的门板房梁,甚至旧时的米柜锅盖等都被搜罗一空。
  
  海南昌江七差村,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霸王岭中,周围尽是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虽说是个村子,其实也只有7、8户黎族人家。
  七差村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当地的房屋比黄金还贵。曾经有一位奇木收藏者花50万元买下了一座黎族老乡的房子——准确说是为了房内的9根房梁木,随后他转手倒卖,仅1根房梁木就卖了50万元。
  这种房梁木,就是被称为“天下第一神木”的海南黄花梨。实际上,黎族人过去盖房子,有钱人会用菠萝蜜树的树心菠萝格,只有穷人家才用黄花梨和杂木。但现在,菠萝格遍地都是,非常便宜——这与海南黄花梨的千万身价形成鲜明对比。
  世界上有100多种花梨木,而绝品仅海南黄花梨一种。那么,这种比黄金还贵的木头是怎样走上神坛,又是怎样濒临灭绝的呢?本刊记者深入一线,得到了一系列令人震惊的答案。
  
  “木中黄金”传奇一张黄花梨床可抵十余人身价
  
  北京的杨波是一位奇木收藏爱好者,早年游历海南时,他曾在黎族山村中发现了一块当地人斗鸡用的木头墩子,又脏又破丝毫不起眼。对于普通人而言,这东西一文不值,可杨波看后,二话不说就掏了4万高价买了下来。随后,杨波把木头千里迢迢带回北京,让加工厂精雕细琢做成了一个笔筒。没过多久,笔筒就被人买走了,价格是18万元。
  从破木头墩到笔筒,从4万元到18万,一切嬗变只因为这块木头有一个高贵的出生:海南黄花梨。
  世界范围内的黄花梨有100多种,而绝品则出自我国海南岛。海南黄花梨又名降香黄檀,它的树干分为两层,外面包的白皮不值钱,但树心(心材)却非常珍贵,它不仅能够千年不腐,而且色泽深沉华美,用它做出来的家具饰品不仅堂皇尊贵,还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木屑泡水可降血压、血脂,做出的枕头可舒筋活血。
  海南黄花梨树苗极易成活,但成材却很耗时间。一棵60年树龄的黄花梨,心材平均直径只有18厘米左右,而一棵黄花梨要从幼苗长到成材,至少需要数百年时间。海南著名植物学家钟义因此把黄花梨定性为:珍贵、稀有和濒危,堪称“天下第一神木”。
  据《中国树木史》载,野生海南黄花梨主要生长在海南的白沙、东方、昌江、乐东、海口、三亚等地。它的价值被发现以前,海南黄花梨只是一种普通的“野树”,很乡土自然。在海南百姓眼里,黄花梨仅仅是因为耐腐、耐水、耐晒而受到农夫的偏好,多用来制作犁、耙、牛轭等生产工具,也有做屋梁、家具的。甚至在黎族百姓认定的“四大财富”中都没有见到黄花梨的影子(四大财富分别是牛群、土地、乐器蛙锣和一种名叫“粉枪”的猎枪)。
  海南黄花梨的价值是在唐朝才被认知、推崇的,而有关它作为“珍木”的记录,最早出现的时间也是在唐朝初年——当时黄花梨已被纳为皇家贡品,身价一路上涨。到了明代,海南黄花梨更是深受皇家达官贵人的钟爱,成为家喻户晓的宝贝。
  到了明代,海南黄花梨开始被大量使用。当时的工匠们都会将新砍下来的黄花梨木故意放在野外,让它们经历风吹日晒、虫蚀鼠咬,直至留下连动物牙齿都啃不动的黄花梨心材,然后才拿回来正式开始做家具。根据文献推断,在明代,一张黄花梨床值银12两,而当时一个丫环的价格还不到1两白银,也就是说,一张黄花梨床已可抵十余人的身价……
  
  五次浩劫在无知的“屠杀式砍伐”中濒危
  
  那么,黄花梨又是怎样濒临灭绝的呢?答案是:数量稀少、再生能力弱,再加上历史上5次灭顶之灾,让它最终走向了深渊。
  第一次灾难是在明朝——由于明代皇家对黄花梨情有独钟,致使大量的海南黄花梨原木被滥砍滥伐,运往京城供皇家使用。有植物学家评价:“这一次浩劫让‘明式家具’诞生并流传至今,成为后世不可逾越的一个家具传奇标杆,这是件好事,但它是建立在一种对后世子孙不负责的情况下的,我宁可它没有发生过。”
  明末清初,政权更迭。动乱之中,原属皇家的大量名贵黄花梨家具流入民间,一些在华活动的西方传教士看到这种珍奇家具后,极为动心,于是便大量采购黄花梨家具、砍伐木材贩运欧洲,这是海南黄花梨第一次大规模进入欧洲市场,也是它的第二次浩劫。
  到了清代,由于黄花梨原材越来越少,一些产自东南亚的硬木(如紫檀)开始作为替代品进入国内。皇家贵胄的爱好也开始从海南黄花梨转移到了紫檀等木材身上,紫檀色彩深沉,在贵族眼中更符合皇家威严——这无疑是给了海南黄花梨一个喘息的良机。但是好景不长,不久鸦片战争爆发,中国任凭西方列强宰割,名贵木材也被他们肆意掠夺,海南黄花梨首当其冲。这是黄花梨第三次遭到打击。
  民国时期,国内政局动荡、经济萧条。海南黄花梨也好、紫檀也好,都不得不面临盛极而衰的惨景,通过种种途径“流落寻常百姓家”。此时,一些外国商人趁机在中国内地大量收购明清硬木家具和海南黄花梨原材,那时国人穷困潦倒,为养家糊口,便砍伐原材以极低的价格卖给外国商人。这是海南黄花梨的第四次厄运。
  建国以后的一段时间,虽然国家明令禁止名贵木材出口,使得海南黄花梨得到了一定的保护,但随后的“大跃进”、“大炼钢铁”,却让海南黄花梨陷入了一场“无知的屠杀式砍伐”:由于黄花梨木材燃烧时火力旺盛,发热时间长,因此成为当时炼钢的上佳木柴。而到了20世纪60年代,农垦大军、知青在海南岛砍林种橡胶,对黄花梨的生长环境也造成严重破坏,这是海南黄花梨遭受的第五次灾难……
  
  疯狂的木头千万高价与“鸡犬升天”
  
  当海南黄花梨再次以商品的身份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光阴又过了几十年。在1983年的上海博览会上,黄花梨木出现在海南代表团的药材展区。很快,这几立方米的海南黄花梨木被参观展览的上海木器家具厂以天价全部买下。当时,该事件几乎震惊全国。
  由于黄花梨的珍贵性日益凸显,从80年代晚期开始,国家开始逐步重视对黄花梨的保护。黄花梨古董家具依靠国家力量和民间收藏资本,也逐步从境外回流。不少投机分子很快看中了这一市场——这无疑就促成了海南黄花梨价格的上扬。
  1994年,著名收藏家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研究》一书中做出了一个结论,他认为中国好的明式家具都应该是用海南黄花梨制作——权威专家的论调很快导致海南黄花梨身价的暴涨。此时,尽管许多本土收藏者已经意识到海南黄花梨的市场价值,但市面上的黄花梨古董家具已经所剩无几,仅在少数藏家手中买卖和流传。
  然而,成品家具资源的枯竭未能阻止收藏者和炒作者,接下来的疯狂让世界咋舌:他们潮水般涌入海南乃至广西等周边地区采购收集——老旧家具的“残肢断臂”、老房的门板房梁,甚至旧时的米柜锅盖等,皆被搜罗一尽。“连旧的门窗料、农具料都几乎收购尽了,现在海南黄花梨,原产地已经枯竭,旧料也没有了,只剩下场家仓库里的小料……市场上有家具商提出用黄金换木材也是真实的。”一位专家如是说。
  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海南黄花梨市价“龙门连跳”也就不奇怪了。近年来,海南黄花梨收购价从2002年的2万多元/吨,攀升至如今的800万元至1000万元/吨;其中,大料从6万元/吨涨至2000万元/吨。2011年的各大拍卖场上,海南黄花梨家具也频频拍出高价——在2011泰达秋拍上,海南黄花梨雕花鸟扶手椅以1430万元的天价成交;福建东南2011秋拍上,海南黄花梨三围子独板罗汉床以600万元落槌;中国嘉德(微博)2011年春拍,明末黄花梨独板围子马蹄足罗汉床以3220万元被购走,名列专场最高拍卖价格……
  当采访进行到著名古典家具产区——福建莆田仙游坝下村时,一位家具店主向笔者展示了其镇店之宝:两根海南黄花梨的原木。“这是旧房子拆下来的房梁,已有300多年历史了,木头生长年份则超过1000年,有人出价1000万元,我都不卖。”在莆田一带,不要说大件黄花梨家具,就连小件的文玩工艺品也不常见,一旦出现在市场,很快就有买家出价带走。保守估计,这类小件的价值每年可增长15%。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福建有不少人喜欢海南黄花梨,收藏中也有大件家具等,但很少拿出来展示,更不用说流通了。
  更让人惊讶的是,海南黄花梨的疯涨竟也使其他黄花梨品种“鸡犬升天”,例如,海南黄花梨的“兄弟”——越南黄花梨的价格,也以平均每年两倍的涨幅上涨,成为木材市场上最尊贵的角色之一。尽管有植物学家认为,越南黄花梨、老挝黄花梨、缅甸黄花梨、柬埔黄寨花梨在木质上难与海南黄花梨媲美,但是它们的价格依旧持续上升,其中,一吨越南黄花梨的价格已经高到上百万元。在福州某个高级家具市场笔者看到,一套越南黄花梨木做成的明式顶箱柜,标价竟达670万元……
其他文献
150多年前,列强侵入中国,目睹了中国衰败的杨仁山用自家的宅子开办了金陵刻经处,打算以佛法曲线救国,却无意间造就了近代中国佛教的复兴。150多年后,刻经处的12.5万块经版已经成为无法备份的绝版艺术,然而更岌岌可危的是,金陵刻经却已经是两代单传,只剩下马萌清师徒四人……  在南京城淮海路与延龄巷交界处的钢筋水泥丛林中,有这样一个地方:一抹灰墙圈起了六亩三分地,如同青篱隔离了喧嚣与浮华,墙外车水马龙
弶港并无深水港,只是一片广袤的海滩。海滩上没有五彩缤纷的贝壳,只有盐篙、茅草和芦苇。而滩涂上挖出了许多凹槽,供大型渔船入港停泊。  这里的渔船名字千奇百怪,一旦流传开来,便成了渔船的“身份证”,永远不能更改。在不同的工作环节,渔民们会哼唱不同的号子,声音时而悠扬,时而铿锵有力。  龙王寺内有亚洲最大的木雕卧佛,这尊佛像用优质香樟木精雕而成,长38米、高16米。在渔家娶亲的宴席上,四角蛤蜊不可或缺—
剪子弯山是藏民心中的神山,藏语意为“神羊休息的山口”;隧道修通时,有人充满了遗憾,“以前常埋怨路难走,想到再也见不到山上风景,又开始怀念。”  “刚来见到雪山时,会说‘哇,好美’,现在看到雪山,则会骂一句‘X,好冷’。”  湖南工人徐涛说,冬季施工最大的难题就是缺氧,那就像有人掐住了你的脖子,根本无法呼吸。  理塘县高城镇哈戈村的小甲塔老人对新公路满心期待:“去康定看望孙子一天就能来回,换在以前是
棉花堡是自然赐予土耳其的一个美丽奇迹。  关于这个奇迹的诞生,还有一个浪漫的传说:在希腊神话中,英俊多情的牧羊人恩狄米翁为了与月神塞尼妮约会而忘记了挤羊奶,结果肆意横流的羊奶覆盖了他所放牧的整座丘陵,丘陵也因此变得像棉花一样洁白,形成了神奇的棉花堡。  其实,棉花堡并不出产棉花。“棉花”是指棉花堡的颜色和形状,因为其颜色洁白,远看就像轻柔的棉花团。这座洁白的棉花堡,位于土耳其纺织工业重镇代尼兹利的
【摘要】本文以笔者执教过的教学案例为依托,围绕项目式学习的项目选题(提出问题)、项目设计(规划方案)、项目执行(解决问题)、项目展示(评价反思)四个环节,阐述了指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项目式学习设计思路,并提出了一些实施建议,以期对初中英语教学有所帮助,从而促进青少年学生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初中英语;项目式学习;学科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陈醒珍,东莞市茶山中学。  一、引言  项目式学习
在西非的塞内加尔,居住着一个始终以赤裸上身为风尚的族群,包括女性也不例外。这里的女性终生都以生儿育女为己任,在部族中的地位并不高,但在她们身上,却有着令全球女性都羡慕不已的优点——即使已经50多岁,但乳房依然拥有饱满、坚挺的完美状态。曾经有爱美的女性希望深入这个部族,找到该部族女人保养的“秘密配方”,但一次次无功而返,最后只能无奈地归因为“上帝赋予”——或许是上帝对西非女人皮肤黝黑的补偿,从而赐予
河狸懂得如何防风避雨——它们用泥巴覆盖小屋,等到冬天,泥巴冻结成“外套”,就成了巢穴的一道屏障,可以抵御低温和捕食者。调节水量、控制洪灾、保护水库……看似简单的河狸堤坝,却有着不逊色于人类的水利工程的功效,长久地发挥着良性的调节作用。每一只活着的河狸都是“水利专家”,它们创造的是一个可持续发展潜力更大的世界,将有助于改造水源,从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  古老的印第安人有一个传说:造物主把土地从水域中
卓尼,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安多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这里是西部重镇,也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卓尼别具一格的自然风光,而相对封闭的地理位置,让这里至今保留着独特的习俗。  不过,由于交通不便,这处秘境很少为外人所知。国庆期间,作者独自一人深入卓尼腹地,溯车巴河而上,从安多古刹前往百年藏寨,一路邂逅了美如画卷的山光水色、静穆幽深的藏传佛教学府,当然,也少不了在探秘旅途中
【摘要】对于许多刚进校的大学生,英语听力是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的短板之一。以往的初高中英语教育着重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听力的重要性及实用性,有的地区的标准化考试中甚至没有听力测试的部分。而对词汇量已经达到5000及以上的大学生,想要有效提高实际生活中的听力水平,听力材料的选择以及听力的分步骤训练则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大学英语听力;词汇量5000及以上大学生;听力材料选择;听力训练  【作
【摘要】新时代的人才掌握国外语言工具,对于我国的改革开放来讲十分重要。长期教学实践中,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受到了广大教师的一致认可。这种教学组织方式帮助学生摆脱应试教育束缚,有效培养学生在词汇、语句方面的基础能力,切实提高学生写作与口头交流综合能力。结合笔者实践经验,本文就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如下探索,希望能够给各位同行带来些许帮助。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