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创新性写作的培养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jiqi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阶段的学生写作应该逐步从初中阶段的模仿性写作上升到创新性写作,培养高中生在作文写作中的创新精神,是语文教师应该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就在高中阶段作文写作创新性的培养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打破思维定式,大胆想象发挥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一直被作文教学中要求的规范和格式所压制,使学生从一开始就没有了创新的空间,所以要培养学生作文写作的创新精神,首先就必须要打破思维的定式,让学生敢于大胆的想象和发挥。
  在写作教学中,我们不能限制学生的写作形式,只要所写文章能够清楚的阐述、表达给定题目或材料所蕴含的内容及意义,无论是议论文、记叙文、诗歌甚至是古文,我们都应该给予支持。我们也不能要求所有学生拥有同样的思维来分析同一个给定题目或材料,而是应该鼓励学生大胆的去想象,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立意,写出有独到见解的文章。
  做到让学生在写作中不再感到约束,可以更自由的表达自己,就能够激发起学生创新的灵感以及对于写作的兴趣,写作水平也能够随着更多的练习而不断的提高。
  二、提升思想内涵,达到行文深广
  一篇优秀的文章,一定是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有丰富的寓意,能够达到行文深广境界的。培养学生写作创新能力的过程,可以说也是提高学生思想内涵的过程,思想内涵提升了,对于写作的理解也会达到新的高度,写作的创新性也必然随之提升。
  要提升学生自身的思想内涵,就需要老师积极去开阔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思维最重要且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而现在的高中生很少有自主阅读的习惯,即使读也是读一些网络上的小说,这些小说又往往存在思维跳跃、逻辑混乱、严重不符合实际等问题,过多的阅读这类小说,是不会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正因如此,教师的引导就显得极为重要了,要引导学生阅读多种类型的书籍,如古诗词、现代诗歌、史书、人物传记、科普类读物、哲学类书籍等,当阅读量增加后,自然而然的会使学生的视野逐渐变的开阔,就有助于打破学生自身原有的局限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提升,进而促进学生在写作的文章中体现出更高层次的思想内涵。
  除了广泛的阅读之外,教师还要注重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人文渗透,人文精神是一个人能写出真正好文章的不可或缺的条件,“作文教学要倡导人文渗透”也是很多语文教学专家及一线语文教师的共识。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抓住接触到的每一篇有深刻文化内涵的文章,并将学生引入到文章的情景中,让学生感受文章内外的人文情怀,久而久之,人文精神就会逐步渗透入学生的思想。
  通过对学生思维能力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可以让学生站在更高的高度去认识写作、进行写作。一个学生当拥有了更深刻的思想,就必然能写出更具创新性,更富有思想内涵的文章。
  三、提高写作技巧,训练创新思维
  通过文字来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能让他人更容易的接受,是一个技巧性的问题。提高写作的技巧,是写作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技巧得到训练的同时,学生也会逐步找到一种适合自己、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而当学生形成了自己的写作风格,也就会在写作中自然而然的融入自己独特的想法,这就同时达到了训练创新思维的目的。
  好的文章都讲究布局谋篇,要培养学生在动笔写作之前,就对文章的整体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和完整的构思,之后又要对文章分解式的考虑,思考在开头如何更好的引入主题,在中间要如何丰富内容,在结尾要如何扣题和升华。尤其是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写作素来有虎头、豹尾之说。布局谋篇,开头是关键,简洁而有吸引力的开头是一篇好文章所必备的要素,就如同一部电视剧的第一集一样,能够牢牢抓住读文章的人,开头最忌讳的就是过于啰嗦、罗列材料,要培养学生使用各种技巧把文章的头开好,包括“亮靶子”、“設悬念”、“用典故”、“反弹法”等等;而好的文章结尾,一定不是可有可无的尾巴,而应该是一篇文章的灵魂,不仅能够紧扣文章的主题,还能使之得以升华,并让人读后回味无穷,启人深思。这些都是要在教学写作中反复练习训练的,最终的目的就是通过技巧的提高,来提升文章的档次,并训练学生写作的创新性思维。
  综上所述,在日常的写作教学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增加阅读量,提升学生的思想内涵和思维能力,在训练学生写作基本技巧的同时,要打破原来教学中固有的写作思维定式,让学生在写作时大胆的想象与发挥,通过不断的引导与训练,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创新性写作能力的目的。
其他文献
小学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对于课堂教学方法及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现阶段拓展阅读教学对于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意义重大,关系着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  一、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概述  1.拓展阅读教学的基本内涵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主要是指在在不同阶段的语文学习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年龄
期刊
有两个成语,一个是“去粗取精”,一个是“精益求精”,指的是什么事物、什么行为都要追求精细、精致和精美。文化也如此,文学尤如此。无论是掌握扎实的语文知识,还是增强阅读鉴赏能力,还是提高文学写作水平,都应当求精。下面,我想谈谈精读、精思与精写三个问题。  一.精读  今天,习惯于阅读和喜欢阅读的人很多,而且越来越多。下至中小学生,上至从事各行各业的成年人,特别是有广泛阅读兴趣和立志于写作的人,都越来越
“陌生化理论”起源于俄国著名的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其实质在于不断革新人们对人生、事物乃至整个世界的理解与认识,通过不断增加人们对熟知事物的感知程度、打破人们的惯性思维方式等,使得人们在面对其所熟知的事物时,仍然能够有新的感知,进而发现熟知事物隐藏的另一面。而如若将该理论运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则会使熟悉的教学内容变得陌生化,既增加了教学新鲜感,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
期刊
近几年,初中语文教学课程进行多次课改,并更加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尤其是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更是提出了“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推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和创新。  一、构建模式的必要性  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少教多学”模式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满足新课标标准要求和保障初中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知识两个方面:  一是新课程标准的需求。最
期刊
在本文中,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统计,访谈等研究方法,自编课间操与传统课间操的比较,总结了自编课间操的特点,价值及其在绵阳市各普通中学的流行趋势及意义。 In this a
在初中语文学习阶段,作文的学习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也是作文教学的难点,面对学生对于作文写作的缺乏兴趣,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操作显得十分困难,即便语文作文的学习效果并不完全取决于老师的教学方法,但教师如果不加强教学研究探索,仍旧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更加缺乏写作兴趣与方向,作文能力更不会提高,所以,应及时思考对策加以解决目前的状况。  一、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师的教法陈旧。作文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
期刊
纵观现代教学,文言文的教学以“言”为重,即以贯通文意为主,其实,“文”也是文言文学习中的精华,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学到一些关于句读、字词的知识,还应让他们了解古人在情感体验和表达上的丰富性和多元性,增强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将文言文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让学生更熟练的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在教授文言文时,应引导学生精确阅读文本,同时挖掘一些写作
期刊
文章要表现一个特定的中心思想,是不能随便找点材料就写的,而需要进行认真的选择,必须紧紧围绕中心选择材料。那么,如何围绕中心选材呢?  一是要围绕中心选择取舍。  中心是選材、剪裁的依据,要力求选取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果断舍弃与中心无关的材料,才能有力地突出中心。写作文如同做衣裳一样,对使用的材料也必须剪裁。剪裁,需要有依据。依据之一就是根据中心思想剪裁。一般来说,对表现中心思想起重要作用的材料,要
期刊
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我觉得依托教材进行写作训练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训练方法。首先应先明确学生作文时常出现的问题,然后结合课文写作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写作教学。  一、学生写作时易出现的问题  选材上:1.选材不真实。作文内容胡编乱造。2.选材不新颖。作文内容老旧俗套。  结构与情节上:1.详略不当,重点不突出。2.主要人物刻画过少,缺乏细节描写。  另外就是主旨不突出。环境描写太少,不能做到情景交融。  
期刊
2016年部编语文七年级新教材第一单元的写作训练主题为“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文中是这样定义“写作”的:“写作是生活中与人沟通、交流、分享信息的用笔说话的一种方式”。对于初中生而言,老老实实地把他们在生活中所经历的,所看见的,所思考的写下来就是写作。这样一说,就简单了:写作就是写好我们的生活。那么,怎样在看似平淡繁琐的生活中选取写作素材呢?笔者认为,关键要把握三个选材原则。  首先是了解生活常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