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人

来源 :阅读与作文(小学低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_g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久很久以前,农夫还要靠牛和雪橇帮忙做工,用油灯驱逐黑暗的时候,有一个男孩儿,爱雪胜过爱世界上任何其他东西。
  静寂的夜晚,一个男孩儿坐在被窝里,小猫蜷缩在温暖的被子上睡着了,可男孩无法入睡,静静地注视着窗外的满天雪舞。
  他是威尔森·艾·班特利,人们都叫他威利。一下雪,他就好快乐。看着雪花一片一片落在手套上,落在佛蒙特州的田地上,落在仓谷的门把手上。他觉得雪花像满天飞舞的蝴蝶,又像苹果树上盛开的花朵。
  他能网住蝴蝶,让哥哥查理看个仔细。
  他能采回苹果花,送给妈妈。可是,他不能和他们分享雪花,因为他没有办法保存它们。
  妈妈给他一台旧显微镜,可以观察花瓣、雨滴和叶片,最重要的是,还可以观察雪。当其他小孩玩堆城堡、扔雪球时,威利却在收集雪花。每个飘雪的日子,他都在研究雪的结晶。
  每片雪花都有复杂而精致的图案,美丽的程度远远超过威利的想象。他以为会出现相同的图案,结果却从来没有发现过。他立志把雪花保存下来,让大家都能看到这美妙的图案。连续三个冬天,他试着画出雪花的形状,可是,常常来不及画完,雪花就融化了。
  威利十六岁时,听说了一种显微照相机。他告诉妈妈:“如果我有这种相机,就可以把雪花拍摄下来。”
  妈妈知道威利很希望和大家分享他的发现。爸爸说:“为雪花小题大做,太傻了。”不过,他很爱他的儿子。威利十七岁时,爸爸妈妈用积蓄给他买了一台显微照相机。
  相机比刚出生的小牛还要高,价钱足以买十头牛。威利相信,它是世界上最棒的相机。
  第一批照片出来了,结果都是一团黑。他并不放弃,一次又一次失败,一片又一片雪花……每场雪,他都在拍摄。冬天走了,雪融化了,没有出现成功的照片。他等待着一下个雪季。第二年冬天,他尝试了新的方法,成功了!威利终于会拍雪花了!他说:“现在,每个人都能看到雪的结晶有多奇妙了。”
  可是,那时候,没有人理解威利。邻居们嘲笑他的想法和做法。他们说:“在这个地方,雪像土一样平常,谁稀罕照片。”威利却说,这些照片是他送给世界的礼物。当别人围在火炉旁取暖,骑马或坐雪橇进城时,威利却都在研究雪。他捧着一个黑盒子站在门前,收集雪花。
  如果盒子里的雪花都是碎的,他就用火雞羽毛轻轻把它们扫掉,再继续收集。为了完整的雪花,他常常要等好几个小时,一点儿也不在意寒冷。如果屋子里太暖和,雪会融化;如果他不小心呼气到盒子上,雪会融化,如果接着雪花的木棒动了一下,雪花就碎了;如果他拍照的动作不够快,雪花就融化了。有些冬天,他只能拍到十几张成功的照片;有时候,他会拍到上百张。
  威利热爱大自然的美丽,他用镜头留下每个季节的痕迹。夏日,他的侄儿侄女把衣架涂上黏黏的枞树汁,让他用来粘起挂满水滴的蜘蛛网拍照;秋夜,他轻轻用花朵缠住蚂蚱,第二天清晨,拍下它们披着露珠的样子……
  他最珍爱的还是雪花的照片,有些送人,有些卖出去。有些设计成别致的生日礼物。他在朋友的院子里放幻灯片。小孩儿和大人们坐在草地上,看威利把幻灯片投影到白布上。
  威利在杂志上发表了许多关于雪的文章。远方的学者和附近的气象爱好者,都来听他演讲,一位威斯康辛州的教授对他说:“你的工作真了不起。”他从普通的农夫成为研究雪的专家,闻名世界,人们称他“雪花人”。“我不能错过任何一场雪,”他对朋友说,“我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奇妙的发现。”许多科学家捐款,把威利最满意的照片出版成一本书。威利六十六岁时,他的书——他送给世界的礼物——出版了,他还是一直在工作。
  他的书出版了不到一个月,在一场暴风雪中,为了拍更多的照片,他走了六英里路回家。结果,他得了肺炎,两个星期后去世了。
  威利的纪念碑立在小镇的中心。纪念碑上写着:“雪花人”班特利——杰瑞科镇的世界级雪花专家。五十年来,威尔森·艾·班特利,一个平凡的农夫,不断提高自己的显微摄影技术,为世界揭示雪花的神秘和华丽——永恒的六角形和不计其数的美丽图案。
其他文献
烈日炎炎的沙漠里,沙鸡妈妈病了,躺在一棵仙人掌下喘着气说:“水、水……”   小沙鸡连忙帮妈妈去找水。他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找呀找,终于找到了一个小水洼。小沙鸡高兴极了,顾不得自己喝,赶紧把毛茸茸的身子浸到水洼中。沙鸡的羽毛有极强的吸水能力,不一会儿就吸饱了水。他飞到仙人掌下说:“妈妈,我给你送水来了!”沙鸡妈妈把嘴巴伸到小沙鸡的羽毛中,把水吸进嘴里。   沙鸡妈妈微笑着说:“你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今天,我的心情跟天气一样,好极了,因为我有幸申请到了学乒乓球的机会。   吃好晚饭,我便迫不及待来到了球室,看到很多小朋友在练球。他们年纪个个与我相当,却都打得很好,我内心迫切地想马上就学会。   本以为来了老师就会直接教我们练球。不料,老师却把我们几个新生拉到一边,让我们练站姿,练完站姿练移步,练完移步练手势……   四十分钟过去了,我开始变得不耐烦了,眼睛时不时撇向台上打球的小朋友:“唉
鲁迅小时候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他的记忆力很好。人家念二三十遍才记得熟的东西,他念两三遍就能背了。他这样能背,老师就让他比别人多背一些,甚至曾经让他一本书一本地背。他还是背出来了。当然,鲁迅读书不光凭自己的聪明伶俐,还依靠自己的勤奮。  鲁迅小时候也很喜欢玩耍。他怎样玩呢?  第一,他喜欢种花。为了种花还专门买了一本怎样种花的书——《花镜》来看。他还专门在各种花旁边插上竹签,写明花的名称,弄得津津有
皮皮是一只淘气的小猴子,他常常把鸡妈妈家的蛋放在鸭妈妈的窝里,把兔子家的萝卜挂在树上,让小兔子怎么也够不着……大家看见它都很头疼。  有一天,皮皮去游乐园玩。它玩了摩天轮,跳跳床,滑滑梯……玩得不亦乐乎。在过山车入口处,大象管理员却拦住它,严肃地说:“皮皮猴,人满了,不能再坐了!”  皮皮站在门口有点不甘心,看着车开始缓缓地前行。忽然,皮皮的身体颤抖起来。它看见过山车上小猪在慌慌张张地按着安全带,
郊区的一间小茅屋里,一家三口正坐在一起准备吃晚餐。他们的粮食已经不多了,干净的旧木桌上只放着几个馒头,这就是他们全部的晚餐。  “咚!咚!咚!”有人在敲门。女主人打开门一看,只见三个陌生的年轻人站在门口,一副风尘仆仆的样子。她礼貌地打招呼:“請问你们找谁啊?”  “你家男主人在吗?”三个年轻人问。  “在呀!”  “事情是这样的。”一个年轻人开口说道,“上帝知道你们是一个幸福家庭,听说你们的生活遇
真实的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有成就的大作家都十分重视细节。英国作家狄更斯就是这样一位观察入微、重视细节描写的人。  有一次,一位文学新人把自己精心创作的一部小说送给狄更斯。小说写得比较成功,狄更斯不时地发出会心的笑声。可是看着看着,他脸上的笑容凝固了,原来他看到了作品中几处失真的描写。  于是,创作态度一向严谨的狄更斯停下了阅读,严肃地对站在身边的那位文学新人说道:“在这第三步的结
我离城去乡下舅舅家。在稻花飘香的田野上一路欢唱着、蹦跳着,采摘着各种鲜艳的花朵。   舅舅迎我来了,看见我手中满把的花儿,笑着问:“你喜欢花,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舅舅又指着稻田说,“你看看,这里有几种花?”   “嗬!这还能难住我?”我望着田埂四周数着,“野玫瑰!月月红!白刺花!”   我满以为全对,不料舅舅却摇摇头。我重数了一遍,还是那三种。舅舅弯下腰,轻抚着稻田里的稻苗。过了一会儿,他
寇准从小天资聪颖,才智出众。小小年纪便能写出气势雄壮的五言诗。7岁的他写过一首《华山》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14岁时,他已经写出了不少优秀的诗篇,15岁时,就能精习《春秋三传》。  但他小时候,竟是个问题少年,贪玩而叛逆。寇准小时候喜欢玩飞鹰和走狗。当时一头飞鹰要100贯钱,八品官员的年薪也才这么多。寇准还喜欢用弹弓打鸟,他的射击水平极高,别人要用铁丸,而他只用蜡丸便
十年前,同事小喵准备考研。因为经济拮据,不敢辞职,只能边工作边备考。   我隐约记得她当时的日程表:五点起床,看书到七点。中午十二点到一点半看书。晚上七点到十点,去附近大学图书馆看书。周末全天在辅导班上课。   印象里,她瘦瘦小小,永远背着一个跟身形不成比例的大包,走路带风,吃饭速度极快,常常是我们刚开动,她已经风卷残云吃完了。   最后她考上了,投奔在北京读研的男友,开启人生新篇章。  
花坛坐落在我校校门的前面,你一走近,肯定就被迷住了。  花坛是由一个土黄色的瓷砖围绕而成的,里面的小草稀稀疏疏的,调皮的风弟弟跑过,吹了一阵凉爽的秋风,小草们像小诗人似的,摇头晃脑的,又像出色的街舞演员,表演着精彩的街舞。草地上,啄木鸟先生慢悠悠地踱着步,蚂蚁一家在准备着过冬的粮食,迎接冬天的到来。  花坛里,一棵挺拔的雪松“站”得直直的,像一个不怕寒冷的士兵;雪松的枝干粗壮、树皮粗糙,又仿佛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