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时不同血糖水平与近期病死率的相关性.方法 观察性分析国际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7446例出现症状12 h内STEMI的中国患者以入院血糖水平分成6组,分别为人院血糖水平<4.5 mmol/L组(血糖偏低组),血糖水平4.5~5.5 mmol/L组,5.6~7.0 mmol/L组,7.1~8.5 mmol/L组(血糖轻度升高组)和8.6~11.0
【机 构】
:
100037,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急症抢救中心,100037,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急症抢救中心,100037,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时不同血糖水平与近期病死率的相关性.方法 观察性分析国际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7446例出现症状12 h内STEMI的中国患者以入院血糖水平分成6组,分别为人院血糖水平<4.5 mmol/L组(血糖偏低组),血糖水平4.5~5.5 mmol/L组,5.6~7.0 mmol/L组,7.1~8.5 mmol/L组(血糖轻度升高组)和8.6~11.0 mmol/L组(血糖中度升高组),血糖>11.0 mmoL/L组(高血糖组).分析6组患者30 d的病死率.以血糖水平4.5~5.5 mmol/L组作为对照组,与其他血糖水平组进行比较.结果 高血糖组病死率(18.6%,P=0.01)比血糖水平4.5~5.5 mmol/L组,血糖偏低组(10.2%,P=0.018)、血糖轻度升高和中度升高组(9.2%,P:0.01;11.6%,P<0.01)均明显升高.多因素Lngistie回归分析显示血糖轻度和中度升高组(7.1~8.5 mmol/L和8.6~11.0 mmol/L)死亡危险分别比正常血糖患者增加46%(OR 1.46,95% CI 1.03~2.07,P=0.01)和58%(OR 1.58,95% CI 1.13~2.22,P=0.02),高血糖组死亡危险比正常血糖患者增加126%(OR 2.26,95% CI 1.62~3.14,P<0.01).入院血糖偏低、轻中度升高和高血糖是30 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入院血糖偏低、轻中度血糖升高和高血糖的STEMI患者近期病死率均明显升高.血糖水平是与STEMI患者近期预后相关的重要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我国不同年龄男性小儿喉罩置入时七氟烷和丙泊酚的适宜浓度.方法 择期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级、体重7~53 kg男性小儿腹股沟手术200例,按年龄分为7个月~1岁(A组)、1~3岁(B组)、4~6岁(C组)、7~11岁(D组)4组,n=50.不用术前用药,常规禁食禁饮.喉罩置入采用七氟烷+50%N2O吸入麻醉(As、Bs、Cs、Ds,n=25)或丙泊酚效应室浓度TCI静脉麻醉(Ap、
目前关于臭氧是否增加环境污染相关死亡率尚无一致结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Jerrett博士等研究了长期暴露于臭氧是否增加心肺疾病引发的死亡,特别是呼吸系统疾病引发的死亡,结果发表于2009年3月出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 Engl J Med,2009,360:1085-1095)。
目的 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对瓜氨酸化Ⅱ型胶原(Cit-CⅡ)的T细胞增殖反应和抗体生成,探讨Cit-CⅡ在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用肽基精氨酸脱亚胺酶(PAD)催化牛CⅡ中的精氨酸转变为瓜氨酸,生成Cit-CⅡ,用3H掺入法检测34例RA患者和18例对照者(包括6例骨关节炎患者和12名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对CⅡ和Cit-CⅡ的增殖反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患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择1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伴Hp阳件者72例、Hp阴性者58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血压、体重指数、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血糖水平.利用血糖仪下载的3 d全天7个时间点血糖谱总计21个血糖值输入强生血糖数据分析软件(OTDMS)系统进行分析,并做统计学处
患者女,46岁,因"双下肢肿痛3 d,加重伴发热1 d"入院.患者无特殊既往病史,但平时体质较弱,发病前没有外伤史.入院体检:体温39.5℃,脉搏132次/min,呼吸35次/min,血压155/105 mm Hg(1 mm Hg=0.133 kPa),患者呈痛苦病容,意识模糊,大便失禁,双肺未闻及明显啰音,腹部柔软无压痛,双下肢皮肤未发现破口,膝关节以下肿胀,以左下肢为重,皮肤表面有色斑(图1)
1988年,Turner-Warwick[1]报道对7729例门诊哮喘患者的随访结果,94%的患者每月至少有1次夜间因哮喘发作而醒来,74%的患者每周至少有1次因夜间哮喘发作而醒来;64%的患者每周有3次夜间哮喘发作,39%的患者几乎每晚都有哮喘发作。
目的 评价右肺动脉异常起源于主动脉(AORPA)的诊断、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2年5月至2007年7月北京安贞医院14例AORPA患者术前诊断及手术治疗疗效资料.12例患者分别采用右全肺切除术、右肺动脉经人工血管或同种主动脉与主肺动脉吻合术、右肺动脉与主肺动脉直接吻合术、双片法右肺动脉与主肺动脉吻合术,同期修补合并畸形.结果 8例单纯超声心动图检查者中漏诊2例,6例右心室及主动脉造
临床上,功能性胃肠病(FGID)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质量,反复检查没有结构或代谢异常或能解释症状的证据.FGID患者为数众多,花费巨大,临床迫切需要一个更为积极、有效的诊断体系.部分研究者较早开始了FGID的临床研究,但由于对FGID的入选标准存在很大差异,临床意义有限,在此背景下,试图推动并规范FGID的研究,开始了系统并具临床可操作性的罗马之路。
病历摘要 患者男,43岁,因腰骶部疼痛伴蛋白尿1年,发现双肾积水并血肌酐升高3个月人院.1年前患者无诱因出现腰骶部疼痛伴尿中泡沫增多,无肉眼血尿,测血压110/70 mm Hg(1mm Hg=0.133 kPa),查尿蛋白(+++),尿红细胞10个/HP,未予重视.半年前自觉夜尿增多,3~4次/夜.入院前3个月单位体检发现双肾积水并右肾包膜下积液,血肌酐升高193 μmol/L,尿素氮10.8
目的 通过去细胞化技术建立保留细胞外基质的完整肝脏支架,并对支架进行形态结构和保留成分鉴定.方法 通过门静脉插管,依次灌注去垢剂曲拉通X-100(Triton X-100),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并用磷酸盐缓冲液(PBS)洗脱残留去垢剂,对所得支架进行HE染色、门静脉及月日道铸型、扫描电镜、纤维成分染色鉴定等形态学观察.并将支架切成50 μm的厚度后与C3A细胞系共培养,进行生物相容性验证.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