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紫砂壶“玄同”的艺术特征和人文气度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千百年来,紫砂艺人们用自己聪慧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把紫砂技艺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演绎得包罗万象,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玄同壶”,名字就非常的具有古代艺术风格和中国传统气息,作者通过匠心独运和老辣的刻绘,把此壶之中蕴藏的文化内涵和我们国人那种典型的东方气韵融合起来,让人感受到紫砂艺术特别适合于文化的传播和文人的使用,随着茶文化的推广和普及,人们对于高雅艺术的追求也是越来越多,于是禅茶一味的紫砂文化正好可以通过类似于这样的壶展示出来,彰显出我们泱泱大国底蕴深厚的人文气度。
  关键词  紫砂壶;玄同;艺術特征;人文气度
   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许多的艺术形式都带给我们非常多的艺术享受,诸如书法、绘画等等,恐怕是最为普及的存在,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学习这样的技能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非常具有人文韵味。紫砂作为一种非常良好的材质,上面可以采用陶刻的装饰手法,来凸显出作者的情感抒发和寄托的情境,受到了许多文人雅士的青睐和喜欢。千百年来,紫砂艺人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之中捕捉创作的灵感,代代相传,薪火不息,用自己聪慧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把紫砂技艺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演绎得包罗万象,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
  1  紫砂壶“玄同”的艺术特征
   紫砂作品“玄同壶”(见图1)采用了非常宽阔的敞口设计,让实用性成为了首要的元素,无论什么茶叶,在投茶和清理的过程之中非常的方便。壶身扁圆设计,圆润可人,线条自然流畅;壶底置足,细节满满,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壶嘴胥出,挺拔有力,出水自然饱满;与之遥相呼应的壶把设计也是三山齐平,端握特别舒适;壶盖上面的线条装饰非常具有层次感,在不经意间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点缀作用;桥型壶钮的设计也是兼具了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功能,赏用俱佳,同时又把江南水乡的特点展示得淋漓尽致。此壶壶身的刻绘采用了比较古朴的字体,把“水远山长”四个大字镌刻其上,和壶身古朴的色泽完美地融合起来,非常具有金石味道和人文气息。在设计和制作此壶的过程之中,希望通过简洁流畅的线条和实用的器型设计,把我们紫砂艺术之美和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精华书法之美结合起来,让我们在喝茶品茗的过程之中能够有所收获和体会。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玄同壶”,名字就非常的具有古代艺术风格和中国传统气息,作者通过匠心独运和老辣的刻绘,把此壶之中蕴藏的文化内涵和我们国人那种典型的东方气韵融合起来,让人感受到紫砂艺术特别适合于文化的传播和文人的使用,随着茶文化的推广和普及,人们对于高雅艺术的追求也是越来越多,于是禅茶一味的紫砂文化正好可以通过类似于这样的壶展示出来,彰显出我们泱泱大国底蕴深厚的人文气度。
  2  紫砂壶“玄同”的人文气度
   《老子》第五十六章有云:“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是一种中国哲学思想的高度概括,正所谓“万物玄同,相忘于道”,我们可以理解为相同、相融的状态,引申意义与和谐不谋而合,具有中华民族独特的人文气韵,在外国的文化环境之中是没有的。正是这样的一种哲学态度和思想情感,才让我们的历史底蕴和艺术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从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之中,我们就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而在紫砂艺术之中,许多的紫砂艺人和陶刻匠人相互借鉴,不断地促进,相得益彰、锦上添花,共同打造了一种具有人文气、金石气、书卷气的紫砂雅器。紫砂壶除了具有实用的饮茶功能之外,更多的艺术欣赏集中在其中的气韵和精神方面,通过不同的器型和成型方式的不同,来表现不同的人生态度和创作背景,特别是从文字的铭刻也能略窥一二。“忆得旧时携手处,如今水远山长。”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在《临江仙》中的名句,描写的是路程遥远、山河辽阔之境,也有着道阻且长的引申之意。用在紫砂艺术的装饰之中,也是比较的常见,带给我们一种自然与人的完美结合。这件紫砂艺术作品“玄同壶”就是把紫砂简约而不简单的器型和陶刻装饰融合起来,共同为我们带来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觉审美和精神大餐,通过作者精湛的传统技艺和老辣的陶刻装饰,带我们走进了山水长卷和中国文人的精神世界,和茶文化、紫砂文化相互作用,完美地同频共振,演奏出一曲包罗万象却又和谐融洽的艺术之歌。
  3  结  语
   紫砂的发展可谓是集合了天时、地利、人和等等要素,正是在喝茶趋于普遍化的大环境之下,对于紫砂壶的需求与日俱增,顺应天时。独特的地理环境,在山水相依、陶茶共舞的得天独厚的位置之下,蕴藏着独一无二的紫砂原矿,紫砂艺人非常珍惜上天的恩赐,在千百年的传承之中,使得紫砂艺术不断地趋于完善,同时也推陈出新,创作了许多令人赏心悦目的紫砂作品,让今天的我们在日常忙碌的生活之中,依然能够在饮茶品茗之间放松身心,感受到紫砂艺术的无穷魅力。
  参 考 文 献
  [1]沈丽萍.中国传统文化对紫砂壶设计风格形成的相关性研究[J].艺术科技,2016(7):167.
其他文献
摘 要 紫砂陶是中华陶瓷文化的瑰宝,从民间认知到国家标准,良好的透气性是其独特属性,然而技术上一直未能测得其透气性。本研究设计了一套基于动态热平衡的测量方案,结果表明,紫砂陶的透气性与植物的蒸腾作用原理相同,是一个蒸腾扯拉力驱动下毛细孔不间断泵水的输运过程。这种输运过程颇为强烈,容量二百毫升左右的紫砂器,每分钟可排出气态水数百毫升。  关键词 气孔;多孔材料;毛细现象;蒸腾作用  基金项目:无锡市
摘 要 从紫砂的材质到工艺的制作,再到文化韵味的凸显等等,每一个环节都是需要不断地揣摩和专研才能够有收获。宜兴的紫砂艺人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之中成长,在泥凳旁边耳濡目染,在不停歇的捣泥声中代代相传,直到今天呈现出紫砂艺术蒸蒸日上的良好发展态势。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旭茂壶”,更多的细节体现在壶嘴、壶把衔接得精细处理、壶身的明针工艺等等我们最容易忽略的部分,大多数的壶友刚开始接触紫砂的时候,总
摘 要 陶瓷碎片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广泛应用是陶瓷艺术创新求变的结果,其具有传统审美、创新审美、地域审美等重要的审美价值与意义和自然生态保护、满足精神需求、社会文化等重要的社会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 环境艺术设计;陶瓷碎片;价值与意义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20年度项目《陶瓷碎片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项目编号:YS20223。   陶瓷碎片虽然在本质上属于陶瓷废弃物,但其形
摘 要 多穆壶是蒙古、藏族用以盛贮酒水、酥油茶等饮品的器皿,多穆壶出现在元代,经过元、明、清三代的不断发展,在清中期达到鼎盛,逐渐从实用器发展为礼器。多穆壶与西藏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清朝统治者对藏传佛教恩礼有加。制作多穆壶除赏赐佛教高僧以外,宫中重大场合也多有使用,这些多穆壶造型别致、材质丰富,是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见证。  关键词 多穆壶;陶瓷;汉藏交流  0 前 言   目前已知最早的多穆壶是
摘 要 陶刻、泥绘艺术等装饰技法让紫砂焕发出新活力,紫砂绞泥技艺也是其中的一种,这种技法在经过艺人们的不断学习和临摹之后,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不拘一格的艺术表现,带给我们更多的形态设计和意象,启迪我们的生活和心灵。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云山”,一个很具有诗意的名字,诠释出绞泥的形态和无穷的创意,让我们在这把壶中看到了紫砂艺人对于艺术的不断创新和执着追求,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作者心中的向往和浪漫
摘 要 宜兴紫砂艺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过程中,把中国历史上许多艺术器型完美地融合在紫砂之中,令人耳目一新、啧啧称赞,特别是青铜器之中的鼎,在古代作为一种烹饪和盛放食物的器具,紫砂匠人把青铜的材质改用了紫砂来制作,成为了一件非常实用的、具有紫砂方器特征的紫砂艺术作品,而且延伸出许多款式,丰富了我们的视觉体验和情感寄托。从整体上来看紫砂作品“四方宝鼎壶”,在设计的过程中希望把实用性和观赏性结合起来,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