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时间在语文教学中的对视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ton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西方叙事学研究很热,有研究者称之以“显学”。这一门学问中的一些理论也被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者引用,提出了一些方向性的指引,但能够与教学实践结合并能达到一定层次的还不多见。笔者在研读了西方叙事学的相关理论之后,对其关于“时间”的分类非常感兴趣,认为把时间分为“故事时间”和“话语时间”,使得语文领域中的一些概念方法立刻简明了,或者说找到了一个非常方便学生理解的切入点。而这一种基于叙事学的切入也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经验式切入,大大丰富了我们的语文教学。
  首先有必要简单了解两个时间的概念。叙事学关于叙事与时间的研究主要从“故事”与“话语”关系入手,分析时间在两个层面的结构,揭示两个时间之间的差异。“故事时间”是指所述事件发生所需要的实际时间,“话语时间”指用于叙述事件的时间,通常以文本所用篇幅或阅读所需时间来衡量。打个比方,就像一场足球赛,从球员入场到终场哨响是故事时间,这个时间内发生的一切是永恒不变的。而刚刚从赛场出来的球迷在描述这场球赛的时候,他可能会对某个瞬间的进球津津乐道,而不是按照比赛进程来机械复述,这就是话语时间。话语时间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打破故事时间之后的产物。当我把这一概念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后,发现一切都有了新的解读。
  以教授《陈涉世家》(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段“发动起义”为例。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这一段文字可以概括为两件事,即“吴广剑斩将尉施小计”和“陈胜召令徒属举大名”。首先我与学生一道从“故事时间”的角度分析比较两件事的用时,学生经过讨论,初步认定前者“醉—辱—笞—杀”可能要用3个小时以上,而后者“激情演讲”怎么也用不了半小时。而从“话语时间”的角度来看,前者所用篇幅41字,而后者用了58字。在两个时间的对视中,明显不是对等的。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非常新颖,同学们开始讨论,并最终从主要人物和叙述详略关系上找到了答案。如果没有两个时间的对比分析,我们也可以讲主要人物和详略关系,但学生理解起来就没有这么生动。故事还原与文本分析之间就找到了有机的联系。
  以上例子主要是突出“话语时间”,其实我们也可以通过文本来还原“故事时间”,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以九年级上册的《唐雎不辱使命》为例。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显而易见,从“故事时间”来看,“安陵君婉拒秦使”比“唐雎一对秦王”用时要长,但“话语时间”却要短。在分析了作者的用意之后,我针对前者提出了两个问题给学生讨论,一是秦使提出易地,安陵君一定会与谋士们商议,唐雎会说什么?二是唐雎出使前夜可能会做什么?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对基于文本的故事还原非常感兴趣,种种联想与设计纷至沓来。
  以上两例只涉及“话语时间”的时距,它在文本中主要表现为详略。其实“话语时间”还包括时序和频率两个方面。“故事时间”是完全依照“自然时序”推进的。而“话语时间”则可以出现倒错现象。如八年级上册《背影》一文,开头即是: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从眼前到回忆,倒叙手法展开“话语时间”。在一些作品中还会有插叙或补叙,都可以从两个时间的角度去分析。“话语时间”的另一个要素是频率,即一个事件出现在故事中的次数与该事件出现在文本中叙述(或提及)的次数之间的关系。比如《背影》中四次提到背影,就是非常明显的例子,以此来表达父子深情。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重复叙述她的儿子被狼吃掉的事件更为我们大家所熟悉,这一手法揭示了作品对听者麻木不仁的深刻批判。
  从两个时间的对视来分析文本并引入课堂,是阅读教学的突破。不要小看这一点点的变化,它折射出了文本解析的叙事性转向。事实上,写作教学也非常适合。
  我以《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7期上的一篇学生习作《和解术》为例,引导学生建立“打破故事时间”的叙事模型。
  我家的镜框里,镶着两份精美的礼仪电报。我们全家都非常珍惜。
  多年前的一个冬天,爸爸妈妈因为家里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闹矛盾,一连三四天都在吵架,越吵越厉害。妈妈整天在家怄气,有时还嚷着离婚。亲戚朋友分头劝说,可他俩谁也不肯主动认错。最后,爸爸一气之下,离开家到外面打工去了。从前,家中充满了欢声笑语。爸爸辅导我功课,妈妈为我织毛衣。可自那以后,妈妈整天躺在床上唉声叹气,常常只有我独自在灯前吃着冷饭,暗暗流泪。
  星期天我去邮局寄信,邮局的阿姨正在向一位顾客介绍礼仪电报的用途和用法。我一边听一边看着柜里精美的贺卡,想到一直闹着别扭的爸爸妈妈,我也要了两份礼仪电报……
  第二天下午,一位邮递员叔叔走进我家,把一份礼仪电报递给妈妈。妈妈捧着那精美的新年贺卡,看着上面充满温馨的图案和祝福的诗句,露出了惊喜的神情。她急忙翻开电报看里面的内容,一看是爸爸发来的,脸又变得严肃起来了。我抢过电报,大声读起来:“梅,上次是我的错,请原谅!这么久以来让你受苦了,我元旦回来给你赔罪。”妈妈听着一愣,不相信似地拿过电报,仔细看了一遍,渐渐地,她脸上的严肃的神情消失了,不解地问我:“这电报怎么还带着贺卡?”她一边轻轻地数落着爸爸,一边喃喃地说:“也难为他想得出……”我心里暗暗高兴,连忙说:“妈妈,爸爸已经承认错误了,咱们就原谅他吧!”妈妈沉思了一会,点点头。   元旦那天,爸爸果然回来了,他还买了不少好吃的。见了面,妈妈和爸爸还有点不自然,我千方百计地逗他们说笑。不一会,他们就心平气和,有说有笑了。忽然,爸爸发现了桌上的那份礼仪电报。他一愣,打开皮包,拿出了一份一模一样的电报。我刚想阻拦,但妈妈已经看到了。两份电报的内容相差无几,只不过爸爸的那份发报人是妈妈。他们的脸上顿时露出了疑惑的神情,几乎异口同声地说:“这份电报不是我发的。”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我一下子慌了神,脸都红到耳根了。爸爸妈妈也发现我的神情不自然,他们愣愣地看了我好半天,然后突然明白了什么,不禁百感交集。后来,他们两个人都笑了起来。
  “爸爸妈妈和解了。”看到爸爸妈妈重归于好,我兴奋地跑过去抱住了他们。
  镜框里那两份精美的礼仪电报就是爸爸妈妈事后镶进去的。看着它,我就想,没有哪个家庭是没有矛盾的,其实有矛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矛盾出现之后不能和解。我还想,和解也是一种艺术,而且这种艺术在生活中处处用得上。
  这篇习作的“故事时间”应该是这样的:多年前的一个冬天,父母吵架分居——星期天我买礼仪电报——(写、发电报)——第二天妈妈收到电报——(爸爸收到电报)——元旦爸爸回家明白电报来由——父母和解镶电报——我睹电报发感想。但在“话语时间”中不仅把睹镜框提到了前面,还省略了括号中的内容。在作文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还原“故事时间”,然后对比分析,如果文章按“故事时间”来写,把省略的部分补进文中,会怎么样呢?学生很快发现,如果把“写、发电报”的内容写出来,就显得重复啰嗦;如果把“爸爸读电报”的内容也写出来,就会与第一人称视角相违背,变成了全知视角,显然是不合理的。通过这层分析,学生不仅认识了两个时间的关系,还与叙事视角结合起来了,这是很难得的。学生们发现这样处理之后使得文章结构新颖,有了悬念,吸引读者。更有细心的同学发现,“揭开电报真相”的部分是用“忽然,爸爸发现了桌上的那份礼仪电报”来推动的,非常突兀,有些失真。这也说明,在打破“故事时间”时,由于一些不当的处理,会出现“不可靠叙述”现象,这也是我们处理“话语时间”应该注意的。由此推广到作文训练的其他方面,观察训练侧重“故事时间”,片段写作训练则侧重“话语时间”,然后进行比较,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与作文的不同,并能在作文中运用两个时间的组合,写出一些包含多层叙述空间的文章来。这样,也就避免了那些味同嚼蜡的“流水账”。
  (选自《初中语文教与学》)
其他文献
关于德育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心,国家重视的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学生思想品德建设的重视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常言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本”。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时期,也是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时
[摘 要:标志设计是品牌建设的第一步,优秀的标志设计可以使品牌在竞争激烈的品牌竞争中获得良好的推广效果。标志的作用是通过视觉化的符号语言直接向品牌受众传达品牌的价值,所以品牌标志的设计需要简洁明了的表达出品牌特征,且具有良好的视觉美感。中国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品牌标志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品牌标志应用民间传统美术图形的提炼表达,充分的挖掘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视觉元素,使得标志设计在视觉
[摘 要:通过本文的论述,了解电子文件的管理原则、保管的要求等,目的是使档案专业技术人员更好地适应网络时代对档案机构和档案工作者的要求。  關键词:电子档案;原则;管理]  随着电脑的普及与应用,计算机技术在档案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为进一步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提供了技术的巨大支持。计算机带来档案工作手段的变化,电子文件应运而生,那么在档案工作中,电子档案也就成为工作对象之一。同传统文件管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当代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教育课程较为匮乏,对这方面的法律法规了解太少,自身安全保护意识较差。导致大学校园安全事件频发。近年来,大多数高校越来越重视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陆续重视安全教育课程对大学生并进行安全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创新体系]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内容无法及时适应当代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他方面的变化,导致大学生安
文言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文言文不但要学,它还在中考的考试分值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2012年南京市中考指导书·语文》规定:“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正确朗读;能理解文中常用的实词和‘之’‘其—于’‘以—而’等虚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作用,能翻译句子,能理解文章
《明天不封阳台》是作家杜卫东的一篇佳作,文章以小见大,从生活中的一起偶然事件“一只受伤的、需要孵蛋的鸽子落在自家阳台”入手,反映了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人类应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但是在具体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自然界万物的平等,而不仅仅是概念上的“和谐相处”却很困难,需要进行深刻的阐发和引导。本文就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来谈谈我是如何引导的。  一、情感导入激发鲜活体验  我们都知道,文本内容
尽管语文教材上每学期都有一部名著需学生阅读,但如今升学压力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学校设置的阅读课日渐形同虚设,基本被考试学科所替代。许多语文教师宁愿对课内知识“挖地三尺”,可对于学生课外语文阅读课却不是十分用心。我们的学生呢,在这样的“高压”环境下也根本无心、无力进行课外阅读。这样的现状着实让人担忧!  笔者认为,单纯以课本为唯一对象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不可能真正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要从根本
在湖北省中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会场上,有两位老师在旁小声讨论:“怎么没把课堂交给学生呀?”“都交给了学生,那老师的素质体现在哪里呢?”后来,在评课时专家也说,依旧有很多老师把学生当工具来展示自己的课堂。确实如此,在一问一答之间,学生被教师领着走过了四十分钟,走过了文本。虽然大赛打着“自主、合作、探究”的口号,可是学生没有机会提出自己的疑问,没有激发出“探究”的强烈兴趣,在课堂上依旧亦步亦趋地走在教师
语文课教什么,教学内容如何选择,这对每一个语文教师来说都是一件既容易又棘手的事。一堂课40分钟,我们从网络或教参上看点、抄点,完全可以对付,而如若我们在课堂上更多关注学生、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状态,关注课堂的生成和有效性,那就不是一件易事。要让学生感兴趣并有所获,必须要对教学内容有所取舍,整合重构,做出有效选择,使课堂的指向和落实更加明确有效。本文主要从教学案例的教学目标设计,文本内容的整合重构
所谓悦纳学生,就是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赏识学生,愉快地接纳学生,不过分追求完美,不求全责备。经常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学生拥有愉悦的心境,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为其长远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教师良好的道德修养是爱学生的力量源泉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句。简短数字,概括出教师风范。教师历来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职业的特殊性对教师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