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工作时长是怎么来的?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ming5968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星期制历史很长,实行很短


  现在大家都很熟悉“955”的工作制——朝九晚五一周五天,但这个工作时间并非天生如此。仅就“周(星期)”这个概念来说,进入中国虽有1000年的历史,但被广泛接受并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不过百年。
  那么,星期制度是怎么来的呢?历史上有据可查。成书于宋建隆四年(公元963年)的《应天历》,证明了中国历法首次引进星期制度是在千年前的宋朝。星期制度又称曜日制度,一周七天,金木水火土加上日、月等于“七曜”。七曜分别是:月曜日(周一),火曜日(周二),水曜日(周三),木曜日(周四),金曜日(周五),土曜日(周六),日曜日(周日)。直到今天,韩国日本等国仍在延用此类称呼。不过,星期制度引入得早,却并未在我国民间或官吏的日常生活中广泛推行,它的存在,更多是为了方便换算日期。所以,不管是996还是955,在古代都是不存在的。
  但在日常生活中,官吏也有休息时间。比如汉代,“汉官五日一假洗浴也”,官员五天一休和当代相似。古代休假,被称作“休沐”“洗沐”“洗浴”。隋朝诗人江总在隋朝末年著有《山庭春日诗》,诗中这样写道:“洗沐惟五日,栖迟对一邱。”可见汉初制定的“五天工作制”到隋朝末年还在施行。不过唐代后这个“五日一休”制度渐有变化,有了“旬假”,即十天一休的说法。到了清代,就连这个假期也不见记载了。对庙堂之上的官员来说,有五天一休或者十天一休的假期,但对于普通老百姓,则没有这样的好处。封建社会时期的中国,以农耕为主,大多数老百姓都是农民。他们看天休息,雨天休息晴天干活,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如果硬说有节假日,那可能就是一年三節和皇帝的生日。
  实际上,星期制真正影响中国人的生活,与开埠后的上海有关。1843年,上海开埠后,大量外国人涌入上海,身处其间的上海人见到这种生活方式,觉得惬意非常,决定推行开来。

  胡平理解反对意见的由来。当时,我国企事业单位工作加班加点十分普遍,生产力水平不高,似乎只有靠延长劳动时间来弥补效率的不足。但工作时间并未有效利用:迟到早退、上班时间看报纸、织毛衣、溜出去买菜、接孩子都是常事。曾任武汉柴油机厂厂长的德国专家格里西说,德国实行五天工作制,每周工作36小时,中国每周工作48小时,表面上看多了12小时,可实际的劳动时间与德国工人几乎一样。所以我国有缩短工时的基础,研究中心在1986年开始着手研究五天工作制的可行性。1987年底,课题组完成了总体报告和21个分项报告,得出了“我国具有缩短工时推行五天工作制的条件”的结论,建议国家立即制定有关方案逐步推行,力争在2000年以前全面实行五天工作制。   1994年3月,我国试行了“隔一周五天工作制”。1995年5月1日起,实行五天工作制。

八小时工作制工人阶级争取的权益


  前文提及星期制来源于国外,有观点认为它起源于公元前约2000年的两河流域,巴比伦人认为日、月、火、水、木、金、土这七个星神轮流值日,各管一天,“星期”的“星”就是星神之日的意思。另一说是连续工作六天创造世界的上帝,在第七天“歇了他的工,安息了”,于是这天就成了星期天。在古罗马,就有“七日一周”的历法;公元321年,君士坦丁大帝正式宣布7天为一个星期。
  但马云的观点引发的争论不止于工作天数,还有工作时长。“996”,朝九晚九,每天工作时长12小时。古代人们的工作时长又是多少小时呢?没有固定的说法。对官吏,5点到7点去上朝,下午3点到4点下班,各地官员上下班时间也基本如此;对普通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休息时间完全看个人体力和农忙农闲而定。所以,在中国古代并未有关于工作时长的严格规定。
  我们现在熟悉的8小时工作制,与星期制度一样,实际上来自西方,只是时间比星期制更晚。17世纪,美国工人团体每天要工作14至16小时,有的甚至长达18小时,但工资却很低。1877年,美国工会组织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罢工,司法机关便制定了8小时工作制的法律,可根本没有人执行。工人出离愤怒,1886年5月1日,美国工人举行了总罢工,35万工人上街游行。当时有一首非常流行的《8小时之歌》:我们要闻闻花香,我们要晒晒太阳,我们要争取8小时工作、8小时休息、8小时归自己……一个月以后,美国政府宣布,彻底实施8小时工作制。
  1922年,中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起草了《劳动法大纲》,也曾明确提出“八小时工作制”的口號,但没有具体落实。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公私企业目前一般应实行八小时至十小时的工作制。”1994年1月24日,根据宪法有关规定,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国务院令,规定“国家实行职工每日工作八小时……”至此,955的工作制度正式进入国人的生活之中。
其他文献
美国吉他之神吉米·亨德里克斯曾写过一首歌,名为《沙石筑成的城堡》,人们相信歌中那座城堡,就位于他所居住的迪阿巴特村和索维拉之间,那是在摩洛哥的西边。终年被大西洋的狂风巨浪侵蚀着。这两个城镇。仅仅相隔十公里。但却有绵延几公里、细软又金黄的沙滩,如果从远处的沙丘向西望去,细沙像一卷画布在海岸旁缓缓铺成,很多人会误以为这里是撒哈拉沙漠和海洋的交汇。而巨浪拍打着礁石,索维拉永远雾气弥漫的海面上。千百只海鸥
道加瓦河自东南向西北淌过里加,将其城区分为新、旧两个部分,其中新城区更具现代风格,而老城则保留了诸多从中世纪到近现代的建筑。左页图为道加瓦河两岸风貌;本页图为建于1209年的哥特式尖顶教堂——圣彼得大教堂。  提到拉脱维亚,除了“波罗的海古贸易中心”,人们通常还会想到另外两个标签:“世界上最缺男人的国家之一”和“盛产模特的女儿国”——根据2013年拉脱维亚中央统计局的调查显示,该国男女比例差高达8
明朝中期,政局黑暗,弊政渐生。面对日益衰败的王朝,弘治帝朱佑樘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登基后,便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政治改革,在他治理下的大明,出现了18年短暂而辉煌的“治世”,史称“弘治中兴”。  对于弘治帝,明臣朱国桢曾评价道:“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朱佑樘在位期间,“更新庶政,言路大開”,成化以来奸佞当道的局面得以改观;更定律制,兴修水利,惠利民生,数次减免受
在中国,无论是在地理上还是文化上,“潇湘”一词都有着特定性。  潇,指湖南省境内的潇水河;湘,指的是横贯湖南的河流湘江。潇水与湘江在永州汇合后,便一路向北蜿蜒,经衡阳市、株洲市、湘潭市、长沙市,最终在岳阳市的湘阴县注入长江水系的洞庭湖。  “潇湘”二字源远流长,最早出现在《山海经·中山经》:“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浦”,此后,“潇湘”一词便广为流传。也许是因为人们向来热爱河流,视其为孕育万物的所在,所以
跨出国境后的怒江,被当地人称为“萨尔温江”。在这段全长1600多公里的河流沿岸,原始森林密布,山民靠山吃山,以豢养黑熊为荣;“八百媳妇国”的传奇在沿岸流传,当年山民的弓箭、长矛让入侵的日寇胆寒;河流入海口更是风光绝美——棕色的沙滩和高大的木麻黄树映衬着蓝天白云、白浪碧波;建于公元6世纪的古城莫塔马,闻名东南亚的帕奥禅林,均位于此处……      怒江在中国境内可谓激情澎湃,但流出国门进入缅甸后,水
公元前496年5月,在吴越两国交界的携李,一场两大诸侯国之间的搏杀即将爆发。两军巍然屹立,腥艳的幡龙旗仿佛血色霞光飞舞;强弩弓手搭箭上弦,戟、剑、戈、矛等兵器闪烁着逼人的寒光;战车兵勒紧战马缰绳,万马齐暗;士兵压抑住狂乱的心跳,焦急地等待冲锋的号角。  此时,数百个纹身断发、袒露上体的男子涌到阵前,他们分成三列,一边嚎叫,一边挥剑自刎,全部死于吴军阵前。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吴军摸不着头脑,他们不知
青海茫崖,是中国最年轻的城市,2018年12月27日才正式挂牌;同时它又相当古老,早在汉代,这里便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通甘、进藏、入疆的咽喉要道。茫崖几乎就是孤寂的“无人区”,平均每平方公里不足一人。曾经,它作为石油和矿业重镇,昌盛一时;现在,奇异的自然风光为这里带来新的繁荣。  茫崖位于青海柴达木盆地之中,被昆仑山、阿尔金山两山环抱,地理环境赋予茫崖独特的美:黑山戈壁荒凉无垠,阵阵呼啸的风
继珠江漂流之后,本文作者再次踏上黄河漂流的征程。他从黄河源头出发,一个人,一支桨,一条橡皮艇,穿越青海、甘肃、宁夏,最后到达终点——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完成了这次长达3428公里、历时145天的黄河上游漂流。途中,他路过了荒芜的白玛纳村,逃脱了岗纳格玛错的淤泥陷阱,遭遇了野狐峡危机四伏的激流……其间,他还探访了坚守在黄河源头的小学老师、齐家文化遗址、以捞尸为生的老人、黄河石林……  珠江漂流的经
▲数百年来,林立于广东、香港、澳门街头巷尾的凉茶铺,形成了一道岭南文化的独特风景线。岭南凉茶的中医养生价值和文化底蕴,已被全世界所认可。  岭南民间流传着一种说法:广东有“三宝”——烧鹅、荔枝、凉茶铺。其中最具岭南文化特色且已走向全世界的“一宝”,便是凉茶。  凉茶本质上是一种成方汤药,既不“凉”,也非“茶”,之所以叫“凉茶”,是因为其大多药性寒凉,具有败火作用。数百年来,岭南人民的日常生活一直离
很少有人知道,仙女山腹地的无人区,蕴藏着更为原生态的喀斯特景观。  一支户外探险队重装徒步这片无人区。一路上,虽然风雪、荆棘、峭壁等困难不断袭来,但美景也接踵而至:骏马驰骋的高山牧场,云开雾散之后的湖光山色,绝壁间忽隐忽现的古栈道……  在渝东南绵延起伏的武陵山脉中,有一片举世闻名的景觀——重庆武隆仙女山旅游度假区。在这里,喀斯特地貌连绵逶迤,或巍峨雄奇,或旖旎秀丽,同时植被茂盛,成为中国南方喀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