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语文教学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tll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加强与语文课程的整合,能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突破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开阔学生视野和思维,给予学生主动参与,相互交流,操作评价的机会,使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造等能力得以发展,为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愿望,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灵活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播放优美的音乐、展示鲜明的画面、讲述生动的语言等,能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学习的情境与氛围,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优于传统的语言教育方法。
  如,《桂林山水》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文章形象地描绘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秀河山。这样的文章,就需要引导学生好好地感悟品味。但由于学生缺乏感性体验,对于文章中描写桂林的山“拔地而起”“危峰兀立”“像巨象,像骆驼,像新生的竹笋”等,难以产生具体和鲜活的印象。教师可预先搜集桂林山水的精美风光图片,适当配以舒缓而优美的音乐,创设情境,以音乐风光片的方法,带领学生边欣赏图片、音乐,深入体会文章。因为有了大量图片的依托,再加上音乐的渲染、烘托,学生自然而然就仿佛置身于桂林山水之中。创设的这些情境,不仅深化了主题,直观地、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理解了难点,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操。另外,在《草原》、《圆明园的毁灭》、《月光曲》等课文的教学中,都可以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把图像与音乐引进课堂,根据课文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势,创设再现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情境,烘托渲染气氛,使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的感受,将学习活动寓于情感趣味之中,受到感染熏陶,走进课文与作者共鸣,促进对课文内容的深刻体会和理解。
  二、化难为易,突破语文教学难点
  多媒体技术可提供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学生的感情变化,不失时机地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去探索、去思考、去发现、去解决问题,使之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如《跳水》一文中,孩子放开绳子,“两只手摇摇摆摆地走上那最高的横木”所造成的危险,学生不易理解,这理解上的难点,又恰恰是教学中的重点。为此,可以设计一组多媒体画面。全景:一艘远洋的大船,孩子站在最高的横木上,下面是茫茫的大海。孩子知道危险后向下望时,头昏目眩,双腿发抖。甲板上,水手们一张张惊愕的脸,有的还吓得张大了嘴巴。教学中可运用多媒体善于呈现事物瞬间静止状态的特点,将孩子身临其境的瞬间呈现出来,学生就会触景生情,就会理解“脚底下就摇晃起来”是因为孩子知道自己处境十分危险,吓得两脚不由自主发抖。此时,时间就是生命,再拖延时间,孩子就会摔死在甲板上,而听从船长指挥立即跳水是当时唯一可行的办法,进而理解船长当机立断、沉着机智的优秀品质,把握课文中心。这种直观的优化效果,是传统教学所难以达到的。
  三、指导实践学习,启迪创新思维
  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教师指导实践性学习,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掘潜能。语文多媒体教学应把握创新教育的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以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散思维。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根据课文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感知课文中所描写的场面,对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十分有益。
  如教学了风光、游记类的课文后,学生虽然对祖国的锦绣山河有所了解,但也只是停留在纸面上,是书上的内容。教师可设计实践类的作业,要求学生通过互联网、游览、查阅杂志图书等方式,整理出自己所看到的、查找到的、搜集的图片及资料,成为一本旅游小册子或一张旅游知识报。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延伸,网络技术也不断被利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来,取得很好的效果。为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和探究,可充分通过网络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相互交流,例如通过电子邮件、班级主页、个人微博、QQ等多种途径,可组织学生有效探索交流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
  责任编辑潘孟良
其他文献
山区很多学校的语文教学仍然是以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教学关系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课堂上,学生的发言可有可无,甚至于很多时候学生根本不愿主动发言,这已经成为山区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的严重问题。学生在课堂上顾虑重重,想到也不敢说。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放下顾虑,激起热情、畅所欲言?我想教师给他们创设良好的
广州市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设置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对学生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下面以广州版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材的第一章《信息处理与计算机》的复习课为例,进行说明。  (一) 学习者分析  广州市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WPS2000》,并且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初一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信息与信息处理的概念,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初一
在为期四天的Bauma China2008上.沈阳北方交通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携大吨位履带起重机、65吨汽车起重机、54米高空平台消防车、47米混凝土泵车、32米高喷高空消防车、12米自走式
路面工程属于道路工程中所用原材料种类较多、工序多而复杂.并且对外界环境温度比较敏感的结构.所以路面原材料的选择、级配及组成设计、试验检测水平、施工工序控制、工艺水平
我校从一年级开始英语教学,从中年级开始指导学生读写单词,练习简单句型,高年级进行英语阅读教学。但由于小学生日常接触到的英语阅读材料比较枯燥乏味,阅读常规训练一般又以完成
两辆斯堪尼亚新款三轴双层巴士不久前在香港的市中心进行了必要测试.这款巴士是斯堪尼亚和香港的巴士运营商——KMB(九龙巴士公司)联合开发的,以满足香港的特殊交通状况。作为斯
如何让情感点燃化学课堂?什么样的师生角色才能把课堂还给学生?在亲历课改的过程中,我尝试了以下策略。让老师与学生之间真情交融(一)角色互换,拉近师生距离我在执教人教版《化学实
我国是橡胶利用大国,橡胶使用量居世界第二位,而且据预测在五年内翻倍。据“十五”期间数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废轮胎250万吨,约合5000万条.但我国年翻新废轮胎的能力每年只有4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