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基于热防护服热传递模型的研究方兴未艾。如今对热防护服导热模型的主流划分方式为单层和双层模型。对于单层模型,Gibson[6]首先提出了单层多孔介质在高温下的导热模型,但忽略了织物层中的热辐射。Torvi[11]后来建立的可计算冷却过程中的内部传热的热传递模型不仅充分考虑了强辐射对传热的影响,还考虑到了空气层的厚度对防热服传热性能的影响。Ghazy[11]在Gibson、Toriv等人建立的模型的基础上,将热传导、比热采用经验公式,变量取代常量,建立了更为精确的单层织物热传递运动模型。Mell基于单层模型的研究基础,提出了多层面料间的传热模型,Lawson、Ghazy后来提出了多层织物的热湿传递模型,考虑了空气层对热防护服传热的影响。所构建的模型中考虑到了辐射的双向性,利用随温度变化的热传导、比热经验公式,依据傅里叶热传导定律和热量守恒定律对专用服装的Ⅰ、Ⅱ、Ⅲ和Ⅳ层分别建立了偏微分方程模型,其中前三层为固体热传导模型,第四层为空气-织物热传导模型,并保证相邻层接触的边界条件相等。然后,选用有限差分法分别求得三层固体模型和空气-织物模型的热传导方程的数值解。根据专用服装的Ⅰ、Ⅱ、Ⅲ和Ⅳ层的三维温度分布图,给出了专用服装的面料有削弱外界高温作用的能力的结论,对热防护服面料的生产以及防高温的研究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