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__yong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病机制复杂,晚期治疗手段缺乏。本文综述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类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针对其的治疗进展,为皮肤鳞状细胞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The pathogenesis of 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SCC) is complicated, and treatment methods of advanced cSCC remain insufficient.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role of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PI3K) /protein kinase B (Akt)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 signaling pathway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SCC, as well as progress in the treatment of cSCC targeting this pathway, and provides new ideas for targeted therapy of cSCC.
其他文献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又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由自身免疫介导,可进展为肝硬化的慢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女性。而骨代谢障碍作为PBC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以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最为突出。OP是指由多种原因导致,以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骨折风险增加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代谢性骨病。PBC患者并发OP导致骨折风险增加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但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治疗方案尚不统一。因此,本文
目的:评价小檗碱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程序性坏死的影响及其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转录活化因子6(STAT6)通路的关系。方法:将25只8周龄雄性C57BL/6N小鼠分为对照组、脂肪肝组、小檗碱治疗组(200 mg·kgn -1·dn -1)、AMPK抑制剂Compound C治疗组(0.2 mg·kgn -1·dn -1)、STAT6抑制剂AS1517499治疗组(10 mg·kgn -1·dn -1)。第12周末给小鼠称重并采集血
目的:探索3种不同标准对同一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队列极高风险或超高危的危险分层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率的差异,并分析差异的主要来源。方法:连续入选2019年1—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的ASCVD患者,分别应用2018美国胆固醇管理指南(简称2018指南)、2019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调脂治疗专家建议(简称2019建议)和2020超高危ASCVD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简称2020共识)评估极高风险或超高危ASCVD患者比例,LDL-C绝对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一种遗传性肌病,其临床表现与多发性肌炎相似,需充分鉴别,避免造成误诊和漏诊。本文报道了1例贝克型肌营养不良,并进行家系分析。
艾唐综合征(EDS)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结缔组织发育不全综合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特征是皮肤及血管脆弱(表现为动脉瘤、夹层破裂、肠破裂和妊娠子宫破裂)。2017年国际艾唐综合征协会修订的国际EDS标准将EDS分为13种亚型,其中第4型为血管型EDS。本文报道2例以咯血为主要表现的血管型EDS,2例患者均为青年男性,最终通过外科肺组织活检及基因检测证实为血管型EDS,以此提高临床医生对其的认识及诊治水平,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肢端肥大症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生风险与死亡风险可能升高,但不同临床研究结论尚不一致。甲状腺癌和结直肠癌为研究热点。研究发现患者年龄和肿瘤家族史与升高的恶性肿瘤风险显著相关。尚未证实生长激素和病程等其他肢端肥大症相关因素与恶性肿瘤风险的关联。为提高临床医生对肢端肥大症患者恶性肿瘤发生风险的关注,对肢端肥大症患者恶性肿瘤发生风险与相关危险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本文报道1例因DEAH-box RNA解旋酶37(DHX37)先天性缺陷导致46,XY部分型性腺发育不良。收集并分析总结1例因“外生殖器模糊不清”于2020年9月就诊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患儿为3月龄男童,表现为小阴茎、双侧隐睾,染色体核型46,XY,睾酮、抗米勒管激素、抑制素B降低,卵泡刺激素升高,睾丸活检示双侧性腺发育不良,基因检测发现DHX37存在c.923G>A(p.Arg308Gln)新发杂合突变。临床上对于46,XY性腺发育不良需考虑DHX37变异
颅内静脉窦血栓(CVST)形成是溃疡性结肠炎(UC)不容忽视的一类少见并发症。本文报道1例23岁年轻男性,因“腹痛、黏液脓血便伴头痛、发热、呕吐”入院的病例。头颅静脉磁共振扫描(MRV)显示上矢状窦及右侧横窦局部血栓形成,诊断为重度UC伴CVST。积极治疗UC的同时加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患者症状好转。随访8个月患者病情平稳,大便1~2 次/d,成形,头痛呕吐好转。UC合并CVST临床罕见,对于出现血小板减少、血浆D-二聚体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的UC患者,应警惕高凝状态的存在;同时若逐渐出现头痛、呕
脉压变异率(PPV)作为心肺交互的产物,是预测容量反应性的动态指标,但PPV预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容量反应性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如小潮气量通气、自主呼吸、腹内高压,此时可通过改变PPV阈值、潮气量挑战、叹息试验等方法提高其预测准确性;当PPV预测容量反应性准确性受到呼吸系统顺应性降低或右心功能不全影响时,则需要通过被动抬腿试验和呼气末阻断试验才能准确预测容量反应性。
探讨不同体重指数水平下血红蛋白浓度与中国老年人群全因死亡率的相关性。数据来源于2008年至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库和2008年生物医学指标数据库,共1 449名参与者被纳入本研究,随访期间失落247名。按照血红蛋白水平分为3组:低血红蛋白组(男性<120 g/L、女性<110 g/L)、正常血红蛋白组(120 g/L≤男性<160 g/L、110 g/L≤女性<150 g/L)和高血红蛋白组(男性≥160 g/L、女性≥150 g/L)。按照体重指数水平分为3组:超重或肥胖组(体重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