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国家治理话语体系研究

来源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s19741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国家治理话语体系源于十八大以来党对社会主义发展特点和规律的深刻总结,是为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及国内经济转型的特殊局面,由习近平提出的、有关国家治理的一系列新观点、新理念、新论断的总称,这一思想是新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如何有效进行国家治理问题的全面深刻阐述。习近平国家治理话语体系以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直接汲取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等我党治国理政思想精华,因此,以新时代为背景,阐述习近平国家治理话语体系的主要内容,探究习近平国家治理话语体系的重大意义,有助于
其他文献
习近平新时代大统战思维包括政治共识上的大统战、战略地位上的大统战、工作格局上的大统战、工作举措上的大统战等方面。在政治共识上,提出统战工作要找出“最大公约数”,丰富了引领统战工作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在战略地位上,把统战工作放到党和国家的战略高度去认识,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去谋划;在工作格局上,致力的目标大,包容的差异大,推进的力度大;在工作举措上,发展了统战基础理论,讲究工作方法,加强队伍建设,构建体制机制。习近平新时代大统战思维是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对大统战作出如此全面、系统的阐述,极大丰富和发展了党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健康发展,必须把握大学生价值观发展变化的历史逻辑。考察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价值观变迁的历史演变与影响因素,能够为新时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路径参考。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与把握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多重因素:制度演进是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导向性因素,社会思潮是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外部性因素,教育引导是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决定性因素,技术更新与应用是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变革性因素。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寻求自我价值与社会价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文章从构建逻辑、面临困境、经验模式以及实现路径四个方面进行研究,诠释构建社会治理创新的三重逻辑。通过实地调研深入分析新发展阶段安徽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困境和挑战,结合上海、杭州等地社会治理创新的发展模式探索适合安徽的行动路径。在社会治理制度创新、人才保障、载体建设和多元主体构建上实现社会治理创新,从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摘 要:自20世纪末以来,后现代课程观对美术教育的影响愈加明显,使得美术教育与社会文化的联系日渐紧密,变得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民间美术是艺术的分支,是历史传承的重要载体,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深挖民间美术的价值,有助于在传承文化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现代美术教学赋予新的活力,同时提升学生的审美、创造、感知能力。  关键词:民间美术;美术资源开发;美术教学  一、民间美术的含义与价值  民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