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分娩全国推广,难在哪里?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nyu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准妈妈们生孩子不再那么痛苦——从去年年底开始预热的分娩镇痛推广工作,最近有了新进展。3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第一批国家分娩镇痛试点医院名单》,确定了913家医院作为第一批国家分娩镇痛试点医院。
  名单上29家上海的试点单位,除了“生娃大户”长宁区妇幼保健院、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之外,还有多家区级妇幼保健院和综合性三甲医院在列。业内人士表示,第一批国家分娩镇痛试点医院的数量,要比之前猜测的多很多。看来,这一次由政府主导的分娩镇痛推广,力度不小。
分娩镇痛技术在西方已经有几十年的应用经验。

  按照要求,分娩镇痛试点医院需建立分娩镇痛的相关管理制度,同时开展医护人员定期培训,以提高分娩镇痛医疗质量和安全。此外,试点医院还将通过帮扶、协作、接收进修等形式,将分娩鎮痛技术向其医联体内其他医疗机构推广,发挥试点医院辐射带动作用。
  上海是较早开展分娩镇痛服务的城市,特别是妇产科专科医院,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分娩镇痛经验。从这些医院的实践看,分娩镇痛不仅仅能减轻产妇痛苦,还能够为母婴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从以往的经验可以看到,有麻醉医生的产房,对于母婴来说更加安全。
  分娩镇痛好处很多,但另一方面,由于麻醉医生的紧缺和分配方式的限制,很多医疗机构开展分娩镇痛还很困难,特别是大型综合性医院,大量的外科手术已经让麻醉医生分身乏术。至今,妇产科专科医院分娩镇痛推广比较顺利,而大型综合性医院的推行则仍艰难。

榆林产妇跳楼之后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红房子)麻醉科主任黄绍强,专注地将镇痛药物注入一位产妇背部椎管内,这是一次普通的分娩镇痛操作,稍有“特殊”的是,产妇是黄绍强医生的太太。“我们家第一个孩子是2000年出生的,时隔15年的2015年,有了二胎,太太说,上次没享受到无痛分娩,这次一定要享受一下。”红房子医院从2015年开始大规模地提供分娩镇痛服务,但其实,这家医院开展分娩镇痛,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
  2000年左右,分娩镇痛在国内,绝对算得上“奢侈品”。当时,只有一些在海外生过孩子、体验过分娩镇痛的中国妈妈,对分娩镇痛有所了解,多数国内妈妈,甚至都没有听说过分娩镇痛。与此同时,中国剖宫产率在2000年左右也达到了历史最高值,多数医院剖宫产率超过50%,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产妇怕痛而主动选择剖宫产的,这些剖宫产没有明确的医学指征,是没有必要的剖宫产。
  2004年,记者曾到上海几家妇产科医院采访无痛分娩的开展情况,彼时,医院分诊台护士甚至都不知道无痛分娩为何物,把记者的问题当成了“无痛流产”。
  十多年前,由于大众对分娩镇痛太过陌生,医生甚至要主动“推销”,才有产妇愿意尝试分娩镇痛。黄绍强医生介绍,红房子医院是上海最早开展分娩镇痛服务的妇产科专科医院之一,2000年开始零星提供无痛分娩服务,当时产妇和家属对顺产中使用镇痛药物还心存疑惑,最大的担心是麻醉药物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健康。
  “无痛分娩”是临床上一项成熟、安全的技术,已经在很多国家成熟应用几十年。据介绍,目前普遍采用的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与剖宫产的麻醉类似,是将药物从产妇的背部注入,达到镇痛的目的。医生说,由于个体对疼痛的感受不同,镇痛的程度各有不同,但肯定的是,大多数产妇在接受分娩镇痛后,疼痛可以控制在可以忍受的范围——不是完全不痛,但可以避免剧烈的疼痛。
  分娩镇痛的效果,被很多产妇形容为“从地狱到天堂”。黄绍强介绍,过去,医学界曾认为人为的干预镇痛会影响产程进展,但近年来许多权威的研究都表明,分娩镇痛并没有影响产程。
  国家卫健委去年发出推广分娩镇痛的通知时,很多人由此想到了发生在2017年的产房悲剧。2017年8月,陕西榆林一名产妇因疼痛难忍,再加上家人不允许她接受剖宫产手术,产妇情绪失控跳楼自杀。一尸两命的惨剧一时间在全国引起轰动,也让分娩镇痛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
  分娩疼痛,被形容为最难以忍受的疼痛,处于疼痛的最高级。但一直以来,由于观念和技术的限制,分娩疼痛都被视为产妇必须忍受的过程。近几十年随着分娩镇痛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产妇接受了无痛自然分娩。
  红房子医院产科副主任医生夏贤告诉记者,自从分娩镇痛推广后,过去“哭天抢地”的产房,如今变得平静很多。“产妇在接受镇痛后,基本都可以平静地在床上休息,为后面的生产准备体力。”她介绍,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探索,如今产房中产科医生、助产士和麻醉医生的配合越来越默契。
  事实上,过去大多数医院也并无主动开展分娩镇痛服务的动力,因为这个服务会占用比较多的麻醉医生人力,投入多而“收益”少。因此,早期零星尝试分娩镇痛的医院,主要集中在大城市规模较大的妇产科专科医院。“像我们这样的专科医院,分娩镇痛是麻醉科学科发展的重要内容,所以我们比较早就开始了分娩镇痛的探索。”夏贤介绍。
江西吉安吉水县人民医院妇产科产房,麻醉医师正在为一名要求实施无痛分娩的年轻孕妈进行麻醉。

麻醉医生让产房更安全


  分娩镇痛无疑是“舒适医疗”的基础之一,不过在专业人士看来,麻醉医生进入产房带来的好处,不仅仅是缓解产妇的疼痛,还给分娩安全提供了又一重保障。
其他文献
加征关税  根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2019年第3号公告,中国已于2019年6月1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提高加征关税税率。根据公告,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对原产于美国约600亿美元进口商品清单中的部分商品,分别实施加征25%、20%、10%的关税。对之前加征5%关税的税目商品,仍实施加征5%的关税。立案调查  最近,美国联邦快递在我国发生未按名址投递快件行为,严重损害用户(华为公司)合法权
2018年上海主要成绩01GDP增长超目标完成  2018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6.6%  常住人口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万美元  新增就业岗位58.2万个  第三产业增加值  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9.9居民收入增速跑赢GDP  2018年上海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8%  扣除价格因素后增长7.1%  2018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6能耗、污染继续降  2018年上海生态环境继续改
上图:2018年10月17日,澳大利亚堪培拉,乳腺癌防治月,澳大利亚议会大厦前摆放大约6000个粉色小人,表达对乳腺癌患者及家属的关注。  曾经,因为治疗效果比较差,晚期乳腺癌给患者和社会带来巨大的恐惧,很多人认为,一旦被诊断为晚期乳腺癌,生存时间便不会太长,治疗过程也非常痛苦。不过,近几年随着晚期乳腺癌各种新的治疗方式和新药的涌现,治疗效果已经大为提高,治疗过程中患者的感受也大大改善。  新的治
近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华为及其附属公司列入“实体名单”,此后,ARM、谷歌、高通、英特尔等多家企业宣布中止与华为的合作。  面对国家力量的打压,华为迎来了至暗时刻。困境中,5月22日,任正非签发一封电邮《不懂战略退却的人,就不會战略进攻》,进行了一系列的战略调整,并表示个别地方的调整不影响大格局,要保护好调整部分的员工。  此后,任正非告别低调,密集接受媒体采访,谈及美国针对华为的各种行径以及5G
过年,是一个人心境最美好的日子,旧时过年从年底到年初,欢喜多多,从农历十二月吃“腊八粥(粥中加红枣、胡桃仁、菱角、枣泥、松子、栗子、花生、杏仁等)”就开始准备过年了。接着有十二月廿四“祭灶”,据说“灶君菩萨”是玉皇大帝派到家家户户来站岗的,所以在我幼时的记忆中,我母亲对祭灶还是颇重视的,供奉麦芽糖、甜食和糯米团,用以黏住他的口,让灶神“上天言好事”,再接来一个新的灶神“下界保平安”。  年底“祭祖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厕所革命”,每一次都从提升旅游业品质入手谈问题。譬如2017年11月,习近平就旅游系统推进“厕所革命”工作取得的成效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两年多来,旅游系统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体现了真抓实干、努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态度和作风。旅游业是新兴产业,方兴未艾,要像抓“厕所革命”一样,不断加强各类软硬件建设,推动旅游业大发展。  铁路站车、城市轨交车站以及周边地区的厕所,眼下是
王时敏《南山积翠图》。  说到清初的山水画,可谓南宗独盛。王时敏年少时被董其昌纳为关门弟子,董其昌谓自己为“传灯”,王时敏乃其亲传,其他“三王”,则纳入王时敏再传体系。于是承上启下,崇南贬北,形成一条清晰有绪的法脉。  对“四王”这一派的绘画,过去的批评不外乎因循守旧、一味摹古。王时敏现存的画中,几乎幅幅都能见到“仿董北苑”“仿倪高士”“仿梅道人”“仿黄大痴”之类的题识,而且他的仿古仅限于“文人画
3月11日,星期天。下午时分,许多人都打开电视机,看着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直播。  电视直播的,是一个历史性时刻的到来。当天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是投票表决宪法修正案草案。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在保持宪法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这是我国法治实践的一条基本规律。从1954年我
宣城市夜景。  安徽宣城,自古以来便是江南文化名城。对古诗词有所了解的人,知道这里有诗仙李白“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还有他和汪伦依依惜别时的桃花潭。此外,宣城还是享誉全国的“文房四宝之城”。古往今来,这里不乏诸多文人墨客留下的历史印记。  除了坐拥众多文学作品、文化名人,这坐落于安徽省东南部的江南小城,在如今的大数据与智能制造时代,又打造出自己另一张名片——智慧交通。地处沪苏浙皖三省一市交汇区域,
陈东  作家协会原党组书记副主席,上海出版局前局长,现已回归为作家本体的孙颙同志,他的书基本是出一本我就看一本,例如《门槛》《飘渺的峰》。最新的一本是《风眼》,这本书体现了孙颙的作品和人品都很好。  手不释卷,一周读完。真心喜欢。他有直面现实的勇气,深入生活的胆气和体验人生的才气。  每次的改革我们都是先行者,“事非经过不知难”  喜欢他把自己置于改革开放的“风眼”上,他在这个风口参与了整个出版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