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设计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關键词】 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设计;现状;原则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2—0076—01
   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而讨论总是围绕某些方面的问题进行的,因此,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设计的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它是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设计的问题适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那么,学生就会有学习、探究的热情,小组合作就会顺利地进行,学习效果就会很好。反之,设计的问题过大、过难或过易,就会使学生失去明确的思考方向,难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小组合作也就流于形式。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设计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当前,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形式的课堂探究模式正在全国教育界推广。这种学习方式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课堂中也常常存在着形式热闹,但无实质内容的情况。虽然表面上是探究,但是徒有形式,探究不够深入,问题得不到解决,根本谈不上效率。思考其原因,主要问题是小组合作探究问题的设计不科学,有的只是课本内容的再现,没有思考的价值;有的又过于艰深,与学生的基础不相符,学生凭靠现有水平无力探究;还有的问题跳跃性太强,不符合循序渐进的思维原则,利用价值也不大。所以,小组合作学习问题的设计关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小组合作学习中问题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 设计问题的难度应该符合学情。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设计的难度应该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即要介于学生的现在发展水平和在别人指导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水平之间。一个问题如果过于简单,大多数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能解决,那就没有必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否则看起来课堂气氛活跃,实则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如果问题过难,学生讨论很长时间也得不出结论,这样既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还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因此,要选择有思考价值的、难易程度适中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
   2. 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在语文教学展开前,教师在备课中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制订切实可行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就能达到的课堂教学目标,然后通过学习提纲的形式,向学生提供学习应达到的目标、学习要领、待破难点、必须掌握的重点,让学生在明确了解自学的方法和要求后,通过自主学习,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或把自我尚无能力解决的问题整理、归类,为小组讨论做好思想与材料准备,进而有计划地带入课堂,提交给合作小组成员共同探讨。
   3. 设计的问题应有层次性。心理学家把问题从提出到解决的过程称为“解答距”,并根据解答距的长短把它分为“微解答距”、“短解答距”、“长解答距”和“新解答距”四个级别。所以,教师设计问题应合理配置四个级别的问题,对知识的重点、难点,应像攀登阶梯一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使问题设计具有梯度,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
   4. 设计的问题应注重实效性。新课改的确催生了许多新的事物,很多课堂形式也在不断涌现。的确,“教无定法”在很早就告诉我们,教学没有固定的样式,但是一切的样式也只能围绕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为宗旨。教学环节中的精雕细琢,教学手段中的花样翻新,教学过程中的热烈讨论,不能成为评判一节课好坏的标准。我们应该更多地去思考有没有给学生更多探究的空间?合作探究中的讨论有没有流于形式?有没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在实际教学中,合作探究的问题一定要有可测性。最好是导学案的设计中“当堂检测”的环节要涉及到课堂中合作探究之后必须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例如,有的初中语文课文的合作探究环节是解析课文中引用古诗句的好处。如果仅仅让学生泛泛而谈,就有可能让学生为讨论而讨论,这一课中积累有关古诗句的目标要求可能就无法达到。为了使合作探究落实,在安排“当堂测试”的环节时,可以设计默写古诗句的环节,促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编辑:郭裕嘉
其他文献
本文是在开展高温高盐类聚合物物化参数数学描述研究的基础上,尽可能使数学描述更结合我国室内实验工作情况。用介于解析与数值方法之间的预测方法,在考虑影响高温高盐聚合物
超声电机(Ultrasonic Motor,简称USM)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原理的电机。超声电机瞬态特性测试是实现其瞬态控制的基础。基于虚拟仪器技术,设计硬件触发电路、软件滤波和
转相点是原油乳状液输送时一个重要的参数。在转相点后输送时阻力较小,而在转相点前输送时阻力较大。为了节能降耗,降低输送成本,减小集输过程中的流动阻力,在室内开展了向含
针对船舶管件加工族构造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编码和ART2神经网络的聚类方法。在管件编码中,综合考虑管件的托盘集配时间和结构工艺的特征,采用ART2神经网络实现对管件的自动聚
在次邻近车辆速度差模型(Two Velocity Difference Model,TVDM)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扩展的交通流模型,即加速度与次邻近车辆速度差模型(Acceleration and Two Velocity Differen
本科生导师制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制度创新。在我国,由于高校的扩招、学分制的实行以及大学生在学习、职业选择方面面临的许多困惑等,这些都要求高校进行教育改革,而实行本
在宁夏六盘山北侧半干旱区的叠叠沟小流域,采用热扩散探针法在2011年生长季监测了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的树干液流速率,分析了夜间树干液流和补水量的变化特征及与气象、土壤水分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表现为典型的单峰宽峰曲线,且整个生长季均存在微弱的夜间液流,一般表现为逐渐减小,特别是在晴天,且晴天的变幅显著大于雨天。除生长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