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与方向”教学片段及评析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g12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置与方向”(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上、下、前、后、左、右”方位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创设活动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究和体验方位的知识,弄清方向与位置的关系,从而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片段一:创设情境引入
  
  师(课件出示数学课本中的主题图——天安门广场图片):同学们,这是大家在电影和电视中经常看到的北京天安门广场。小明是一位云南大理的小朋友,他第一次去北京,你能看着图为他介绍一下天安门广场吗?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单介绍天安门广场。)
  师(课件出示天安门广场的平面图):同学们,这是天安门广场的平面示意图,图上的“北”和箭头表示什么意思呢?(箭头指示的方向是北。)
  


  师:谁认识方向?怎样用方向讲清楚位置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位置与方向”。
  
  片段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究
  
  师(课件演示小明正在学校操场上做操):早晨,小明正在操场上做早操。你知道他面向哪个方向做操呢?
  生:他面向东做操。
  (教师操作课件:在图书馆的右面出示“东”字。)
  师:你是怎么辨认出来的?
  生:早晨,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
  师:你还认识哪些方向?
  生:小明背对的方向是西,左手指的方向是北,右手指的方向是南。
  (教师用课件在图中分别标出西、北、南。)
  师:同学们,你们能用认识的方向介绍一下学校图书馆、体育馆、教学楼、大门分别在操场的什么方向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贴: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馆在操场的西面,教学楼在操场的北面,大门在操场的南面。)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能准确地运用四个方向介绍校园重要建筑的大体位置。在辨认四个方向时你有什么好方法?
  生:可以先确定哪个方向是东,再面向东站立,背后对着的是西,左手方向是北,右手的方向就是南(对着北)。
  师:你们还知道哪些辨认方向的方法?
  生1:石头上苔藓生长密集的一方是北方。
  生2:树林中,树叶生长茂盛的一方是南方。
  生3:晚上,可以利用北斗星先确定北,北对着的方向就是南,面向北站立,右边是东,左边是西。
  生4:可以用指南针辨认方向。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了这么多辨认方向的方法,那么请你们先确定我们教室里的方向,然后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我们的教室里东、西、南、北都有什么?
  (让3~4名学生交流。)
  师(课件演示校园平面示意图):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学校的操场、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和大门的位置,你能把这张不完整的学校示意图补充完整吗?
  (学生情绪高昂,纷纷举起小手。紧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汇报,让学生在这张不完整的示意图上直接填写四个方向上建筑物的名称。)
  


  师:你们知道地图上的方向是怎样确定的吗?
  生: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教师板贴:北、南、西、东,并在校园示意图的右上角标注红色箭头和“北”字。)
  
  片段三:联系生活拓展
  
  师:同学们,你们不仅能在生活中利用四个方向找准位置,还能在示意图中画出位置和方向,真了不起!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课件演示:数学课本第5页例3的主题图)小明遇到了一个问路的小朋友。“请问去少年宫怎么走?”
  师:假如你是小明,你怎样为这位小朋友指路?
  (学生争先恐后地边指边说。然后教师组织学生现场合作表演,同时,教师用课件演示:指路的箭头先向东,再向北。)
  师:如果他要去体育场,可以怎么走?
  (学生表演。教师用课件演示:用箭头表示行走路线。)
  生1:去体育场先向东,再向北。
  生2:去体育场还可以先向西,再向北。
  师(课件出示数学课本第5页“做一做”的图):问路小朋友的问题解决了,又有几位小朋友遇到了困难,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让3~4名学生说一说,并用课件演示行走路线。)
  师:同学们观察真仔细!谁还想提问题?
  (学生思考着、比划着、议论着、纷纷举起了手。)
  生1:小红要去书店怎么走?
  生2:小兰要去游泳馆怎么走?
  生3:小明要去邮局怎么走?
  生4:同学们从学校到剧场去看演出怎么走?
  生5:小红、小兰、小明三个人去学校上学,谁走的路最远,谁走的路最近?
  (小组讨论问题,同伴交流解答问题。)
  [评析]:上述教学片段根据教学目标,通过情境创设,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探索中发现,为学生充分提供了展示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具体生动的情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可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新课伊始,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展示天安门广场的主题图片,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现实的情景,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引入新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感知方向的重要性。
  2.借助多媒体课件,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根据这一理念,教师通过课件的演示,创设了校园的情景图,巧妙地呈现“东、西、北、南”四个方向,这样有助于学生识别不同的方向,使学生能真切地感知学习的是生活中的数学。同时,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如,在教室里找出东南西北,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都有什么等。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借助多媒体课件,在现实的生活情境中,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活中的数学”这一新课程理念,教师把学生在生活中初步认识的四个方向,直观地演示成平面示意图(结合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法),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作者单位
  祥云县城区四小
  ◇责任编辑:李瑞龙◇
其他文献
高等学校如何培养创新人才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就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意义进行了阐释,并给出了具体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和遵循的原则。
针对单条断层合理布设GPS站点可准确反映断层形变状态。远场布设的有效距离与近场的布设间隔是影响断层运动分析结果的重要因素。远场有效距离为变形宽度的边界,其与断层闭锁深度之间的关系约为6.31倍;近场间隔利用分段折线近似替代断层震间形变曲线,根据形变曲线的变化特点将形变区域分区,得到"近场区"和"过渡区"与断层闭锁深度之间的关系。并且,对川滇块体东边界目前站点布设状态对结果可能的影响进行初步分析。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