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和熵权法的Z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研究

来源 :商场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omas9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新制造行业要在创新发展的同时注重对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本文将AHP和熵权法相结合建立财务风险评价层次结构模型,并运用到Z高新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价中,探讨该模型对高新制造行业的适用性,对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提供经验。结论表明,运用该模型得出的财务风险评价结果符合Z企业当前经营特征,Z企业的财务风险防控要重点关注企业的营运能力以及研发能力,行业环境对企业财务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评价;AHP;熵权法
  一、引言
  高新制造产业对国家高端制造能力以及综合国力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大智移云”时代的到来,我国高新产业迅速发展,对上游高新材料的需求不断增长,“十四五”规划中提到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种种因素无疑给国产企业带来了成长的机遇与挑战,我国高新制造行业迎来了新一轮发展势头的同时技术以及规模仍然落后于国外水平。曾繁华等(2021)从半导体产业链和产业特征出发,认为我国制造工艺起步晚而且遭到发达国家技术封锁,除了高技术门槛还伴随超高投资,是具有高技术含量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因此在對行业进行财务风险评价时需考虑这些特殊的行业特征。
  层次分析法(AHP)可以将复杂而抽象的系统指标进行层次化和数量化,通过对各个层次的影响因素进行权重分配,最终达到评价整体的目的。陆怡舟等(2019)认为借助AHP方法可以将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多维度指标的整合和降维。对于整体问题的逻辑理解可以借鉴AHP解决问题的思维,构建层次评价模型,进行影响因素的权重分配。因素权重的分配问题按照AHP传统的方法一般是请专家组结合自身的判断,根据两两评价指标之间的相互重要程度进行打分,建立评价矩阵然后得到各因素的权重。然而这种方法会存在一定的主观性,而运用熵权法进行因素的赋权则可以减少主观判断的影响,王拉娣等(2020)在研究房地产行业财务风险时应用了熵权法,认为这种方法根据指标本身的特点进行赋权,具有较好的规范性。因此本文将采取AHP和熵权法结合的评价模型,对Z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价。
  二、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构建步骤
  1.构建财务风险评价层次结构模型
  AHP方法将整体问题分为递进层级,在确定好目标层之后按照合理的逻辑顺序进一步下设准则层和方案层。准则层的指标设置要考虑影响整体目标的不同方面,此外还要选取一些基础因素组成方案层,各个因素的选取应该遵循不重不漏、重要合理的原则,最后形成逻辑清晰的评价结构模型。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系统的构建,先要确定好评价目标是企业整体财务风险,然后从传统财务分析的角度出发将准则层设置为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此外考虑到行业的特性,增加研发能力作为补充。再进一步选取与各个大类相关的重要指标作为方案层,构建层次评价模型如图 1所示。
  2.指标权重的确定
  “信息熵”理论提到在系统中每种状态出现概率的差异越小信息熵就越大,系统混乱程度就越高。即假设系统有n种不同状态,每种状态出现的概率为pi(i=1,2,3,…,n),那么信息熵H可以表示为:
  将“信息熵”的概念引入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价模型中,那么信息熵值可以用来反映各因素的重要程度。当指标的信息熵越小时反应的数据之间差异越大,所能提供的信息也就越多,赋予的权重也就越大。假设衡量企业财务风险需要n类指标,每类指标有m个影响因素,要使得每个影响因素Xij分配的权重pij的总和为1,即:
  用熵值ei衡量每类指标Yi的相对重要性:
  由相对重要性计算指标Yi的权重i:
  3.评判标准
  计算各财务风险因素的熵值及权重之后,要将其进行标准的量化来评判总体的财务风险大小,根据综合评分公式得到更加直观的得分:
  其中wi表示各基本因素的综合权重指标,Ri为各因素的标准化分值,W为整体评价体系的财务风险评分,评分越高财务风险越小。
  三、案例介绍
  1.公司简介
  Z企业在全球集成电路晶圆加工企业中占有领先地位,企业为不同的终端应用领域客户提供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与配套技术服务,积极与产业链的上下游合作,致力于打造平台式的生态服务模式。企业对于集成电路的研发富有多年经验,研发和管理团队具有较高的素质和水平,成功开发了多种技术节点并在不同的工艺技术平台中得到应用。在其他行业由于疫情的影响增长放缓时,产业市场却保持着逆势增长,传统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科技发展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机遇。但产业资本密集度高,对原材料以及设备有较高要求,研发投入高、周期长,企业研发能力下降或者人才短缺将会影响企业的竞争力。此外,国家政策的调整、贸易摩擦等因素的影响也使得Z企业存在着一定的经营风险。
  2. Z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构建
  (1) 数据处理
  原始数据选自2016年-2020年Z企业相关财务报表,计算相应的指标,然后对获取的原始评价数据要进行评价矩阵的构建。假设选取了m种评价指标,每种指标下按年度有n个评价对象,那么可以构建评价矩阵为:
  其次根据公式(5) 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消除量纲,
  得到处理后的数据如表 1所示。
  (2) 权重计算
  根据熵权法运用公式(1)、(2)、(3)计算各层级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的熵值以及权重,其中当pij为0时按照pijlnpij=pij来处理,详细结果如表 2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准则层的五类因素中,研发能力和营运能力分得的权重较高,分别为0.2789和0.2750,其次是偿债能力0.2524。进一步分析各基本影响因素可以发现,对于研发能力,研发费用的增长率这一指标权重为0.6218占比最高;营运能力中占比最高的是存货周转率达到0.4223;偿债能力中的速动比率的占比达到0.4650;其他两类指标中占比最高的分别为盈利能力中的资产报酬率为0.2763,以及发展能力中的总资产增长率为0.4378。   (3) 综合评分
  运用公式(4) 可以对2016年至2020年Z企业每年的财务风险进行评分,近五年财务风险评价结果变化趋势如图 2所示:
  从财务风险评价的得分趋势中可以发现,2016年到2019年Z企业的财务风险评分从0.44下降到0.27,2020年的评分最高达到0.64,可以判断出Z企业的整体财务风险2019年最高,2020年最低。影响每年总体评分的主要因素也表现不同,2016年财务风险评分中偿债能力评分最低,其次是盈利能力,2017年和2018年财务风险评分较低的是发展能力以及盈利能力,2019年评分较低的两项为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2020年评分中盈利能力和研发能力表现较差。
  3.财务风险评价结果分析
  在权重分配中,准则层的营运能力、研发能力以及偿债能力权重占比较高。在方案层中,Z企业营运能力中存货周转率占比最高,这与现阶段行业市场需求不断增加,行业竞争较大有关,另外原材料的价格上涨、技术革新的加快都对存货周转率产生较大影响;研发能力中占比较大的为研发费用增长率,我国的市场核心盈利技术依赖着较高的研发创新能力,Z企业投入研发资本是非常必要的。在偿债能力中影响较大的是速动比率指标,Z公司近五年速动比率逐年上升,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在提高,此时需注意资金的利用效率。
  2016年到2019年Z企业财务风险的总体评分逐年降低,到2020年又上升到最高,从五类指标中发现这种变化和营运能力的变化趋势相同,在相应的方案层中发现可能是应收账款周转率以及存货周转率的变化导致了这种结果。尽管2020年Z企业整体财务风险评分最高,但企业的研发投入比以及投入资本都有所下降,影响了整体财务风险评分。此外,盈利能力指标的评分在这五年中不算突出,反映出当前的行业处于热门领域吸引了更多的竞争者,而Z企业营业收入大部分来自于较为集中的几大客户,使得企业盈利能力并不突出而且对持续稳定的发展存在不利影响。
  四、结论
  本文运用AHP和熵权法从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研發能力的角度建立财务风险评价层次结构模型并应用于Z企业,发现营运能力、研发能力、偿债能力这三类指标对高新制造企业的影响较大,财务风险评价结果符合高新企业现阶段经营发展特征。Z企业在进行财务风险防控时可以强化企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建设高效专业的财务管理团队,防范可能存在的影响企业营运能力的情况发生;要重视高水平技术人才,制定适宜的人才激励政策,加强技术产权的保护,在努力提高企业利润的同时给予研发充足的资本支持;积极关注行业态势,关注国内外的政策环境,利用政策红利开拓盈利增长点,与上下游产业链相关企业增强联系推广业务范围,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当然企业的财务风险水平还受到一些非财务因素的影响,还需对比行业内的标准才能更准确地得到评价结果。
  参考文献:
  [1]曾繁华,吴静.自主可控视角下中国半导体产业链风险及对策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21(2):63-68.
  [2]王超.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财务风险评价研究——以X医药企业为例[J].会计之友,2018(3):115-119.
  [3]陆怡舟,赵韩婷,张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绩效评价研究——基于AHP-DEA方法的评价框架[J].金融监管研究,2019(9):83-98.
  [4]王拉娣,韩江旭.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评价[J].会计之友,2020(10):31-36.
  [5]赵腾,杨世忠.熵权TOPSIS法在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中的应用——以酒鬼酒公司为例[J].财会月刊,2019(3):9-16.
  作者简介:郭琳(1996- ),女,汉族,湖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其他文献
摘 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发展面临更多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经济管理就变得更加重要。新形势下如何实现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成为相关人员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文章在阐述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新形势背景下企业经济管理的特征,并就如何实现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进行探究。  关键词:新形势;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创新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背景下企业发展规模扩大,与
期刊
基金项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9年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财务大数据实验室建设”(201902162052);肇庆市哲学社会科学2020年度规划项目“肇庆智慧旅游发展影响因素及路径研究”(20ZC-38);广东理工学院2020年度“质量工程”项目“人工智能时代下民办工科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JXGG202002)  摘 要:本文以A公司财务共享中心为案例,介绍了其财务共享中心的发展历程和
期刊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当代企业已经迎来了稳定的发展模式,并不断更新迭代。尤其新冠疫情后的市场状况,各个行业将遇上巨大的发展挑战,企业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稳定“身躯”,为企业谋取更大的经济利益,那么企业就需要向受众展现自身的优势。精细化管理方式更为适合提高现代企业管理效率,在竞争格局中利于逐步完善企业管理模式。因此,本文就对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的发展方向与策略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策略以供
期刊
摘 要:新时代的企业财务管理发展方向有所转变,从粗放型的财务管理模式向精细化财务管理趋势转变,精细化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重点需要注重财务账目的精细化管理,建立清晰的财务管理台账,以保证企业经济资金得到合理的使用,也能够推动企业的现代化进程。财务精细化管理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核心内容,所以说财务内控精细化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其属于现代管理理念,为此本文在分析财务内控精细化管理的内涵以及重要意义的基
期刊
摘 要:成本会计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效果会对企业的运营成本和经济效益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决定了企业能否实现战略化建设。因此,相关企业应重视成本会计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成本会计管理质量,以达到帮助企业降低生产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稳步发展的目的。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推进成本会计管理的意义,其次分析了开展成本会计管理的对策,以期能为相关企业切实提高成本会
期刊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原有会计准则中的弊端不断凸显,无法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求。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在原有会计准则基础上,制定并颁布了新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较原有会计准则之间存在一定变化,例如会计核算方法以及会计计量属性等均发生了改变。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由于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发展面临诸多问题,通过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规避多种财务风
期刊
摘 要: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市场经济得到全面发展,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诸多机遇,企业不断拓展规模,占据市场份额。但同时随着市场准入门槛降低,企业数量逐渐增多,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企业应当强化内部管理,优化运营成本,提高内部核心竞争力。企业在运营中,对全面预算管理十分重视,全面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预算管理目标,并将目标细分成多个小目标
期刊
摘 要:目前,经济市场的不断变动,给社会各行业经济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此种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开始日益凸显,此时企业要想借助财务管理工作实现自身经营管理有效改善的目的,必须要积极优化并不断创新财务管理模式。在新经济形势下,一旦企业仍然沿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自然不能保障当下企业发展需要得以充分满足,而精细化财务管理是目前企业发展的一个必然举措,所以企业应注重财务管理向精细化管理模式的
期刊
摘 要:自2017年起,数字经济就在我国内部广泛扩散,现今普及度极高,这使得很多企业需要实现数字化转型,因而催生出数字化转型背景。在该背景下,促进财务共享服务的二次转型,企业纷纷开始升级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升级能够给企业赋能,使得会计信息真实可靠,还能起到丰富数字化财务资源、降低会计核算成本等重要作用。升级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必行之举。本文主要论述财务共享中心服务升级的必要性,指出当
期刊
摘 要:新经济背景下,经营环境、技术背景、竞争规则以及商业模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财务会计自然也受到环境和模式变化的影响,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只有对新经济的影响进行理性的评估,才能科学合理地对财务会计进行改革。基于此,本文探讨分析新经济对财务会计的影响与启示。  关键词:新经济;财务会计;平台资产  前言:新经济是一种知识经济,以知识和信息等资源为主导促进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现代化科学技术和资本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