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教师教的十分卖力,自认为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完成了教学三维目标,可是通过教学测评考试却发现学生学业成绩极其不良,教学效果极不理想,究其原因,除去社会、家庭、学生因素。我认为更大的因素来源于教师。因为中学化学的教学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要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首先要明确教与学、主导与主体的辩证关系,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教学是包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一种双边活动。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活动在没有引起学生积极反应的情形下,它的作用等于零。教师不应当也不可能包办、代替学生自身的学习和发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故而,要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实现教师角色转位。
二、教师角色转位的策略
1.把自己当成学生—审视自我
教育家波斯纳曾经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 反思[1]。在实施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把自己当成学生,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出发,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难度逐渐增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例如:鲁科版高一化学“钠的化学性质”的教学我结合学生在初三学过的知识进行设计。首先,提问:钠是金属还是非金属?其次,你在初三学过哪些金属,它们有什么样的化学反应?此时,学生会回想起镁与氧气、铁与氧气的反应;活泼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与后面的金属的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再次,引导学生凭借记忆判断反应时的现象,进而利用实验进行验证。学生做实验时会观察到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并未出现预期的红色沉淀,而是产生蓝色沉淀。我再顺势引导学生分析。学生就会得出钠与盐溶液的反应实质上是先与水反应。这样才能让学生感觉到高中化学知识与初中知识的联系,克服学习的畏难心理,激发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2.把学生当成自己—换位思考
高中生由于年龄等因素的限制,知识储备和阅历不可能很丰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当成自己。每一次教学测评后教师面对学生的分数总是有所不满。此时,我们不妨找不同层次的学生谈心,让学生和自己换位,让学生表达他作为教师对测评分数的评价。教师此时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适时加以引导,会比直接对学生进行评价收到更佳的效果。
例如:我在每次高一化学教学测评后,都要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谈心,让他们带着自己的测评试卷。开始时让学生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而教师作为倾听者,应认真倾听学生的自我评价,然后让学生站在教师的角度倾诉应该如何对该知识点进行教学,以期达到教学相长,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及教学方式,让最多的学生接受自己的教学,积极参与到教学中。
3.把学生当成学生—尊重自我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性格不定,思想不成熟,人生观没有确立。教师在教学中不要统一要求,课堂教学可以有统一计划,但对于学生的学习目标不能统一要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只要学生不断进步,哪怕是微小的,抑或没有进步,只要努力了,教师都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因为不能仅从学习成绩的优劣判断学生的好坏,人的个体差异可以影响学习成绩,但不会影响对其对社会的贡献。
例如:对于后进生我们在教学中总是从其优点来加以引导和鼓励,首先肯定其智力与聪明程度,然后提出个体差异的真实存在及要直观面对,重点强调个体努力的重要性,当学生在非化学学业领域取得进步时也及时给予肯定,让学生看到学习的前途十分光明,稳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学业。
4.把自己当成自己—坚持自我
现在的化学课堂教学由于受基础的硬件设施局限,基本上与化学学科的本质相背离,化学学科要求以实验为基础,而有几个学校可以开全实验课的呢?课本上的实验要靠化学教师用嘴讲,学生听后仍然一片茫然。此时,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特色和教学灵性,摸索出适合自己化学课堂教学的方式,才能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教会学生自制下列试剂,开展课外实验。[2]
(1)锌、石墨、二氧化锰和氯化铵
从废旧干电池中取得,先分离出锌壳、石墨棒、糊状物。再从糊状物中分离出MnO2、NH4Cl、ZnCl2和碳粉。
(2)焰色反应用的铂丝
用脱脂棉代替铂丝装在玻璃棒上,在煤气灯上灼烧。
(3)指示剂
紫草用酒精浸渍,紫草原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杨梅汁,遇酸显红,遇碱显蓝。丝瓜花汁,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在碱性溶液中显黄色。将有关汁液用滤纸浸渍,晾干即得试纸。
教师应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化学教师在教学方面有独到的特色与见解,听其师而信其道,这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语
教育是一门科学,但更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极其富有创造性的智力劳动,带有很强的教师个性色彩。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在坚持个性教学的过程中,开掘自己的教学智慧,去尝试着解决一个个的实践问题,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展现自己的教学个性。把知识传授、能力训练、情感陶冶、个性发挥浑然交融,不断推动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恰恰就是个性化风采构建的一种特别的教学氛围。[1]
参考文献:
[1]袁水英.适应新课程的角色转变——感悟智者的四句“箴言”[J].陕西: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8,(10):61-62.
[2]李磊,钱秀云.高中化学实验家庭化的教学策略研究[J].安徽:中学生化学,2008,(3).
当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教师教的十分卖力,自认为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完成了教学三维目标,可是通过教学测评考试却发现学生学业成绩极其不良,教学效果极不理想,究其原因,除去社会、家庭、学生因素。我认为更大的因素来源于教师。因为中学化学的教学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要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首先要明确教与学、主导与主体的辩证关系,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教学是包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一种双边活动。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活动在没有引起学生积极反应的情形下,它的作用等于零。教师不应当也不可能包办、代替学生自身的学习和发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故而,要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实现教师角色转位。
二、教师角色转位的策略
1.把自己当成学生—审视自我
教育家波斯纳曾经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 反思[1]。在实施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把自己当成学生,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出发,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难度逐渐增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例如:鲁科版高一化学“钠的化学性质”的教学我结合学生在初三学过的知识进行设计。首先,提问:钠是金属还是非金属?其次,你在初三学过哪些金属,它们有什么样的化学反应?此时,学生会回想起镁与氧气、铁与氧气的反应;活泼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与后面的金属的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再次,引导学生凭借记忆判断反应时的现象,进而利用实验进行验证。学生做实验时会观察到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并未出现预期的红色沉淀,而是产生蓝色沉淀。我再顺势引导学生分析。学生就会得出钠与盐溶液的反应实质上是先与水反应。这样才能让学生感觉到高中化学知识与初中知识的联系,克服学习的畏难心理,激发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2.把学生当成自己—换位思考
高中生由于年龄等因素的限制,知识储备和阅历不可能很丰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当成自己。每一次教学测评后教师面对学生的分数总是有所不满。此时,我们不妨找不同层次的学生谈心,让学生和自己换位,让学生表达他作为教师对测评分数的评价。教师此时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适时加以引导,会比直接对学生进行评价收到更佳的效果。
例如:我在每次高一化学教学测评后,都要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谈心,让他们带着自己的测评试卷。开始时让学生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而教师作为倾听者,应认真倾听学生的自我评价,然后让学生站在教师的角度倾诉应该如何对该知识点进行教学,以期达到教学相长,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及教学方式,让最多的学生接受自己的教学,积极参与到教学中。
3.把学生当成学生—尊重自我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性格不定,思想不成熟,人生观没有确立。教师在教学中不要统一要求,课堂教学可以有统一计划,但对于学生的学习目标不能统一要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只要学生不断进步,哪怕是微小的,抑或没有进步,只要努力了,教师都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因为不能仅从学习成绩的优劣判断学生的好坏,人的个体差异可以影响学习成绩,但不会影响对其对社会的贡献。
例如:对于后进生我们在教学中总是从其优点来加以引导和鼓励,首先肯定其智力与聪明程度,然后提出个体差异的真实存在及要直观面对,重点强调个体努力的重要性,当学生在非化学学业领域取得进步时也及时给予肯定,让学生看到学习的前途十分光明,稳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学业。
4.把自己当成自己—坚持自我
现在的化学课堂教学由于受基础的硬件设施局限,基本上与化学学科的本质相背离,化学学科要求以实验为基础,而有几个学校可以开全实验课的呢?课本上的实验要靠化学教师用嘴讲,学生听后仍然一片茫然。此时,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特色和教学灵性,摸索出适合自己化学课堂教学的方式,才能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教会学生自制下列试剂,开展课外实验。[2]
(1)锌、石墨、二氧化锰和氯化铵
从废旧干电池中取得,先分离出锌壳、石墨棒、糊状物。再从糊状物中分离出MnO2、NH4Cl、ZnCl2和碳粉。
(2)焰色反应用的铂丝
用脱脂棉代替铂丝装在玻璃棒上,在煤气灯上灼烧。
(3)指示剂
紫草用酒精浸渍,紫草原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杨梅汁,遇酸显红,遇碱显蓝。丝瓜花汁,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在碱性溶液中显黄色。将有关汁液用滤纸浸渍,晾干即得试纸。
教师应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化学教师在教学方面有独到的特色与见解,听其师而信其道,这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语
教育是一门科学,但更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极其富有创造性的智力劳动,带有很强的教师个性色彩。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在坚持个性教学的过程中,开掘自己的教学智慧,去尝试着解决一个个的实践问题,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展现自己的教学个性。把知识传授、能力训练、情感陶冶、个性发挥浑然交融,不断推动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恰恰就是个性化风采构建的一种特别的教学氛围。[1]
参考文献:
[1]袁水英.适应新课程的角色转变——感悟智者的四句“箴言”[J].陕西: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8,(10):61-62.
[2]李磊,钱秀云.高中化学实验家庭化的教学策略研究[J].安徽:中学生化学,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