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从新课改实施以来,数学一直是小学教学的问题学科,小学数学中的课堂提问成为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教师应充分了解课堂提问的现状,将小学课堂教学成果最大化。本文从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出现的问题入手,为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列举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成果
教育的过程是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相互循环的过程。课堂提问作为师生互动的关键途径,成为教师在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育手段。因此,改善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问现状,是改善小学数学教学成果的关键步骤。
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环节存在的问题
由于各种原因,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还存在很多问题,重复提问现象在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环节中屡见不鲜,提问的有效性也很难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1.提问频率高、质量差
在教师的潜意识里,只有多向学生提问,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有效改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小学数学课堂看似问答互动环节很多,但没有涉及课程重点,由于教师的提问频率过高,间接地降低了提问的质量。为了提问而提问,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毫无促进作用。
2.教师提问的目标不明确
许多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对问题的描述不准确,导致学生找不到问题的要点。例如,教师在教学《圆》时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去过游乐场呀,游乐场里都有什么好玩的项目啊?”问题提出之后,学生就会把自己在游乐场的经历全部讲一遍,教师根本无法控制课堂气氛,在教师强行停止讨论后,学生的思维已经回不来了。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在设计提问时缺乏明确目标。
3.问答节奏存在问题
有些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环节,要求学生立即解答,没有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教师提问不能过于着急,要把握好问答的节奏,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在出示三组图片后向学生提问:“同学们看出这三个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问题刚一提出来就请学生回答,有些学生甚至还没有观察完教师出示的图片,就被要求回答问题,教师的问答节奏出现了问题,会使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失去原本的意义。
二、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意见和建议
为了将小学数学教学成果最大化,充分发挥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一线教育工作者在课堂提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握问题层次,从易至难
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前,要充分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认知能力,问题要从易至难。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时,教师可以拿出一些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凑出大长方形,让学生先思考大长方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再让学生思考大长方形面积与其长、宽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思考两个问题,会轻易得出“长方形的面积=各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长方形长边正方形个数*长方形宽边正方形个数”。
2.科学设计问题,明确课程要点
教师问题的科学性是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基础。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其次,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导向性。提出问题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思考,教师解决问题既为学生扫除了思维障碍,又间接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最后,教师提出的问题要针对所有的学生主体,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使全部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难度的提问,可促进学生整体成绩的上升,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3.民主和谐,温和提问
教师要关心和爱护学生,实行民主教学策略。在课堂中,教师的提问口吻一定要温和,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回答问题。然而,很多教师将课堂提问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之一,甚至出现对答错问题的学生进行讽刺挖苦的现象,这种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伤害。
4.善于聆听,挖掘教学资源
一线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学会“问”,还要懂得聆听学生的回答和提问,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从而发现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机会。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挖掘更多的教学资源,从教学目标出发,准确判断教学资源的利用价值。
有效的课堂提问是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基本功。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发动者,要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郭成祥.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分析[J].亚太教育,2015,5(16):154.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成果
教育的过程是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相互循环的过程。课堂提问作为师生互动的关键途径,成为教师在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育手段。因此,改善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问现状,是改善小学数学教学成果的关键步骤。
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环节存在的问题
由于各种原因,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还存在很多问题,重复提问现象在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环节中屡见不鲜,提问的有效性也很难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1.提问频率高、质量差
在教师的潜意识里,只有多向学生提问,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有效改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小学数学课堂看似问答互动环节很多,但没有涉及课程重点,由于教师的提问频率过高,间接地降低了提问的质量。为了提问而提问,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毫无促进作用。
2.教师提问的目标不明确
许多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对问题的描述不准确,导致学生找不到问题的要点。例如,教师在教学《圆》时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去过游乐场呀,游乐场里都有什么好玩的项目啊?”问题提出之后,学生就会把自己在游乐场的经历全部讲一遍,教师根本无法控制课堂气氛,在教师强行停止讨论后,学生的思维已经回不来了。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在设计提问时缺乏明确目标。
3.问答节奏存在问题
有些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环节,要求学生立即解答,没有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教师提问不能过于着急,要把握好问答的节奏,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在出示三组图片后向学生提问:“同学们看出这三个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问题刚一提出来就请学生回答,有些学生甚至还没有观察完教师出示的图片,就被要求回答问题,教师的问答节奏出现了问题,会使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失去原本的意义。
二、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意见和建议
为了将小学数学教学成果最大化,充分发挥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一线教育工作者在课堂提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握问题层次,从易至难
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前,要充分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认知能力,问题要从易至难。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时,教师可以拿出一些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凑出大长方形,让学生先思考大长方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再让学生思考大长方形面积与其长、宽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思考两个问题,会轻易得出“长方形的面积=各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长方形长边正方形个数*长方形宽边正方形个数”。
2.科学设计问题,明确课程要点
教师问题的科学性是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基础。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其次,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导向性。提出问题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思考,教师解决问题既为学生扫除了思维障碍,又间接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最后,教师提出的问题要针对所有的学生主体,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使全部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难度的提问,可促进学生整体成绩的上升,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3.民主和谐,温和提问
教师要关心和爱护学生,实行民主教学策略。在课堂中,教师的提问口吻一定要温和,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回答问题。然而,很多教师将课堂提问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之一,甚至出现对答错问题的学生进行讽刺挖苦的现象,这种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伤害。
4.善于聆听,挖掘教学资源
一线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学会“问”,还要懂得聆听学生的回答和提问,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从而发现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机会。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挖掘更多的教学资源,从教学目标出发,准确判断教学资源的利用价值。
有效的课堂提问是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基本功。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发动者,要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郭成祥.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分析[J].亚太教育,2015,5(16):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