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访欧,难以得逞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rka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6月10日,英国卡比斯湾,英国首相鲍里斯夫妇与美国总统拜登夫妇在海边散步

  当地时间6月9日,拜登登上“空军一号”,开始就任美国总统以来的首次外访。根据白宫公布的行程安排,拜登10日在伦敦会晤英国首相约翰逊,重叙“英美特殊关系”,然后到英国的康沃尔郡出席七国集团(G7)峰会,14日前往布鲁塞尔参加北约峰会,15日参加美欧峰会,16日赶往瑞士会晤俄罗斯总统普京。
  历时8天,3场多边峰会,十多次双边会晤……年近八旬的拜登,为首次出访可谓拼尽了全力。在登上“空军一号”时拜登说,他此行的目的是“加强联盟,向普京和中国清楚地表明欧洲与美国关系紧密”。通过与盟友“秀亲密”传递政策信息,这是拜登与特朗普在外交上显著的不同点。
  但是,拜登拉拢欧洲对抗中俄的做法能否如其所愿,目前看还要打一个很大的问号。这倒不是说这位老总统“魅力”不够,而是他无法消除美欧在处理大国关系、应对全球挑战等问题上的重大分歧。不仅如此,拜登也无法消除欧洲盟友心中的“特朗普阴影”。从目前美国国内政治现实来看,即便特朗普不在2024年上演“王者归来”,他也会是美国政坛的一个显性存在。拜登高调访欧,盟友的鲜花和掌声会有,但忐忑和疑虑也不会缺席。

做足前戏


  人未到,声先行。6月5日,拜登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了题为《我的欧洲之行是为了让美国团结全世界的民主国家》的文章。拜登写道:“在这个全球充满不确定性的时刻,世界仍在应对百年一遇的大流行病之際,此次访问旨在实现美国对盟友与伙伴的新承诺,展现民主国家既能应对挑战,又能抵御新时代的威胁。”显然,拜登是想通过媒体喊话,为他的欧洲之行预热。
  事实上,拜登为拉拢欧洲做前戏,早在他还是总统竞选人时就开始了。特朗普对欧外交的突出特点,是在关税和军费问题上让盟友恐惧。那时拜登就为欧洲打抱不平。他在2019年阐述外交理念的文章中写道:“特朗普将自美国最亲密的盟友—从加拿大到欧盟—进口的产品列为国家安全威胁”“他把北约当作美国所经营的勒索保护费的组织”。拜登这样的表态,显然是在安慰欧洲:等我回来。
  “美国回来了”,是拜登就任总统后谈及外交时的口头禅。2月19日,拜登以视频方式参加德国慕尼黑安全会议,把这话又说了一遍:“美国已经回归,跨大西洋联盟已经回归。”那是他首次以总统身份,与欧洲盟友领导人面对面,表态的分量显然已经不一样。而且,虽然那次会议讨论的是安全问题,但是拜登的讲话,对欧洲军费偏低的问题只字未提。毫无疑问,拜登意在以更温和的姿态消除“特朗普阴影”。
  除了口头表态,还有外交互动。2月22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以视频方式参加欧盟外长会。3月22日,布林肯访问布鲁塞尔,出席北约外长会。3月25日,拜登以视频方式参与欧盟峰会—美国总统上一次参加欧盟峰会,还是2001年小布什政府时期。4月13日,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访问德国。5月3月,布林肯再次访欧,出席G7外长会。不难看出,在拜登抵达欧洲之前,他的政府在拉拢欧洲方面下足了功夫。
  除了外交互动,还有政策协调。5月17日,美国与欧盟发布联合声明,称双方将讨论如何解决全球钢铝产能过剩的问题,并承诺在谈判期间不相互加征关税。两天后的5月19日,美国宣布取消对“北溪-2”项目的制裁。6月5日,G7财长会达成协议,将全球最低企业税税率设定在15%,以结束数十年来的低税率竞争。彭博社6月 9日报道称,美国与欧盟将承诺结束贸易战。不难想象,没有具体的政策团队密集的沟通协调,不可能达成这些妥协和共识。
对于奥巴马执政时期美国透过丹麦国防情报局监听德国、瑞典、挪威和法国的政要,欧洲人会联想到时任副总统拜登在其中的角色。这给拜登的此访蒙上了阴影。

  所以,从口头表态到外交互动和政策协调,拜登政府为这次访欧可谓是做足了前戏,目的就是尽最大可能营造出美欧亲密的氛围。美国卡内基基金会学者埃里克·布拉特贝格宣称,拜登政府几个月来高频度的对欧外交,让“跨大西洋关系死亡”看上去像夸张的谣言。认为特朗普执政4年葬送了跨大西洋关系,显然言过其实,但觉得拜登仅凭秀亲密就能让美欧关系重现昔日美好时光,无疑也是夸张。
  尤其是,对于奥巴马执政时期美国透过丹麦国防情报局监听德国、瑞典、挪威和法国的政要,欧洲人会联想到时任副总统拜登在其中的角色。这给拜登的此访蒙上了阴影。

同床异梦


  前戏顺畅,不意味着后续也能一帆风顺。客观而言,在展现跨大西洋关系“重回正轨”方面,拜登政府的确做出了样子,但绝不能简单地将其归因于拜登外交团队的成熟老练,尽管他组建了号称“外交天团”的专业队伍。
  一个不难理解的道理是,有了特朗普的“衬托”,无论谁担任美国总统,想营造美欧一团和气的开局,都不会是什么难事。何况,拜登政府的对欧外交,利用了欧洲人的怀旧情绪。去年拜登当选总统后,某些欧洲政客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至少在目前这个阶段,这种情绪产生了一定的政治效果。比如,欧洲的政客和技术官僚,在与拜登政府的信息交流和政策沟通上,“舒适感”瞬间提升。对此,布拉特贝格有这样的分析:拜登激发了欧洲内部依然存在的跨大西洋情结,使那些希望与华盛顿保持某种距离的人更难做事。
  忆往昔岁月,感觉当然不错,但不能把回忆当现实。拜登上一次以副总统身份访欧,还是在2015年。这次他以总统身份访问欧洲,面对的是一个没有英国的欧盟。这就是与以往不同的现实。欧亚集团总裁伊恩·布雷默,曾在题为《美欧关系不会因为拜登是总统就快速恢复》的文章中分析称,数十年来,英国都是美国与欧盟打交道的帮手,伦敦在这个集团中扮演着美国拥护者的角色。   随着英国完成脱欧,这座连接欧洲大陆与美国的桥梁不复存在了。英国对于美国的特殊价值,事实上已经打折了。而从英美双边关系层面来说,两国之间也有了此前所没有的“特殊”矛盾,那就是身为爱尔兰裔的拜登,对约翰逊政府在脱欧过程中没能处理好北爱尔兰的利益颇为不满。
  这次访欧期间,拜登会与欧洲盟国领导人在高科技、供应链、数字税,以及经贸问题、气候问题、疫情应对等诸多议题上,发表一些联合声明,提出一些合作倡议,甚至还会开启某些具体的合作。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些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具体落实到哪一步还不好说。而且这些“成果”主要是因为拜登政府强力推动,欧洲的配合也带有某些“热情高涨”使然的成分。
  用卡内基基金会学者罗莎·鲍尔弗的话说,欧洲领导人需要时间,来弄清拜登的“修复同盟关系”到底是怎么回事。
  欧洲热情消退、理性回归后,情况可能就不一样了。拜登说得很明白,他团结盟友意在“展现民主国家既能应对挑战,又能抵御新时代的威胁”。但他没有说、而事实上已成为其政策理念的是,首先要解决美国面临的挑战和威胁。比如,拜登的“服务于中产阶级的外交”,与特朗普的“美国优先”难道有本质上的不同?他的“购买美国货”政策,能为欧洲企业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所以,至少在某些领域,欧洲人看到的会是没有特朗普的特朗普政策。
  拜登访问的是欧洲,心里想着的却是中国,即拉欧洲一起对付中国。但在这一点上,美欧的分歧也显而易见。众所周知,拜登对中欧谈妥投资协定很不满,但在他到访欧洲前的6月7日,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在记者会上说:“我知道欧洲对这项投资协定展开了讨论,但我本人确信,这项正在讨论的协定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大步。”中欧投资协定何时签署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个问题上欧盟的努力“方向”与美国截然不同。
  关键的原因在于,欧盟对中国的认知与美国存在差异。诚然,在处理对华关系时,欧盟在某些领域与美国有“共同关切”,但是它们不太可能在战略上做到完全同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欧盟更多的是把与美国的合作,视为其对华外交的手段之一,而不是全部。布拉特贝格认为,大多数欧洲國家仍然赞成与北京接触,而且对成为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的工具保持警惕,“因此它们不愿意完全拥抱拜登所谓的自由世界议程”。
拜登所希望的美欧关系“正常状态”,是不是美国人所希望的,都是一个问题。而目前拜登对欧外交中的“美国优先”底色,则证明美国的政治现实决定了他无法走出“特朗普主义”的阴影。

力不从心


  对于这次拜登欧洲之行,有媒体调侃像是西方国家的“爱情派对”。能有这样的“氛围”,凸显拜登政府煞费苦心,企图让美国再次领导世界。不过,拜登及其外交团队也承认,如今美国单独领导世界已经力不从心,所以必须团结盟友。但现在的问题是,拜登政府在团结盟友上也是力不从心。他的对欧外交正在而且将继续证明这一点。
  有欧洲学者把拜登称为最有“跨大西洋主义色彩”的美国总统。如果对比自称首位“太平洋总统”的奥巴马,以及对欧洲盟友横眉冷对的特朗普,这样的评价一点都不为过。所以,把美欧关系从特朗普政府时期的乱象拉回到正常状态,拜登肯定是有这样的意愿的。但如果把拜登的意愿与美国的政治现实联系起来看,就能看出他的力不从心了。
  特朗普的“美国优先”与对同盟关系现状的不满,不只是喊出了口号和表达了情绪,而是契合了相当部分美国人的心理。不然,就很难解释特朗普为何获得7000多万张选票,以及败选后依然拥有巨大的政治能量。换句话说,拜登所希望的美欧关系“正常状态”,是不是美国人所希望的,都是一个问题。而目前拜登对欧外交中的“美国优先”底色,则证明美国的政治现实决定了他无法走出“特朗普主义”的阴影。
  从拉拢欧洲的意图来看,拜登希望的美欧关系“正常状态”更像是重演历史。他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讲话中说:“欧洲和美国的伙伴关系是,而且始终必须是我们希望在21世纪完成所有使命的基石,与我们在20世纪所做的一样。”目前,拜登对华外交带有明显的冷战思维,所以很难否认,他对欧外交的重要目的是想重演冷战式对抗。同样很难否认,拜登在冷战式对抗上投入的精力,绝不会转化为美欧团结的动力。
  这里面的道理并不深奥。正如布鲁金斯学会亚洲问题学者何瑞恩所分析的那样,不像1950年代,当时美国的经济总量全球占比50%(目前占比24%),而今世界每个主要经济体都与中国有紧密的联系,“这样的现实,将会限制应对中国挑战的联盟的团结程度”。所以,拜登试图通过这次访欧打造紧密的同盟,从而服务于其战略竞争,这个希望非常渺茫。
其他文献
1. 2018年12月,胡志明市一条小巷里的网吧中,越南年轻人穿着拖鞋吹着电风扇在上网。  英文版的《情人》不好买。我当时去的那家书店叫“三味书屋”,就在北京长安街边上。书店工作人员对我说,你把电话留下,书到了,我告诉你。  后来一天,我收到一条短信说:你的情人到了。  他也不带个书名号,让我心头一阵慌乱。  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成名作《情人》,故事发生地主要是在西贡。我先看了中文版的,继而
雷墨 資深主笔  4月1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暂停向世卫组织缴纳会费。他的理由是:“美国每年向世卫组织缴纳的会费超过4亿美元,作为世卫组织的主要赞助方,美国有责任对世卫组织在疫情中的行为问责。”  这是特朗普把疫情政治化的又一例证,也是他抡起的新一轮“甩锅”。特朗普绝不只是在甩情绪,大疫当前能把“甩锅”升级,背后必有深刻的原因,其影响、后果绝不容低估。  “甩锅”是个形象的说法,西方政治学
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未来技术革新及产业变革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同时强调,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区块链是一种由多方共同维护,使用密码学保证传输和访问安全,能够实现数据一致存储、难以篡改、防止抵赖的记账技术,也称为分布式账本技术,虚拟加密货币是区块链中的
《刺杀小说家》剧照  看过电影《刺杀小说家》后,第一反应是路阳改坏了。  此前从未读过双雪涛的作品,但影片给我一种强烈的不适感。这个判断是基于对双雪涛名声的信任,好比人们走进影院是基于对拍出《绣春刀》系列的路阳的信任一般。  连夜读过原著,又翻看了一些双雪涛的访谈,我愈发确认这个判断。路阳或出于商业考虑构建了一个全新的項目,但没必要通过改编双雪涛灵动诗意的原著来实现。本次影视化的呈现不是锦上添花,
2021年1月18日,文在寅举行新年记者会并回应是否赦免朴槿惠。他表示,现在谈特赦前总统还为时尚早  韩国总统是一份高危工作。  1月14日上午,韩国最高法院对前总统朴槿惠亲信干政案和受贿案作出最终裁决,朴槿惠被判处20年有期徒刑,加上此前干涉选举案被判2年,累计获刑22年,罚款180亿韩元,追缴违法所得35亿韩元。  据《韩国时报》报道,现任总统文在寅1月18日回应“会否特赦朴槿惠和李明博”时表
与陆家嘴三大地标仅咫尺之遥的汤臣一品  美剧《欲望都市》里有一句著名的台词。  “看一个男人的权势和地位,就要看他在Jean Georges吃饭需不需要定位。”  Jean Georges,在上海的外滩三号也有一家分店。正对浦东一线江景,视野辽阔,没有一丝遮挡。在寸土寸金的上海,这样的景色可不多见。  视频UP主“哇塞几张”(以下简称几张)来Jean Georges第二次了,这次他和摄影师共消费了
“抓斗大王”包起帆离开上海国际港务集团(以下简称“上港”)已经八年了,但他还是没有“闲”下来。  从上港副总裁的职位上卸任后,他先后担任了市政府参事和华东师范大学的国际航运物流研究院院长一职。如今他更常聊起的话题不再是“抓斗”了,而是为上海发展拓宽空间的长江口疏浚土工程,和基于北斗技术的集装箱智能物流系统。  那是他专业和兴趣的延续,与港口、码头有关的一切,他总是能敏锐地捕捉到痛点。  包起帆今年
在广东工作20年后,岭南的文化气质和生活习性,已经完全同化了单连波。回到重庆已3年多,他还是会习惯性地把身边点滴与广东对比。  3年多前,在广州火车站,单连波用棍棒阻止疯狂袭击群众的歹徒,因而被《南风窗》评为2014年的“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之一。3年多以后,2017年12月的某天,他和《南风窗》记者再次相见,一样的,还是在一家火锅店。火锅,在重庆几乎可以承载一切社交活动。  邻桌的划拳、哄闹,
2019年6月13日,海南三亚街头的电动车车流  对张川而言,人生的剧变是从2021年5月10日晚7点34分开始发生的。  当时,他和妻子正在位于成都市成华区丛树家园小区内的家中,五个月大的女儿被外婆杨秀清带出门,准备下楼散步。直到邻居打电话叫夫妻俩下楼,张川才知道孩子和老人出事了。  杨秀清抱着外孙女进入电梯,意外就在轿厢内出现。  监控录像显示,事发时,杨秀清和孩子站在电梯最左侧的角落,随后,
秦岭淮河东西走向,将中国分出南北。陇山贺兰山南北连缀,将中国分出东西。蜀道难行,难于上青天!这是说秦岭道阻。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这是借喻陇山地理高险和人文阻绝。及至今时,中国中东部和大西北的连接依然在关陇之间的陇山地带多有阻隔。过去几年,我一直在关陇之间重走古道关隘,置身日常,回望往事,所谓历史幻化成了一种复杂的想象,恍若虚梦。  陇山也叫陇坂。陇关道是翻越陇坂的关陇古道中最著名的一条,在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