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田径课价值与教学改革的探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l165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田径运动是一种深受人们喜欢的体育运动,也是体育类的基础运动,而在普通高校中,田径运动却存在很多的困境。本文对高校公共体育田径课的价值与教学改革展开了思考和总结,为体育田径课的改革提供新的思路,从而突出“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的体育教学理念。
  【关键词】普通高校 体育田径课 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219-01
  随着国家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提出了以“健康第一”的体育课程理念,从而切实的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这也标志着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有了新的中心思想。在新的教育背景下,要认真落实新课改的精神,将体育田径课作为很重要的一门课程,引导学生以加强身体素质为前提积极参加各项体育锻炼,这是目前很多高校存在的问题而且必须要将整改措施落实到实践当中。
  1.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
  1.1 体育课程指导思想的转变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大部分的高校逐渐将“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教育理念作為现在的体育教学思想,而且使运动逐渐向健康教育化和终身化转变,并作为学校体育课程设置的主导。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让高校的体育教育和教學活动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现在高校体育课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作为主要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1.2 课程结构的设置
  经过对国内高校的公共体育课程类型的调查显示,现在体育方面的课程类型主要有普修课、选修课、专项课以及重修课。而且,经分析发现,一年级体育普修课和二年级选修课占高校课程一半不到。而我国由于经济条件、国情等各种因素的限制,还没有能力去开设类似于俱乐部体育课这一方面的课程,当然,目前在国内能开设这一类课程的高校只有少数。体育田径课也仅限于热爱跑步的学生锻炼的方式,缺乏系统、连贯的知识体系。不仅如此,我国体育田径教学改革有一个很严重的弊端,就是不考虑学校特色和区域特点以及学生的需要,课程设置盲目跟风不具有科学性,使很多体育课程的定位模棱两可,没有将社会的需要和体育学科的内在性质有效的结合,将学生的兴趣成为课程设置的主要参照[1]。
  1.3 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高校公共体育课的设置必须以体育课程的目标为主要依据,因此,体育课程的内容必须体现多样化和综合化。体育田径课程的主要目标并非是掌握某一项运动技能,而是要以维护和增强体质为重要目标,健康的身体是保障终身学习和体育运动的重要前提。因此,以体育田径课程教学作为基础,同时开展课外的体育活动,使课内外有效结合这也是新的教学体系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2.目前高校体育田径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思想认识不到位
  人们对体育课缺乏全面的认识,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也忽视了体育运动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在评价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时,人们过于注重“升学率”和学校的科研能力以及教授的社会地位[2]。正是因为这些思想和意识,使体育课变得可有可无,尤其是高中时期,高三几乎没有体育课,如果有也必须让给其他主要的考试课程。因此,很多学生进入高校后体能测试都不够达标,身体素质也很差,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人们没有正确的体育观念,致使体育田径教学改革不能有效的进行。
  2.2 理论教学和体育教师队伍滞后
  首要的问题是教学内容不够完善,缺乏统一的高校体育理论教材,而且教学课时比较少,室内体育教学几乎没有,多数情况是室外教学因各种原因无法开展时才进行室内教学。其次,教育观念不能与时俱进,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校和老师过分强调体育技术和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个性和心理素质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使田径运动没有得到正确的认识和运用。教师在科研能力方面不足也是很重要的问题,教师的学历水平比较低,科研能力发展不够,因此,必须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
  2.3 体育环境差且课程设置不合理
  很多学校受资金、环境、地域限制等因素在体育教学设施上投入不够,因此,学校难以保障学生体育活动的进行,而且,也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其次,在课程设置上不能良好的体现高校体育教育的内涵,也不能保障大学生进行丰富的体育项目,更加不利于大学生社会拓展和适应能力,表现为课程内容陈旧,仅限于体育锻炼却忽略了应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3]。
  3.高校体育田径课教学整改措施
  3.1充分认识体育工作的重要性并加强理论教学
  高校体育田径课要体现相应的理论深度和知识蕴含,使学生提高科学健身的能力,并适当的增加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理论教学。同时,要安排资历比较深的体育老师承担教学工作,将学校体育改革教学落实到各项措施。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更好的了解田径运动的本质和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质和科学健身的能力。
  3.2“以人为本”优化课程结构
  高校体育课的设置和安排必须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设计科学性的体育教学项目,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和发展而有效的调整课程结构,使学生将体育文化与实际运动联系起来,保证学生进行健康科学的运动,从而强化体育教学,让学生对运动和体育精神进行深层次的挖掘,这将成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具有价值的举措。
  4.结束语
  为了使学生进行科学健康的田径运动,必须将现代课程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是走、跑、跳的项目,而是与时俱进,开展更多适合大学生身心发展所需要的内容,从而提高高校体育田径课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祺.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田径课价值的研究[A]. 中国大学生田径协会.第二十一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中国大学生田径协会,2011:3.
  [2]郭震.高校公共体育田径教学的现状研究及改革措施[J]. 青春岁月,2012,22:216-217.
  [3]阳喜.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探析[J]. 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02:21-22.
其他文献
摘 要  中国武术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蕴含着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武术一直以来都在中华大地上根深叶茂。中国武术是体现我国文化精神、哲学思想的途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中国武术的认知不断在深化,现如今中国武术更是受到了世人的追捧和青睐。在我国跆拳道运动是一项具有激励竞争的运动,和中国武术一样都受到了大众的喜爱和关注。中国武术是集防身、健体、修心三方面结合的中国特色文化。而跆拳道是一种利用手脚攻击的技
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拉开序幕。在参会的各国领袖和精英步入会场之时,会场外各与会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青年代表们也开始了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讨论。大家探讨本国和“一带一路”的关系,讲述自己心中的中国,并且认真地向高峰论坛提出自己关于建设“一带一路”的思考和建议。  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他们的声音。  Fazil Gasimov(阿塞拜疆):愿意与中国共享“一带一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