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材料解析题是富有历史学科特色的试题,是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教材题型。教学中发现,学生认为最难的题便是历史解析题。他们往往找不到思路、无从下手,导致考试中失分严重,自身能力也无明显提高。经过多年的教学积累,我认为要想解答好材料题应抓住“读”、“找”、“析”、“答”四个字。
一读,这是解析材料的基础和前提,是解题的第一步。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解答材料题也是如此。建议要读上三遍。第一遍粗读,明白大体内容,不要在个别字、词上纠缠;第二遍细读,正确理解材料反映的观点,获取与材料有关的有效信息;第三遍重点读,带着设问有重点地读,并提取有效信息,如材料所反映的基本史实包括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由此概括出作者的观点,切忌凭直觉、感觉答题。例如我们阅读下面几段材料:材料二:“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通过粗读、经读、重点读概括出二个政治派别的观点和主张,并与客观史实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作者的正确观点。
二找,这是解答材料题的一个捷径,也是解答材料题的一个关键。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找出材料中含有的关键词语、人物、时间、历史名词、主要地点等。如下面一段材料: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時,首都北京30万人齐聚天安门广场,毛泽东主席按动电纽,五星红旗在雄壮的国歌中冉冉升起。接着,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随后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庆典,人民以无限的喜悦,欢庆新中国的诞生。此中有关键时间“1949年10月1日”,关键词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关键人物“毛泽东”。找到这些,回答问题就不难了。二是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读材料是为了回答设问,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所以读材料时要时时想着问题,把问题放到材料中互相对照;或从材料中找出回答问题的信息,然后,通过推测判断,得出答案,这样从问题到材料,再从材料到设问,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三析,这是解答历史材料题的核心一步。主要是分析问题,明确要求,在具体演练材料题时,要认真分析所设问题,切忌先阅读材料,再分析问题。如解析下面一段材料:在中英两国香港政权的交接仪式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庄严宣告:“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世,也是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的胜利。”解答该材料先分析所设问题,明确该回答哪些内容,与什么政策有关。同时,在阅读材料时留意哪些内容与问题信息有关,这样省时省力,但有些材料在阅读问题时应注意问题是要求根据材料回答的,还是通过其他途径回答的(如有的识图材料是要求在图中完成的)。还有的提问实际上包含着几个要求回答的问题,在读题时最好把要求回答的关键词用笔划上记号,以防答题时遗漏。
四答,这是解答历史材料解析题的最后一步,也是落脚点,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语言表达。组织答案必须注意要使用历史学科语言,这样好处是能用最简捷的语言,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得出标准答案。
2.要言简意赅,条理清晰,切忌答非所问,杂乱无章,词不达意。
3.书写要规范,保持卷面整洁。
4.注意得分点,试题的得分点与答题要点有关。每个设问的括号都有一定的分值。分值大,回答要详些;分值小,回答简省一点,不能置分值不顾,大肆铺张或只言片语。
总之,要解答好历史材料题,只要掌握了解题技巧,无论命题者从哪个角度,哪个层面上提出问题,都能应付自如,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读,这是解析材料的基础和前提,是解题的第一步。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解答材料题也是如此。建议要读上三遍。第一遍粗读,明白大体内容,不要在个别字、词上纠缠;第二遍细读,正确理解材料反映的观点,获取与材料有关的有效信息;第三遍重点读,带着设问有重点地读,并提取有效信息,如材料所反映的基本史实包括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由此概括出作者的观点,切忌凭直觉、感觉答题。例如我们阅读下面几段材料:材料二:“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通过粗读、经读、重点读概括出二个政治派别的观点和主张,并与客观史实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作者的正确观点。
二找,这是解答材料题的一个捷径,也是解答材料题的一个关键。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找出材料中含有的关键词语、人物、时间、历史名词、主要地点等。如下面一段材料: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時,首都北京30万人齐聚天安门广场,毛泽东主席按动电纽,五星红旗在雄壮的国歌中冉冉升起。接着,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随后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庆典,人民以无限的喜悦,欢庆新中国的诞生。此中有关键时间“1949年10月1日”,关键词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关键人物“毛泽东”。找到这些,回答问题就不难了。二是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读材料是为了回答设问,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所以读材料时要时时想着问题,把问题放到材料中互相对照;或从材料中找出回答问题的信息,然后,通过推测判断,得出答案,这样从问题到材料,再从材料到设问,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三析,这是解答历史材料题的核心一步。主要是分析问题,明确要求,在具体演练材料题时,要认真分析所设问题,切忌先阅读材料,再分析问题。如解析下面一段材料:在中英两国香港政权的交接仪式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庄严宣告:“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世,也是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的胜利。”解答该材料先分析所设问题,明确该回答哪些内容,与什么政策有关。同时,在阅读材料时留意哪些内容与问题信息有关,这样省时省力,但有些材料在阅读问题时应注意问题是要求根据材料回答的,还是通过其他途径回答的(如有的识图材料是要求在图中完成的)。还有的提问实际上包含着几个要求回答的问题,在读题时最好把要求回答的关键词用笔划上记号,以防答题时遗漏。
四答,这是解答历史材料解析题的最后一步,也是落脚点,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语言表达。组织答案必须注意要使用历史学科语言,这样好处是能用最简捷的语言,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得出标准答案。
2.要言简意赅,条理清晰,切忌答非所问,杂乱无章,词不达意。
3.书写要规范,保持卷面整洁。
4.注意得分点,试题的得分点与答题要点有关。每个设问的括号都有一定的分值。分值大,回答要详些;分值小,回答简省一点,不能置分值不顾,大肆铺张或只言片语。
总之,要解答好历史材料题,只要掌握了解题技巧,无论命题者从哪个角度,哪个层面上提出问题,都能应付自如,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