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农民工是企业发展大计

来源 :企业文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23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像候鸟,冬去春来;又似秋千,飘荡城乡;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农民又是工人;不具有任何身份,既不是农民,也不是工人……就他们自己来讲,现有的身份不明确是何原因造成,他们不知;将来会怎样,他们也不清楚;农民工就是这样一群人。
  中国现有2亿农民工,绝大部分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劳动,是城市建设和企业发展的主力军,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据悉,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劳动力流动对GDP贡献率达21%,2亿左右的农民工已占第二产业岗位的57.6%、商业和餐饮业的52.6%、加工制造业的68.2%、建筑业的79.8%。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对26个城市的2000多家企业所作的调查表明,农民工占企业员工总数的59.8%。按照国家确定的2020年城镇化率要达到56%的指标,今后每年还会有1300万农民进入城市工作。在大规模迁移的同时,他们的生存权与发展权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对于一个有着2亿之众的新型群体,农民工的贡献如此之大,而生存现状却不容乐观,在城市里饱受歧视和不公平待遇:拖欠工资问题长期得不到根本解决;超时劳动得不到应有报酬;在城市中没有选举权,甚至被视为社会不稳定因素之一;子女入学无门,医疗缺乏保障等等。这些,我们都冷漠地忽视了,这实在是不应该。社会日新月异,我们对农民工也须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关爱他们,是建设和谐企业的应有之义;尊重他们,应该成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
  近段时间以来,关爱农民工的呼声日益高涨,并已经引起高层重视。农民工问题,各地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一些问题正在得到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也开始受到关注。各地政府和众多企业都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农民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农民工的待遇总体得到提高并收到一定成效。但是,至今仍有一些企业对农民工没有给予应有的尊重和爱护,甚至存在许多违反劳动法规的行为,导致工人丧失生产积极性,跳槽现象时有发生,企业招工困难,劳资关系不和谐等,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关心农民工不是权宜之计,中国的未来发展需要他们有一席之地。当今劳资关系本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关系,企业与农民工完全可以和谐共存、互惠互利。只要企业真诚关爱农民工,就能把农民工的心留住,就能激发农民工的生产积极性,使企业更加具有活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长远利益也能得到保障。目前,有的企业实实在在为农民工排忧解难、关心其物质文化生活的举措,吸引了众多的农民工。事实有力证明,关爱农民工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发展的大计。今年“两会”伊始,参会的代表委员已就如何实现农民工心中的期盼建言献策,令人为之注目。这充分表明,解决农民工问题,已经到了系统操作和全面启动阶段。
  大政方针已定,原则措施都有,关键在于落实。如何关心和保护农民工,国家的有关劳动法规和去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已经作了明确的规定。现在的关键是需要更多的企业转变观念,把关爱农民工作为自觉的行动,把国家的有关劳动法规和中央有关文件精神落实到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也要负起引导和监管的责任,引导更多的企业善待农民工,促进关爱农民工良好氛围的形成。企业应热情欢迎来自贫困地区的农民工,这才是善待农民工的最重要、最有效、最基本的政策及措施。
其他文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好语文的最大动力。我在语文教学中,一直注意对学生积累材料,提高写作兴趣方面的训练给予指导。  一、关注最新动态,激发写作兴趣  教育学生关心国家大事,不但是政治老师的责任,也是班主任及语文老师的任务。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介是我们获得信息的来源,让学生对此感兴趣,从中积累出来的材料现实意义重大。  从学生进入初中开始,我就给他们布置了每天听新闻联播的任务,并且每天课前五分钟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