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乔布斯“形式上毁灭,实质上救赎”的举动,对唱片业乃至音乐生态圈是个福音。但由此获得的收入对传统的唱片巨头来说,可谓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因为他们习惯了百年来居于歌手和听众之间攫取丰厚利润的模式。
据媒体报道,苹果公司目前正在与环球音乐集团、索尼音乐娱乐公司、华纳音乐集团及百代唱片公司谈判,如果达成最终协议,用户将可以永久备份通过iTunes购买的音乐文件,持相同iTunes账号的用户,还可以使用iPad、iPod及iPhone无限量重复下载同一音乐文件。另外,这项协议还希望促进数字音乐进一步普及,并向购买数字音乐的用户提供数字音乐在互联网上的集中储存服务。
光看这条新闻,似乎并没有夺人眼球的地方。但如果我们把它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去看,就会发现一种滚滚而来的趋势,并且其结果已初现端倪。
1993年3月的一天,在加拿大音乐周上,后来写出《数字化生存》一书的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作为数字科技代表上台演说,他预言一场大变革即将到来:“数字科技将使音乐行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如果你们还没有准备好迎接未来10年的变化,你们可就得准备自己的求职简历了。”尼葛洛庞帝的话没有在音乐界人士中得到认同,他们摇着头,认为这个发言人一定是疯了。
结果呢?6年后的1999年,18岁的大学肄业生肖恩·范宁成功地推出了一个可提供音乐文件全球共享的工具——Napster。
乔布斯曾这样评价唱片巨头的反应:“突然间,因特网来了,人们开始‘窃取’他们的产品,他们被Napster吓坏了,急忙寻找可以责怪的对象,他们还因此咒骂科技产业。”
唱片巨头联合起来,向Napster提起了系列诉讼。他们赢了,在法庭上。“(可是)你现在还买唱片吗?”(《社交网络》电影中,Napster的创始人之一帕克的台词。)
唱片巨头只是砍掉了“七头蛇”的一个“脑袋”而已,新的数字音乐传播与发行方式蓬勃兴起,并且已经开始挑战传统的业态形式。唱片巨头原有的盈利模式开始被人们所诟病。曾有专业人士抨击唱片巨头生产了很多垃圾,“一张专辑里只有一两首好歌,他们不想把整张专辑都制作得精良,却想拿到12首歌的版税”。
唱片巨头喜欢的产品形态是磁带,后来是光盘,不过,他们希望就此打住。如果乐队、歌手可以把自己的作品直接在网上卖给粉丝,那这些习惯了和明星们一起走红地毯的唱片巨头将走向何方?
2002年,乔布斯带着他的iTunes音乐商店出现了,他准备建立起一个产品丰富、服务周到且价格低廉的音乐商店。当然,所有歌曲都含有数字版权管理技术,以保护版权。美国唱片工业协会主席卡利·谢尔曼曾说:“iPod和iTunes商店是整個产业所经历的寒冬里的一缕阳光。”
唱片业巨头虽然有些不太情愿,但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态,还是签了协议,上了乔布斯的“船”。当时,环球唱片公司CEO道格·莫里斯对下属说:“你们看,我不相信苹果在一年内就能搞垮唱片业。我们为什么不能试一试?”
将近10年过去了,唱片业成了乔布斯颠覆的领域之一,其余几个是电脑、手机、零售等行业。乔布斯“形式上毁灭,实质上救赎”的举动,对唱片业乃至音乐生态圈是个福音。但由此获得的收入对传统的唱片巨头来说,可谓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因为他们习惯了百年来居于歌手和听众之间攫取丰厚利润的模式。
音乐永不落幕,唱片业巨头难以救赎。
据媒体报道,苹果公司目前正在与环球音乐集团、索尼音乐娱乐公司、华纳音乐集团及百代唱片公司谈判,如果达成最终协议,用户将可以永久备份通过iTunes购买的音乐文件,持相同iTunes账号的用户,还可以使用iPad、iPod及iPhone无限量重复下载同一音乐文件。另外,这项协议还希望促进数字音乐进一步普及,并向购买数字音乐的用户提供数字音乐在互联网上的集中储存服务。
光看这条新闻,似乎并没有夺人眼球的地方。但如果我们把它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去看,就会发现一种滚滚而来的趋势,并且其结果已初现端倪。
1993年3月的一天,在加拿大音乐周上,后来写出《数字化生存》一书的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作为数字科技代表上台演说,他预言一场大变革即将到来:“数字科技将使音乐行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如果你们还没有准备好迎接未来10年的变化,你们可就得准备自己的求职简历了。”尼葛洛庞帝的话没有在音乐界人士中得到认同,他们摇着头,认为这个发言人一定是疯了。
结果呢?6年后的1999年,18岁的大学肄业生肖恩·范宁成功地推出了一个可提供音乐文件全球共享的工具——Napster。
乔布斯曾这样评价唱片巨头的反应:“突然间,因特网来了,人们开始‘窃取’他们的产品,他们被Napster吓坏了,急忙寻找可以责怪的对象,他们还因此咒骂科技产业。”
唱片巨头联合起来,向Napster提起了系列诉讼。他们赢了,在法庭上。“(可是)你现在还买唱片吗?”(《社交网络》电影中,Napster的创始人之一帕克的台词。)
唱片巨头只是砍掉了“七头蛇”的一个“脑袋”而已,新的数字音乐传播与发行方式蓬勃兴起,并且已经开始挑战传统的业态形式。唱片巨头原有的盈利模式开始被人们所诟病。曾有专业人士抨击唱片巨头生产了很多垃圾,“一张专辑里只有一两首好歌,他们不想把整张专辑都制作得精良,却想拿到12首歌的版税”。
唱片巨头喜欢的产品形态是磁带,后来是光盘,不过,他们希望就此打住。如果乐队、歌手可以把自己的作品直接在网上卖给粉丝,那这些习惯了和明星们一起走红地毯的唱片巨头将走向何方?
2002年,乔布斯带着他的iTunes音乐商店出现了,他准备建立起一个产品丰富、服务周到且价格低廉的音乐商店。当然,所有歌曲都含有数字版权管理技术,以保护版权。美国唱片工业协会主席卡利·谢尔曼曾说:“iPod和iTunes商店是整個产业所经历的寒冬里的一缕阳光。”
唱片业巨头虽然有些不太情愿,但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态,还是签了协议,上了乔布斯的“船”。当时,环球唱片公司CEO道格·莫里斯对下属说:“你们看,我不相信苹果在一年内就能搞垮唱片业。我们为什么不能试一试?”
将近10年过去了,唱片业成了乔布斯颠覆的领域之一,其余几个是电脑、手机、零售等行业。乔布斯“形式上毁灭,实质上救赎”的举动,对唱片业乃至音乐生态圈是个福音。但由此获得的收入对传统的唱片巨头来说,可谓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因为他们习惯了百年来居于歌手和听众之间攫取丰厚利润的模式。
音乐永不落幕,唱片业巨头难以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