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诉与辩白——读《离骚》

来源 :中学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j1234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指导学生背诵《离骚》的导语中,我说道:《离骚》是屈原留给这个世界的绝命书。在这封遗嘱里.他告诉关注他的人们,他本来不想死,又不得不死的心结,他曾经做过不死的努力.但最后失败了。他的死绝非一时冲动,而是苦思冥想、蕴酿长久的理性行为,因为他活着不仅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帮助楚王实行美政.而且连自己的清白都无法证明。
其他文献
一、“生活世界”的由来及其概念    经过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科学技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处于“科学世界”之中,我们并没有多少强烈的幸福感,相反,我们的生存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和危机。德国哲学家胡塞尔通过对自然科学史尤其是数学史的考察,揭示了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以伽利略为肇始者的自然科学家将自然界数学化,将原本包罗万象、多姿多彩的世界缩小为“科学世界
话题作文是在命题作文、供料作文几乎一统天下几十年之后出现的。它自1999年面世以来,以其较强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为学生营造了一种较为自由的写作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
“阅读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课堂上进行的阅读实践活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就语言形式而言,阅读教学更多的是侧重通过对实词词义的阐释和感悟来激活文本,唤醒相关的体验,达到对文本意义的完整解读。然而笔者根据多年从教经验的累积,以为若能充分发掘“虚”词(这里指的虚词和实词并非语法功能的分类,而是从词汇意义的角度来阐述)对阅读教学的提升意义,将会获得意想
1995年9月,哈尔滨市第六中学课堂上出现了一位年轻的教师。他叫卜令常。他很新,新得浑身充满锐气,充满激情。进入教室和新同学见面的一刹那,他心中的梦想便已形成——做学生的良
笔者认为,经典的诗歌是作者最强烈情感的最自然流露。经典诗歌有时虽然表面风平浪静.没有半点矫饰的情感,但透过文字表面。深入到文字骨髓.我们会发现,作者在一首小小的诗歌中,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