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猜你的“肠型”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mmd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请问你是哪种‘肠型’:拟杆菌型,普氏菌型还是瘤胃球菌型?”
  听说过血型,A型、B型、O型、AB型,可“肠型”是什么玩意?——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在医院,医生不仅会检测你的血型,还会检测你的“微生态系统类型”,也就是你的“肠道微生物类型”,或者直接称为“小肠类型”,并将其作为诊疗的一个重要依据——近日,科学家通过检测粪便的方法,首次发现我们的小肠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也就是说可以通过这三种肠道类型将人们分为三大类。相关的研究报告发表于著名的《自然》杂志。
  
  惊人发现
  
  位于德国海德堡的“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uropean Molecular Biology Laboratory,EMBL)的Peer Bork博士带领的研究团队主要从事肠道微生物方面的研究。他们希望通过研究肠道微生物和人类之间的关系,来揭示人类健康与疾病的一些潜在规律。
  他们首先从欧洲、亚洲和美洲随机挑选了39人,研究他们体内的肠道微生物。通过检测粪便的方法来分析每个人体内的肠道微生物——这也是如今研究肠道微生物的一种主要方法,要知道,肠道微生物平時躲在肠道这个安乐窝里,逍遥自在,我们很难采到合适的样本。但肠道微生物会随着粪便排出体外,只要检测粪便,就能够研究肠道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科学家们对每个人粪便中的肠道微生物进行了种类和数量的统计,惊讶地发现,所有的样本可以分为三大类,也就是说,参与试验的所有人都可以按照这个分类归属于其中的一类。
  科学家为了更进一步确认他们的研究发现,招募了更多的志愿者,采了更多的样本:他们从丹麦和美国分别招募了85人和154人,通过相同的研究方法进行采样分类。当然,结论也是相同的。这下,科学家基本确认了,我们人类自身以后将有一个新的分类方法——那就是通过肠道微生物将我们分为三大类。这比我们习惯的血型分类还少了一种。
  这几乎完全改变了我们以往对体内微生物的一些认识。在以前,我们认为肠道内居住着上亿的微生物,可以分为很多种类,那我们的肠道自然也可以分为很多不同的种类。就如同雪花一样,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但如今,事实表明,我们的内在比起我们的外在要有规律得多。按照首席科学家Peer Bork博士的话来说,就是“我们体内的肠道微生物并不是随机分布的,而是可以分为三大类,也就是说有三大‘微生态系统’,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归属于其中一类”。
  科学家们根据人们肠道微生物中的优势菌属来命名这三大类:分别是拟杆菌型(Bacteroide),普氏菌型(Prevotella)和瘤胃球菌型(Ruminococcus)。这三类各有所长,比如拟杆菌属多通过分解糖分和蛋白质来获取能量;普氏菌属擅长于分解利用肠道黏液中的蛋白;而瘤胃球菌属不仅对黏液中的蛋白很有兴趣,也喜欢简单的糖分。不仅是对食物有的偏好有所差异,这些细菌对我们身体的贡献也不尽相同,比如拟杆菌属产生维生素C、维生素B2、维生素B5和维生素H等;而普氏菌属则更多地生产叶酸和维生素B1。
  至于为什么会有这三种不同的肠道类型,科学家们暂时还不知道,但推测这可能与每个人的免疫系统相关,免疫系统通过不同的方法来区分体内的有益菌与有害菌,从而决定了肠道内存在的菌群类型。另外,也有可能与肠道内代谢时进行的化学反应有关。当然,这还都只是猜测。
  而且科学家还发现,老年人相比年轻人,其肠道中有着更多来分解糖分的微生物基因,这或许是因为当我们变老时,我们的新陈代谢和身体机能都有所减退,无法高效处理那些营养物质了,只能劳驾我们身体内的那些微生物了。当然,为了更长时间地生存在人体内,细菌也必须承担这一任务。
  
  意义深远
  
  虽然对于为什么会有这种分类并不清楚,但这种分类的产生却有着重要的意义。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不同的“肠型”也就代表着不同的细菌类型,换言之,也就代表着对不同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可能某些人吃这类东西完全不在乎,苗条身材依旧;而另一些人就会迅速发胖,只能流着口水望眼欲穿。同样的道理,对药物的吸收,以及药物的治疗效果也都会有不同的差异。如此看来,不知道是我们创造了我们体内的微生物,还是微生物创造了我们。
  那我们可不可以通过不同的饮食或者其他某些方法来改变肠道微生物的类型呢,答案或许会让你失望,因为这三种类型与年龄、性别、国籍甚至是你的体重都没有关系。科学家对比了欧洲人、美国人及日本人粪便中细菌的资料,结果几乎是相似的。将这一结果范围扩大后,仍然是这一结论。不过,对于这一结论,科学家还是持有审慎的态度,希望得到更多的样本进行研究,比如来自非洲、南亚、南美、大洋洲或者其他种族的人。同时,Peer Bork博士也指出,在已经完成的研究中,所有样本都来自发达的工业国家,这也意味着所有的志愿者几乎都吃类似的食品。“这是一个缺憾。”他说,“我们并没有来自偏僻村庄的样本。”
  其实,对于“肠型”的意义不是改变,更多的是用于诊断和治疗。科学家已经发现了一些细菌的相关基因特征与疾病有潜在的联系。虽然我们体内存在成万上亿的细菌,以我们目前所掌握的数据可能还不足以找出不同“肠型”对我们身体的影响,但在本次试验中,科学家已经找到一种特定的疾病只在某一特定的“肠型”中发生。而且,像癌症、肥胖等疾病的特征,也会在细菌那里有所体现,如果这一结论被加以证实,医生今后的诊断将不仅仅针对我们自身,还会从细菌那里寻找线索,达到早诊断早治疗。
  这一研究结论还会帮助我们研发新型的药物,因为抗生素治疗已经有着太多的弊端,特别是抗生素不分敌我的一刀切效果,会导致体内微生态环境紊乱。利用不同“肠型”存在的不同优势菌群,来开发包含有益菌群的微生态制剂,通过对有益菌群的直接增援,来帮助其战胜有害菌。
  将来的治疗也会更加注重个体化和差异化,针对每个人不同的“肠型”,来量身定制健康的饮食方案和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
  
  伟大的肠道微生物
  
  10年前,当人类基因组计划工作草图完成时,不仅是学术界,整个世界都为之轰动。但现实证明,人类基因组还不足以帮我们解答人类自身的奥秘,更多的事实却悄悄指向了一个被我们忽视的领域——肠道菌群。
  人体内存在大量的共生菌群,这些细菌大部分寄生在人的肠道中。成年人体内的细菌数量是人体总细胞数的10倍。如果按重量计算,人体身上肠道微生物的重量约为1千克,换算一下,相当于我们自身体重的大约五十分之一到一百分之一。据调查,动物粪便干重的30%左右都是细菌。如此看来,我们多少有些像一个由细菌和人类细胞组成的混合体,有人估计,在人体内的细胞中,90%是细菌。也正像本文所展示的那样,或许我们身体本身就是三种微生态体系的一种,人体就是一个移动的细菌聚居地。
  而人体肠道微生物群落基因组,其中蕴含的信息更加丰富而重要,或许这才是揭开生命奥秘的终极密钥。因为科学家们对肠道菌群的不同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分析出近6000亿的碱基序列,其中99%的基因并非人类自身所有,而是来自于人体内的微生物。经过序列组装和基因注释分析,从中获得330万个非冗余的人体肠道宏基因组的参考基因,远远超出人类自身的2万多个基因,约是人自身基因的150倍。在已发现的细菌基因中,研究人员只对其不足30%有过系统研究,另有40%基因虽然来自已知细菌,但未经过仔细研究,还有至少25%的基因研究人员从未见过。这些基因集中包含了绝大部分目前已知的人体肠道微生物基因,分属1000到1150种细菌,平均每个人体内约含有160种优势菌种,并且这些细菌是绝大部分个体所共有的,其中至少57种几乎所有人都有,40%的细菌种类能在半数研究对象肠道中找到。但发现的结果中,更多的则是目前未知微生物的基因。这些遗传信息一方面能够帮助肠道微生物适应多变的环境, 比如根据环境有选择性的表达基因来获取营养、躲避免疫攻击以及其他种群的攻击;另一方面,也影响着人体的生理代谢和生长发育。根据由这些基因所编码的各种不同功能,研究人员就有可能对我们自身的疾病进行研究和治疗。
  如今的发现只不过是肠道微生物作用的冰山一角,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将会在这条路上有更多的惊喜和发现!▲
  
其他文献
在央视,李咏,是出了名的怕老婆,妻管严。  老婆一声吼,李咏就低头。女方哈文,强势;男方,留着金毛狮王谢逊一样的乱发,乍一看是一猛男,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在李咏他们家,一切经济大权都上交老婆,家里家外,都是老婆大人说了算。  有一回,女儿豆豆想养狗,哈文不让,她怕狗。女儿不死心,找到爸爸,爸爸这样的回答已经很说明问题:“豆豆,爸爸不怕狗,爸爸也赞成你养狗,但是爸爸怕妈妈。所以咱家还是没法养狗。” 
“你好!”伴着咬字清晰的普通话发音,狄马克微笑着和记者握手,一身得体服帖的黑色西装,巧克力色的皮肤上一双褐色的大眼睛透着温和而又迷人的气息。这个带着灿烂笑容的非裔美国人此次带着他的新书《从内罗毕到深圳》来到上海。乍一看,他和他的兄长——现任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有六七分相似,但从举手投足间记者发现,这位在中国生活了十几年的老外处处透着中国人特有的儒雅和谦逊。  狄马克全名马克·奥巴马·狄善九,是美
泰勒来了。  与“蓝精灵”齐名的漫画形象“巴巴爸爸”,就是从美国移居法国的漫画家泰勒与其法国妻子安娜特·缇森共同创作而成的。1970年代初,该系列的第一本《巴巴爸爸的诞生》甫一出版,即受到权威评论家赞誉,并在国际儿童书展上广受好评,其后迅速风靡欧洲。1975年,联邦德国改编和制作了“巴巴爸爸”同名动画片,并于1981年在美国首播,其后40多个国家的观众通过电视结识了“巴巴爸爸”。迄今为止,“巴巴爸
1990年的一天,我从南通坐长江客轮到上海。从十六铺码头刚下轮船,我就坐电车直奔华山路的《中学生电脑报》编辑部。一个看上去很郁闷的中年妇女,递给我一个本子。我贪婪地接过来,急不可耐地看了起来。这是一份“中华学习机”的软件清单。所谓“中华学习机”,就是Apple II的克隆版,当年曾经是中小学机房的主角,其配置如下:64K内存,1M主频,外接360K软驱或磁带机,单色显示器或电视机。  挑了半天,我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一项有趣的测试,就是问一群驾驶员你认为自己的驾驶水平如何。结果显示,几乎所有驾驶员都认为自己的驾驶水平是超过平均水平的。问题来了,谁才是糟糕的驾驶员呢?虽然这只是一个小测试,但却说明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理意识:人们都习惯于倾向对自己有利的想法,而不管事实是否如此。这种意识很容易变成偏执自负。  其实在实际生活中,偏执自负的人绝不在少数,证券投资市场上更是大有人在。君不见一入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  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鸣。  这是秋瑾留学日本期间所作的《鹧鸪天》。自言其志的一阕词,数年后,成了她参加革命的“罪证”。  当时,秋瑾的闺中密友一直借助各种公开的悼念活动辩解其并非革命党。严格说来,这位1905年加入同盟会、1907年即慷慨就义的“鉴湖女侠”,也并未亲历辛亥革命。但是,
下个月,巴塞尔将举办一个很有意思的艺术展:粉墨登场——中国京剧展。但这个展览突破舞台艺术的范畴,没有想象中的京剧表演,大约也没有演员赶场子,而是梳理中国京剧的发展演变历史,展品包括戏服、乐器、道具以及在西方人眼里很惊诧的“跷”等元素,当然还有表现京剧的绘画。策展人来到中国,找了不止两百个画家,最后看到管齐骏的作品,马上OK!他认为管齐骏的作品里不仅有演员,还有色彩、有中国强烈的文化元素与符号,也容
两个多礼拜过去了,德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病源依旧扑朔迷离。  最早是西班牙的黄瓜当了冤大头。疫情来势凶猛,惊慌的欧盟国家消费者立马拒黄瓜于千里之外,西班牙百口莫辩。虽然德国农业部门在5月31日澄清称,西班牙的黄瓜不是此次在德国和欧洲蔓延的肠道疾病的感染源,但无辜的西班牙菜农已承受了每星期高达2亿欧元的损失。  不只是黄瓜,连生菜、西红柿等蔬果也相继列入了受污染名单。习惯生吃蔬菜的欧洲人开始谈菜色变。
在法国人卡恩因犯案宣布辞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一职后,“肥缺”从天而降,引各方人士引颈相望,跃跃欲试。处于布雷顿森林秩序之外的新兴国家,也动起了打破欧洲人把持IMF总裁“旧俗”的念头。几番相争后,一个名叫克里斯蒂娜·拉加德的女士浮出水面,她被视为目前“最有希望”的继任总裁人选。    拉加德其人     克里斯蒂娜·拉加德,1956年生于巴黎富人区,其父为语言系研究古典文学的大学教授,其
实名举报腐败分子有多难?义乌市稠城街道大塘下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村民股东朱跃贤有着深切的体会。  因为联合9户村民股东实名举报大塘下股份经济合作社董事长朱有云贷款贿选、一房多报、违规卖地、利用职权中饱私囊侵害集体经济与村民利益等腐败问题,朱跃贤一年内连遭三次殴打,最严重的一次头部被砸伤,住院28天。  朱跃贤说,他是实名举报,干部们对他则是实名殴打,而今,一方面举报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另一方面,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