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芦山“4·20”7.0级地震发生后,全国民众爱心如潮。在抢险救援、信息发布、后勤保障等方面,都能看到企公益组织和个人热心参与的身影。然而,民间力量的参与也给救援工作带来了一定压力。特别是,民间力量的加入,使得交通拥堵加剧,不少军车和医疗急救车也被困其中。不少救援人员呼吁:目前灾区不缺人、不缺物,只缺路。
对此,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各社会团体,未经批准近期原则上不自行安排工作人员前往灾区。这一“限行令”引发了对民间救援行动的争议。
应该说,民间力量参与的热情值得肯定,但在救援初期的紧急状态下,以政府为核心的救援机制是必然的选择。政府与民间组织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其严密的组织性和强大的动员能力。因此,在救援初期,应当强化政府的动员能力、增强救援工作的有序性。对政府的“限行令”,民间要多一些理解和支持。
但政府也要看到,在救援过程中,特别是在灾后重建过程中,鼓励和动员民间力量参与资金募集、灾区发展、心理辅导等工作,实际上也非常必要。
与政府这一“大动脉”相比,民间公益组织犹如毛细血管,在灾后重建中有其明显优势。首先,民间组织规模小、决策机制灵活,能极大降低垂直治理成本;其次,能瞄准灾民的多元化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形成政府资源的有效补充;再者,民间组织试错的成本低,其成功经验如果被政府借鉴,能够大大提高政府的决策科学性和公信力;最后,通过凝聚社会资本,有助于丰富社会建设的内涵。
此次芦山地震发生后,社会公益组织积极行动,从筹集款物、启动紧急预案、信息发布再到倡导,已经形成了强大的社会力量,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此次地震发生后,不少热心民众借助于互联网、短信、飞信、微信等渠道,发布或转发了大量寻人、求救、物质短缺等方面的信息。灾后第四天,壹基金已经募资过亿元。
芦山地震即将转入灾后重建阶段,而在这个阶段更应发挥好民间公益组织的作用。一些调查显示:在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灾害等自然灾害救助中,公益组织都有不错的表现,救助的实际效果往往较为理想。一些公益组织的救援工作更具长期性,直到今天,一些公益组织还在汶川、玉树等灾区开展社区综合发展、社区减防灾等项目。对受灾群众的心理关爱和抚慰,往往也更需要民间力量的介入。
发挥公益组织的优势,将社会力量有机纳入政府的救灾平台,建立起公益组织及志愿者与政府信息共享和联动机制,鼓励和引导灾后重建平台中公益组织的参与,还需要政府统筹考虑。一方面,这需要进一步放宽和规范民间公益组织的准入。另一方面,要实现政府和民间力量的有机融合,建立统一的协调平台和机制。政府还应通过政府采购等方式购买必要的公共服务。
对此,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各社会团体,未经批准近期原则上不自行安排工作人员前往灾区。这一“限行令”引发了对民间救援行动的争议。
应该说,民间力量参与的热情值得肯定,但在救援初期的紧急状态下,以政府为核心的救援机制是必然的选择。政府与民间组织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其严密的组织性和强大的动员能力。因此,在救援初期,应当强化政府的动员能力、增强救援工作的有序性。对政府的“限行令”,民间要多一些理解和支持。
但政府也要看到,在救援过程中,特别是在灾后重建过程中,鼓励和动员民间力量参与资金募集、灾区发展、心理辅导等工作,实际上也非常必要。
与政府这一“大动脉”相比,民间公益组织犹如毛细血管,在灾后重建中有其明显优势。首先,民间组织规模小、决策机制灵活,能极大降低垂直治理成本;其次,能瞄准灾民的多元化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形成政府资源的有效补充;再者,民间组织试错的成本低,其成功经验如果被政府借鉴,能够大大提高政府的决策科学性和公信力;最后,通过凝聚社会资本,有助于丰富社会建设的内涵。
此次芦山地震发生后,社会公益组织积极行动,从筹集款物、启动紧急预案、信息发布再到倡导,已经形成了强大的社会力量,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此次地震发生后,不少热心民众借助于互联网、短信、飞信、微信等渠道,发布或转发了大量寻人、求救、物质短缺等方面的信息。灾后第四天,壹基金已经募资过亿元。
芦山地震即将转入灾后重建阶段,而在这个阶段更应发挥好民间公益组织的作用。一些调查显示:在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灾害等自然灾害救助中,公益组织都有不错的表现,救助的实际效果往往较为理想。一些公益组织的救援工作更具长期性,直到今天,一些公益组织还在汶川、玉树等灾区开展社区综合发展、社区减防灾等项目。对受灾群众的心理关爱和抚慰,往往也更需要民间力量的介入。
发挥公益组织的优势,将社会力量有机纳入政府的救灾平台,建立起公益组织及志愿者与政府信息共享和联动机制,鼓励和引导灾后重建平台中公益组织的参与,还需要政府统筹考虑。一方面,这需要进一步放宽和规范民间公益组织的准入。另一方面,要实现政府和民间力量的有机融合,建立统一的协调平台和机制。政府还应通过政府采购等方式购买必要的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