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使高中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物理知识

来源 :未来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te_xiao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标的实施下,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的做着改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文就教师应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进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对读者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习能力;研究策略
  一、完善评价机制,增强学生信心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忽略了发展性原则,使评价失去了激励作用。为此,我们要完善评价机制,坚持鼓励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的原则,改变评价的方式,将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考核的标准,提高评价内容的多样化,增强学生成就感和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我们可以将学生日常生活的表现、学习成绩、学生进步情况都纳入考核的范围,对学生做出客观的评价,还要多使用赞美的话语来鼓励学生、激励学生,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成就感,比如,“你的想法很独特,这些连老师都没有想到,你真聪明,其他同学和老师都要向你学习。”“你的答案都快赶上标准答案了,你真棒!”“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想到答案的。”教师的鼓励和激励会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注和关心,从而让学生重拾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精心设计学案,做好教学铺垫
  学案的好坏是保证课堂教学效率获得提高的关键,也是整节课的风向标,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之前,必须精心设计学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案,引导学生明确教师思路,让学生的学习目标变得更加清晰,同时还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结构的了解。为此,要想构建高效课堂,离不开教师对学案的精心准备。
  因此,教师首先要确定这一章节的重点知识,即: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概念、性质、规律、重力加速度等;而难点在于:学生如何正确理解物体下落速度的快慢与其轻重无关,以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然后在此基础上确立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一是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发展史,帮助学生认识到任何假设与猜想都必须经过实验验证;二是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物理发展史的史实了解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研究过程,引导学生领悟推理奥秘,意识到猜想在探究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三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应以史实为鉴,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态度与正确的认知观,避免学习的盲目性,消除学生急功近利的思想。
  三、采用分层教学,保障全面提高
  由于高中生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所以我们认为高中物理教学应采用分层策略。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对教师讲解知识的理解能力也不同,教师对知识讲解的难易程度与速度快慢程度掌握难以恰到好处,导致教学效率不高。为此,我们可以采用分层教学,即: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将学生分為不同层次,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例如,在教学“摩擦力”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讲解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果我们的生活中失去了摩擦力,那么我们的生活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一问题的知识性不强,且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尤其会激发后进生的回答兴趣,能够调动后进生的积极性;对中等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摩擦力和运动方向一定相反吗?”要想回答这一问题需要学生全面了解产生摩擦力产生的前提条件,只要他们稍加努力就能回答出来;对于优等生来说,这样的问题略显简单,可以这样设问:“用两个大小不同的力拉叠加在一起的两个木块时,木块与地面的摩擦力有多大,摩擦方向向哪?”这就需要学生清晰掌握摩擦力的知识与性质,才能正确解答出来,对于学生具有较强的挑战性。
  四、重视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首先,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在所有物理知识中,每一个定律的发现、每一个概念的形成,都有着坚实的实验基础作为保障。例如,在复习“圆周运动”时,很多学生对于竖直平面中的圆周运动理解并不深刻,尤其对于物体通过圆周最高点这一条件感到疑惑不解。此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演示实验,用“离心轨道”来演示钢球在竖直平面中所进行的圆周运动,让钢球从轨道的较高一端的不同位置自由滚下,由此可以观察到,只有在钢球的位置达到足够高度时,才能使得钢球顺利达到环形轨道顶点,并保证在这一过程中不会跌落,沿着轨道进行运动。借助演示实验,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分析钢球在圆周最高点和最低点处对轨道形成的压力,以及压力和钢球高度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明白竖直平面中圆周的运动及其规律,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总之,作为高中物理教师,我们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认真领会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并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尝试,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终演绎高中物理教学的新精彩。
  参考文献
  [1] 刘婵玉.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评价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2] 王景文.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 中国校外教育,2014,01:84.
  [3] 肖吉霞. 浅析我国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J]. 中国校外教育,2014,01:91.
  [4] 耿伟.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J]. 才智,2010,30:66.
其他文献
摘要:传统的物理教学使学生已经习惯于简化了的物理对象及物理模型,习惯于抽象的逻辑推理及数学运算,而遇到实际问题却束手无策,针对这种现象,就需要在教学方法和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上加强物理图象情景的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高中生;物理;实际操作能力  一、高中生实际操作能力差的原因分析  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过程实际上包含这样的流程,从实际问题中提取信息,排除次要因素(抛除非物理信息)
作文教学一直是令语文教师伤透脑筋的难题,特别是习作修改及评讲,传统做法是教师对学生的作文从字、词、句到立意、构思、选材等诸多方面逐一精批细改,然后写出评语,再给出等级
期刊
【摘 要】现阶段我国所使用的轿车纵梁隔热板衬铝箔通常为手工折叠或切割,因而无法达到相关的欧盟工业卫生标准。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汽车配件生产能力,本文对轿车纵梁隔热板衬铝箔自动滚切机机械系统设计情况进行了分析。该系统的主要设计目的在于加工和切割轿车纵梁隔热板衬铝箔,自其投入使用以来,在自动化生产和操作简单等有利因素的影响,自动滚切机机械系统的生产效率实现了极大的提高。本文就对轿车纵梁隔热板衬铝箔自动
“解决问题”是在应用数学过程中形成的数学能力,它是一种以问题为目标定向、以思考为内涵的探索活动。学生进行数学学习,进而形成数学思维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第一层次,即获取数学知识进行问题解决;第二层次具有主动性,即应用数学知识进行问题解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把握这两个层次的度,做到几个重视,从“解决问题”的本质出发,开展教学。  一、 重视学生对生活信息的理解,可帮助学生熟悉来自生活中的各种数学信
蒙自市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东部,辖7镇4乡,86个村民委员会,693个自然村,992个村民小组,总面积2228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371311人。建城区面积28.57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4.73万人;滇南中心城市核心区初具规模,是红河州州府驻地,距省会昆明289公里。全市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处;已探明矿产资源8种,其中白牛厂银多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使学生变怕为爱,激发他们的写作动机,体验写作的乐趣。  1、通过造句来培养兴趣。我每天利用课前两分钟,轮流安排两位学生,把事先想好的两个句子写在黑板上,上课时我花两分钟时间把学生所写的句子加以分析,分析对或错的原因所在,及时表扬进步的同学,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也使班上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经过一段时间
摘要:只要我们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设计各种练习和活动,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使农村小学生掌握口语训练的要点,这对促使他们英语口语能力的发展将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小学英语;口语;能力  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应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成为当前小学英语教师的主要任务,这在冀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中都能充分显现出来。“说”是人之天性,特别是小学生,求知欲强,老师说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一、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教材的能力  阅读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当前的课堂结构改革中,无论什么课堂结构都离不开阅读这一重要环节,教会学生阅读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要抓住以下两个阶段进行:  1、示范领读。初一的学生阅读能力较差,在阅读入门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传授阅读方法。开始時教师要做示范,对课文内容逐句逐段领读,对主要的数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等要重复读,进而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中等职业教育?这其实包含着两个问题,第一,在经济社会充分发展的今天,我们是否还需要中等职业教育?第二,在人才需求质量和层次越来越高的当下,我们的中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