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重症医学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brady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MPDT)在重症医学科重症患者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143例行气管切开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MPDT组55例,常规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组41例,传统外科气管切开术(ST)组47例.比较3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情况以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MPDT组与PDT组在手术时间(min:7.2±1.9、6.7±2.1)、术中出血量(mL:6.9±2.7、8.0±3.2)、切口长度(cm:1.2±1.1、1.3±0.9)以及切口愈合时间(d:7.5±2.0、6.7±1.9)等手术方面明显优于ST组(分别为23.1±4.5、26.3±3.8、2.8±1.2、10.1±2.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但MPDT与PDT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PDT组与PDT组围手术期及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ST组[围手术期:23.64%(13/55) 、41.46%(17/41)比55.32% (26/47);远期:18.18%(10/55)、31.71%(13/41)比55.32%(26/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MPDT组未发生气管后壁损伤或穿孔及气管食管瘘,而PDT组分别有5例.结论 MPDT是一种快速、创伤小、并发症少的微创气管切开术,可避免气管后壁损伤、穿孔及气管食管瘘的发生,值得在重症医学科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柏林标准严重程度分级的关系,探讨其对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临床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行脉搏指示持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的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患者入选时的氧合指数(OI)值分为轻、中、重度3组.分别记录轻、中、重度患者入选时特征、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