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的“过去”——梁遇春散文的时间模式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e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散文是“真我”感性的文体,强调主观的真情实感,致力于从生活实践中发掘生存意义,这就势必注定和影响了其对时间观念的思考。事实上,梁遇春散文对时间的思考,不仅仅是叙述形式上或描写方式上时间纬度的自然附带外显,更包含着梁遇春对人生的体悟,或者说,梁遇春散文的时间性是其诸多迷人思想境界的统一,是根植于人类在世界中行动的时间经验,是一种能指的时间,它已经不是一种单纯的叙事时间,更是了解梁遇春内在思想的视窗。 Prose is “true ” emotional style, emphasizing the subjective real feeling, devoted to discovering the meaning of life from the life practice, which is bound to doomed and influenced its thinking on the concept of time. In fact, Liang Yuchun’s essay’s thinking on time is not only a natural incidental manifestation of time and latitude in terms of form or description, but also contains Liang Yuchun’s understanding of life. In other words, the timeliness of Liang Yuchun’s prose is the result of many fascinating ideas The unification of the realm is rooted in the time experience of mankind’s action in the world. It is a signifier of time. It is no longer a simple narrative time, it is also a window of understanding of Liang Yuchun’s inner thoughts.
其他文献
建筑绘画是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造型基础课程,在建筑设计工作中担负着效果图表达、设计宣传推广、提高专业人员审美能力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职业能力要求,以培养造
《墨子》里有这样一个故事:耕柱子受到墨子的批评后说:“老师,您这么严厉地批评我,难道我就没有比别人好的地方吗?”墨子说:“假如我要驾车上太行山,你认为赶牛好还是驱马好
期刊
行政服务机构是政府通过有效整合职能,在一个集中的办公地点为公民、企业等提供政务信息、行政审批、便民服务等活动的组织形式。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作为我国地方政府自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出现很多问题.高职院校往往重视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今后教学改革中,高职院校要在就业教育过程中,充分
春节过后,最让人期待的就是元宵佳节了。美味可口的甜馅汤圆,五光十色的璀璨烟花,遍布大街小巷的大红灯笼,每当看到这般欢乐喜庆的繁华夜景,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儿时那次令人难忘
摘要:作为早期革命文学的倡导者,蒋光慈的文学理论深受“苏俄体验”的影响。  关键词:蒋光慈;“苏俄体验”  蒋光慈是伴随着中国左翼文学运动发生而成长起来的革命作家。左翼文学并非孕育于土生土长的中国大地,其发生发展离不开“苏俄体验”的作用。  中国革命文学理论的建设,早在在1924年就开始了。一些早期共产党人通过《新青年》季刊、《中国青年》周刊宣传初步的马克思主义文学主张。蒋光慈归国后也加入其中,宣
面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的潮流,党校图书馆必须扬长避短,发挥其在图书文献、信息资源、专业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克服在思想观念、管理制度、经费支持、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限制
摘要:真正的历史是客观的,公正的,不偏不倚的。但在以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的中国,郑庄公却一直被视为奸诈,狠毒,自私,虚伪的代名词。可事实上,站在历史的角度,综合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公平看待的话,郑庄公所做的事情是情有可原的,他只是一个历史的替罪羊。  关键词:郑庄公;左传;礼崩乐坏  郑庄公历史形象的由来因素众多,历史上的郑庄公是一个不顾及手足之情,不念亲情的人,他为自己的江山和权利不择手段。可是,任
新闻自由,简言之就是不受阻碍的发表意见.早期的封建统治者发布一系列禁令对言论、出版等进行约束,可见新闻自由自一开始便是针对当时的政府提出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东西方国
当我漫步在文学的长河中,看那古代文人墨客的历史足迹,听他们高声唱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时,我在也抑制不住我心中的激动:文学,请接受我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