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是我们要创造的地方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b820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大附中西山学校,建校于2009年,是北京市海淀区教委所属的公办完全中学。由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人大附中)冠名并委托管理,人大附中在软硬件建设、管理团队输出、师资配置等方面均给予支持。在建校之初,国务院参事、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就指明了学校的定位:“人大附中西山学校是教育改革创新的产物,突出地体现着人大附中担负社会责任最大化的理想。西山学校是人大附中教育改革的试验田,要做人大附中的未来学校。”
  校园环境—— 教室
  1. 硬件设备
  人大附中西山学校全校园覆盖无线网络,1对1班(开展1对1数字化学习的班级)师生每人配备一台苹果笔记本电脑,借助苹果平台上的教育软件和工具、社群媒体网站的学习平台以及移动学习设备,开展学生全情参与、高效互动、实时反馈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在获得学科知识的同时,提升批判性思维、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媒体素养、创造能力等21世纪技能。
  2. 学习设备与网络资源使用细则
  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更是影响着利用自带设备学习的方方面面,学生的教室里就有了“学习设备与网络资源使用细则”。
  绿色许可(受鼓励的行为),例如,良好的使用习惯、使用学习配备的内容规定为: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电子作业和展示作业(可使用学习设备的时间)。在课堂上依据教师的指示开启和关闭电脑及iPad,进行调节静音、启动耳机等操作。暂时不使用电脑时,将电脑屏幕置于15度角;暂时不使用iPad时,将iPad反扣在桌面左上角。到校时,确保电池处于充满状态,可保证在校期间正常使用。正确引用互联网资源,如在报告或作品中注明引用来源地址。小组协作时,尊重学习伙伴的智慧成果和隐私。
  黄色警示(如违反,将予以提醒和警告),例如,不在许可时间外使用学习设备,不影响学习群体中的其他同学。在校期间,保证将学习设备和网络用于学习及学校相关的活动。不会将学习设备、网络资源、软件、技术用于游戏、商业活动或追求金钱收益。未经允许,不移动和使用他人的学习设备。
  红色禁区(如违反,相关人员可能被减少使用学习设备和网络的机会,并由年级及学校相关部门按“教育四要点”进行教育)。例如,不在笔记本电脑和iPad上安装任何游戏;不使用学习设备浏览、下载、存储、打印不良网站信息。
  基于SMAR模型的课堂教学探索
  1. 基于padlet的语文写作混合学习模式研究
  (1)padlet简介
  Padlet之前的名字是Wallwisher,是类似许愿墙的意思。其创始人Nitesh表示,他们想要解决的问题是“我想往互联网上放点东西,怎么办”,当然有很多答案,放图片你可以去Flickr,放视频你可以去YouTube,但是Padlet可以给你一种更方便全面的聚合体验。Padlet采用类似的方式,其页面组织形式是以Wall(墙)为基本结构的,每面墙都是一个独立的网页,双击或者直接拖曳一张照片就可以在这面墙上创造一个单元,可以添加标题文字,附上一个URL即可把另外一个网页的信息保存过来,也可以从本地上传文件到单元中,或者用网络摄像头拍摄一张照片。这些单元可以按照你的意思摆放在墙上,可以调整大小。
  (2)padlet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语文读写课,教师以阅读朱自清的《春》为引入点,利用“秋叶之美”电子书,引导学生观察静态的秋叶,并进行交流,为写景片段打下基础,创设情境。学生利用Padlet在网页墙上用50~80字描写一种或多种秋叶的美。然后,学生分小组进行。
  利用Patlet 写作教学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① 教师在分享学生作品时,不能有效控制学生的屏幕,大家的关注点可能不在教师的分享上。有多少学生的思维紧跟着老师,不知道。作品展示时,不能放大,字体太小,如果学生看电子白板,不方便。
  ② 学生的学习压力可能会增大。多数学生都在同一个patlet上输入自己的作品,在输入自己作品的同时,能看到其他同学的写作内容和进度。
  2. iPad和mac教学的价值分析
  西山学校采用美国iPad项目规划鲁宾普恩特杜拉Ruben Puentedura提出的SAMR 模型来分析将技术作用于教与学的过程。
  从西山学校公开展示的24个教学案例来看,目前教师们的大部分教学实践活动仍集中在替代和增强层次。
  3. 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数学课堂上,学生在学习“勾股定理”时,需要输入根号,可是学生们在键盘上找不到根号,于是有一个学生打开了百度,在百度搜索里提问“如何输入根号”。可见,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提升。
  “1对1”并不意味着学生整天对着电脑屏幕,他们仍需要参与传统课堂活动。技术会被应用在它可以发挥价值的地方,比如,用于加强教学效果、节省时间、有效激发学生兴趣等;技术应用着重强调个性化,关注创造力、沟通力、合作力和批判思维的培养。技术加入后必然需要修订或重新定义学习活动。
  学校的教师
  学校目前有三位教师被认证为“苹果杰出教育工作者(Apple Distinguished Educator,ADE)”。其中一位教师同时被认证为涵盖义务教育及高中阶段的“苹果专业发展顾问(Appl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nsultant,APD)”。他们为未来学习项目提供课程支持、教师培训、学生项目学习等专业咨询和团队引领。
  教师们常用keynote、mindmanager、微信等工具进行沟通和交流。大家都在交流如何能将Padlet使用得更好。学校校长助理高满生老师就是学习和应用新技术的榜样。
  家校沟通机制
  家长可以通过设在每个年级的家委会参与学校工作,学校也有许多活动开放给家长,请家长和孩子一起体验学校生活。通过建立在移动设备上的在线交流平台,所有的学生、老师和家长都可以实现全天候的互动与分享。   反思与启示
  影响视力、辐射伤害、书写能力下降、损害思维发展等是在控诉电子设备危害时常用到的几大核心罪状。不可否认,这些危害的确存在,但技术的发展是趋势和必然。事实上,各类电子设备也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且渗透度和粘合度日益增强,关键是怎么引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课本知识是学习思维方式的载体,而思维方式才是学生终身受用的工具。
  1. 建立学校愿景
  “‘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未来’是我们要创造的地方。”(by John H. Schaar)我们希望通过具有前瞻性的教育思考和探索,令学生拥有在数字化时代获得幸福的能力,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最好的自己。
  学校教师有明确的愿景,知道怎样在教学中应用相应的技术,在教学中做哪些改变。学校教师对技术的愿景不是基于外界压力,不是因为别人都在搞“互联网 教育”,所以我们也不能落后。学校不是给人展示那些精良的设备来作为自己教育信息化的成果,而是从教师内部做出改变,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做好准备。
  2. 探索让iPad和mac更好地凸显教育功能的有效途径
  不能为应用技术而应用。1对1数字化学习项目的成功与否,与精心的方案设计有着密切的关联,要从多技术融入教育的角度来展开,同时需要考虑学生的技术素养和信息素养。否则,只可能成为一次“昂贵的失败”(Gliksman,2011)。学校采取了以下措施:建立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连贯性和多样性的应用;明确目标、搭建基础设施、全面沟通交流、制定管理策略等;学生与教师的iPad和mac应用的技术培训和支持等;iPad与mac在教学应用有一个渐进式整合过程。混合式学习、深度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学校的教学改革中,将成为常态。
  3. 保障措施
  项目实施前,学校最好能升级无线网络以保证设备功能的良好发挥。学校应制订相关对策,或提供设备保险服务。培养学生责任心,确保便携式设备免被盗窃或损坏,帮助学生克服分心和实现自我管理。
  4. 教师支持需要持续
  教师的培训和发展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短时间的工作坊和讲座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教师思维方式和习惯的改变,直接关系到一对一项目的成败。教师需要重新思考学习资源类型和评价方式,提供更丰富的内容,课后的学习活动也要纳入教学设计的范畴。对学校管理层来说,通过自身的言行塑造榜样以推动项目应用,同时,鼓励教师将技术看作一种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工具之一,鼓励教师在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广泛地使用技术,更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5. 家校信息沟通机制
  学校邀请家长到学校听课,让家长关注孩子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关注孩子的学习效果,学生更能展示出良好的学习效果。家校信息沟通的有效策略有:书面通知,一对一接待,网上答疑等,与家长开诚布公,形成项目合力。实施前,理智地指出项目并不承诺学生学业的提升,但肯定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深远影响,比如学习投入度、学习合作、创造力培养等。
  注: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FHB110182)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其他文献
沪教版三年级第一学期《面积与面积单位》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在课堂中接触“面积”的概念,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知道面积的含义,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米的实际面积观念”。本案例再造教学流程,以设计课前任务为评价形式,诊断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依据。在实施教学中,以互联网平台作为评价工具,通过评价数据的统计、分析,如实反映学生达成课程标准要求的情况以及学生的个体发展情况。对学
【摘 要】本文阐述了STEM教育的基本理论,提出了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维度创设体验空间,基于自身教育实践,从开设创新课程、构建“工作坊”教学模式、形成评价新机制、提供传统的和开源软硬件制作工具、吸纳专业及背景广阔的跨界导师、构建线上线下互联互通的融合空间这六个方面进行STEM教育的实施研究,以点燃学生创新造物的热情,增强国家创新实力,解答“钱学森之问”。  【关键词】STEM教育;Scratch
【摘 要】随着开源硬件以及图形化编程教育在中小学的普及,人工智能也逐渐进入了中小学的课堂。图像识别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本文通过对《小学人工智能科普与教育丛书》系列中《小学人工智能基础》(上册)中的“认识图像识别”案例进行分析,并对此次教学过程进行梳理与反思,总结经验策略,从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有效指导。  【关键词】图像识别;教学案例  【中图
【摘 要】目前,小学生课业负担重,作业形式良莠不齐。主要体现在:一是作业缺乏趣味性,学生不爱做;二是作业反馈延时,难以达到面批效果;三是作业占用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却成效不高;四是教师难以把控英语听说作业的完成情况。通过合理运用网络作业的形式可以达到:1.通过电脑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课后复习的兴趣;2.及时反馈,提高听读复习的实效性;3.计时布置作业,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4.通过网络报告的形式
当前,5G技术、人工智能等概念扑面而来,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具象,越来越普及,对教育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需要我们主动适应这种趋势。岁末年初,一篇《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的文章,引发了“一块屏幕能否改变命运”的讨论。在纷纷扰扰的声音之中,我们不难发现,人们对教育信息化给教育带来的改变,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隨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探索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模式新途径,
近日,北京市召开全市教育大会。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出席会议并指出,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召开全市教育大会,标志着北京加快教育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在新时代的全面推开、全面加速,是北京教育改革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  当前形势下,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我们需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的鲜明导向。  在此背景下,本刊承办2018新时代创新教育实践研训活动暨改革创新育人模式与教育督导专业化研讨会。此次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低碳节能、绿色环保成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无论在政府机构,还是企事业单位,都在极力倡导,努力践行。在学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等IT设备迅速增长,单位在用电上的花费迅速增加,机房节能成为节能环保最重要的工作。目前,在笔者所在学校,计算机的数量已经超过4000台,加上路由器、交换机以及辅助工作的空调等设备,每年的耗电消费超过100万元。如何为机房进一步节省能源、对机房进行节
日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全国教育大会提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以来,首次提出了“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  过去一年多来,教育部联合各部委拿出很多实招硬招,在破解“五唯”评价方面取得了有效进展。在学生评价方面,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的单一评价倾向;在教师评价方面,扭转“唯文凭、唯论文、
人工智能机器人实验室、大数据与科学计算实验室、风洞实验室、航空科学与技术实验室……这些听上去高端大气的实验室,在常人看来似乎只有在高校、科研院所才能看到,而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像这样的高端科学探究实验室共有10个。  作为“全国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之星”,三十五中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引子,那就是2009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同志到学校的调研。温家宝总理在调研时提
起步:鲶鱼效应起波澜  上海市普陀区真如文英中心小学从2008年开始学校课程改革,将三类课程统整为“365成长课程”,助推学生体验成功、促进学生快乐成长、实现学校优质发展。走到2013年,課程改革进入了深水区——课堂教学改革攻坚,摆在面前最大的困难是教师的路径依赖,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教学方式的变革。为此,我们主动报名加入普陀区“数字化网络环境下学习方式的变革研究”项目组,试图依托项目研究寻找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