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期回顾]本文上篇,米勒先生讲述了他的早期经历,以及他与斯通纳共事期间参与设计AR10、AR15步枪的一些旧事,下篇他主要围绕自己的得意设计AR18展开讲述,并将自己的轻武器设计生涯作了浓缩呈现——
记者:斯通纳先生离开阿玛莱特公司后,您就接替他的职务了吗?
米勒:大约在1962年,斯通纳离开阿玛莱特公司,我接替他成为公司的首席工程师,当时我还在考虑7.62×51mm AR16步枪的问题。主要是将该枪的口径改小、并改进其生产工艺,以降低生产成本,后来我们把修改后的新枪称为AR18。
记者:有关AR18的想法是怎样开始的?
米勒:那是我最先想出来的。当时M16步枪的小口径概念已被军方认可,但我还是希望开发一种更易于生产的小口径步枪。1967年,AR18步枪的种种专利都已通过了审定。当时,参与此枪设计的多尔切斯特(苏利文的妹夫)及苏利文曾劝我,AR18的专利享有人除他们两位外,还应该写上我的名字,这样以后如果有法律问题,我至少不会吃亏。但当时我却醉心于AR18的种种改良,没把这当回事,所以专利所有人只签上了他们俩的名字。实际上,AR18取得了很多开创性的专利,比如侧折叠式枪托、枪托内的缓冲簧,这些在今天看来很普遍的、能使枪支更紧凑的设计最初都始于AR18;此外,还有射击时抑制枪口上跳的制退/消焰器,它除将喷出枪口的火药燃气导向侧上方抑制上跳外,还能防止火药燃气吹起尘土暴露射手位置。我在AR18项目上前期主要是进行概念设计、草图绘制等,后期主要是对枪支的各种设计进行分析。现在我还记得AR18的枪机采用的是梯形闭锁突笋,与M16所用的不同。
记者:梯形闭锁突笋有何不同之处?
米勒:这种设计增强了闭锁突笋的强度。另外,也对其根部进行了加强。当然这一设计也获得了专利。
记者:您在设计AR18的弹匣时遇到过什么问题吗?
米勒:我在设计AR18时没在弹匣上费太多功夫,因为AR18的弹匣采用了M16的成熟设计。当时,AR18的设计思路就是要简化、易于生产,全枪各主要部件都采用钢制冲压件,铝制部件很少,因为铝虽然有利于减轻质量,但在强度上与钢件差距太大。以前在AR15上,限于全枪质量而不得不采用一些铝合金部件,但AR18由于采用非实心的折叠式枪托、经过优化的机匣,虽然全部采用钢材,却不比AR15的质量大多少。当时我的市场营销观念也很先进,我们将AR18的生产外包给垒球各地合适的生产商,比如那些生产费用低、限制较少的国家的生产商。
当然,AR18除了在设计上有不少创新外,也对后来很多其他国家枪支的设计产生了影响,比如英国的无托式SA80步枪,就包含很多AR18的设计元素。
记者:您从哪儿得来的灵感,将消焰器的开口朝向上方?
米勒:哦,那只是从我对射击的观察体验中偶然想到的。我在射击场上看到向下开口的消焰器在实弹射击时,特别是在干燥环境下射击时存在很大问题。火药燃气从枪管消焰器逸出后,高速吹向地面,如果地面土质松软,非常容易形成小片烟尘,既容易使射手暴露目标,又影响瞄准。于是,我就把消焰器的开口朝向改为向上,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之后不久我离开了阿玛莱特公司,我在日本丰和公司(Howa)负责生产AR18系列步枪,共花了8个月的时间,就像我当初为AR10步枪呆在荷兰一样。除了这两个地方,我还到过不少国家,多是为公司的产品试验而去。比如我曾在巴西呆过不短的时间。
记者:那么,您在巴西主要做什么呢?
米勒:我去过巴西三、四次,主要任务就是向巴西军方推介我设计的AR18步枪。当时多尔切斯特也在巴西,他负责销售,主要是与FN和HK公司竞争。那时,阿玛莱特公司正处于资产积累阶段,对巴西军方可能的商业合同非常看重。在巴西期间我认识了一个名叫罗蒙的巴西海军军官,他主要负责巴西海军的军械采购。他曾对我说,你们在这儿成事的可能性不大,FN公司为拿下合同向巴西政府许诺说将在巴西建厂生产军方采购的枪支,而且报价非常低,FN之所以能开出这样的条件,是因为有比利时政府在背后支持,选择FN作为供货商那是意料之中的决定了。他还透露说,HK公司也提出了类似的条件,他们有的是资金。最后他说,你们韵产品在测试中的表现虽然是最好的,但你们却未必签得下合同。其实,这样的残酷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有些人有好的创意和产品,但却因缺乏资金或强有力的支持而痛失机会,而那些行业巨头却能用其他手段轻松获得你努力争取的东西。
记者:您还到过哪些地方呢?
米勒:很多国家。1967年底,也许是1968年初,我到了印度孟买以南的普那(Puna),去那儿参加一个轻武器试验。但在印度,我们的运气糟透了,送去参加试验的枪支机匣上的枪机导轨是焊接在机匣上的,而非机加工出来的,试验时焊缝裂开了,致使机匣导轨脱落,当地的技术条件无法将枪机导杆重新固定在机匣上,更糟的是我们只带了一支AR18步枪。当时,我是首席工程师,要全程参与试射和验证,为解决焊接的问题花了三、四周的时间。
记者:您与日本丰和公司合作得如何?
米勒:我们在日本丰和公司生产AR18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丰和公司在二战时就从事枪械制造,比如手枪、步枪和机枪等,还生产过丰田汽车的传动系统等大型机械,拥有很成熟的生产经验,此外,该厂还有一大批从事冶金学研究的学者,能对各种钢材进行试验。在我印象中。丰和公司生产的AR18步枪是质量最好的。丰和公司最初生产的AR18都是全自动型,我试射过这些枪,感觉棒极了,当时用的是20发弹匣,我一连打了几个弹匣,都很流畅。这种情形令在场的日本人目瞪口呆,因为他们最初以为这只是一支设计上还有待完善的样枪,没想到第一次生产出来后几乎没什么问题。
AR18在日本生产得很成功,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因为战后的和平宪法禁止日本公司向国外出售战斗武器,这意味着丰和生产的AR18向海外销售时会遇到法律问题。
记者:离开阿玛莱特之后,您在什么公司做事呢?
米勒:1968年,我离开了阿玛莱特,开办了自己的公司,开始为福特、菲力克一福特、通用和其他一些大公司提供咨询服务。我记得第一单生意是与菲力克福特做成的,他们想要开发使用弹带供弹的6mm口径机枪,这是一种全新的设计,也称为“SAW”(班组自动武器)项目。迪安·威廉姆斯负责整个项目,我为他们提供了概念设计。期间,我还为通用公司开发的20mm枪弹提供过咨询。那段时间真的很充实,我带着我的商业执照在全球各地飞来飞去,甚至想到要为自己设计一支枪。 记者:您要为自己设计一支枪?是什么枪呢?
米勒:肯定不常见,是一支不锈钢制成的冲锋枪,我叫它AM2自动冲锋枪,因为当时我的公司叫AM工程咨询公司,当时,柯尔特公司曾参与了这个设计。
记者:AM2具体细节上有哪些特点?
米勒:它的弹匣插在握把中,和手枪有些相似;它采用握把保险及包络式枪机。我本来还想对AM2做进一步改进,但由于柯尔特退出了该项目,只得作罢。
AM2项目结束后,我又根据自己对猎枪的理解设计了一支猎枪,我把它称为AM6。这是一支12号口径的半自动霰弹枪,不过我并未把原型枪做出来,只存在我的头脑和草图中;我还设计过一种我称为AR5的运动步枪(不同干上篇的AR5步枪),而且制造出了原型枪。AR5步枪可在0.243~0.308英寸口径间转换。
记者:您喜欢射击吗?
米勒:非常喜欢。但我的射击活动大多是在欧洲测试各类枪械时进行的,我射击过不少枪,但还是对自己的AR18情有独钟。
记者:您看过施瓦辛格主演的动作片《终结者》吗?其中有一幕场景就是施瓦辛格单手持握AR18步枪进行射击的。
米勒:没看过。也不知这种相似是偶然抑或其他什么原因,但我确实也惯于单手持枪进行连发发射,是实弹而不是空包弹哦(笑)。实际上,单手持枪射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我设计的消焰器泄气方向可调,一般都将燃气导向例上方,这在连发发射时还能抑制枪口上跳,单手也能完全掌控枪支。最初,我只是基于射手自身安全的原因将消焰器的泄气方向改为朝上,也没注意向上泄气还有这一好处,后来才意识到这样的设计有助于枪械连发发射时的控制。还有一个枪械设计项目刚才未曾提到,它就是AR17半自动霰弹枪,是我还在阿玛莱特公司时设计的。当时,苏利文提出了全铝制霰弹枪枪管的概念,我们称为“苏利文铝合金”,其实就是7075铝合金。
记者:苏利文曾说,“苏利文铝合金”是以7075铝合金为基础,混入了一些蝙蝠血制成的,所以它具有神奇的特性,是这样吗?
米勒:(笑)也许是真的吧,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总之,铝合金制霰弹枪枪管是苏利文的专利,他总是想向别人推介自己的观点,反复更新自己的设计,他设计的AR17是一支采用铝合金制枪管、使用弹匣供弹的半自动霰弹枪。但就我个人认为,AR17采用弹匣供弹并不是好主意,因为霰弹弹壳本身就不适宜自动供弹,所以它的弹匣成为故障的“多发之地”。苏利文希望我继续完善设计,后来我重新设计了AR17的供弹部分,将弹匣去掉,改为容弹2发的弹仓式设计,结果证明我的看法是正确的,改进后枪支再也没有出过供弹方面的问题。除了供弹部分外,我还重新设计了枪管,用7075铝合金制成T6型枪管。
记者:那是您最后一次参与设计的枪械项目吧?
米勒:不是,那段时间我一直在从事轻武器的开发项目。我在完成AR17后,又到德国南部参与了一种步枪的试验论证。当时,那支枪的设计方非常想把它推向市场,所以就请我提供咨询服务。那家公司规模不大,中等吧,我们签下了合作合同,但美国当时颁布的一项新法律要求有美国公司参与的枪支销售都必须向美国国务院备案并获得许可。这支商业化的半自动猎枪同样不能幸免,它也在新法律的限定范围之内。当时,我们每向德国方面发出一张商业传真,就得向华盛顿上报同样的五份。但很快,德国方面受不了了,他们认为他们只是一家小公司,过高的运营费用和政府间办事的拖沓实在不是他们所能承担和忍受的。正因如此,我们很快就退出与德国公司的合作。随后,在1970年代中期,美国军用物资管理法案颁布后,我就更少涉及与国外公司的合作了。此后,我还是继续从事枪械、通用工程方面的咨询服务,而且主要是在北美。但我自己设计枪械的日子结束了。
记者:和您的国家所经历的巨变一样,您也在近50年时间里经历了新武器发展史上最具革命性的时刻,那您现在还继续从事咨询服务吗?
米勒:我现在不再为别人提供咨询了,对于我这个年纪和精力的人而言,已经不能胜任了。至于我,我更关心我在华沙的房子、我的小船……,不过我鼓励更多的年轻设计师投入到轻武器设计的世界中。
编辑 刘兰芳
记者:斯通纳先生离开阿玛莱特公司后,您就接替他的职务了吗?
米勒:大约在1962年,斯通纳离开阿玛莱特公司,我接替他成为公司的首席工程师,当时我还在考虑7.62×51mm AR16步枪的问题。主要是将该枪的口径改小、并改进其生产工艺,以降低生产成本,后来我们把修改后的新枪称为AR18。
记者:有关AR18的想法是怎样开始的?
米勒:那是我最先想出来的。当时M16步枪的小口径概念已被军方认可,但我还是希望开发一种更易于生产的小口径步枪。1967年,AR18步枪的种种专利都已通过了审定。当时,参与此枪设计的多尔切斯特(苏利文的妹夫)及苏利文曾劝我,AR18的专利享有人除他们两位外,还应该写上我的名字,这样以后如果有法律问题,我至少不会吃亏。但当时我却醉心于AR18的种种改良,没把这当回事,所以专利所有人只签上了他们俩的名字。实际上,AR18取得了很多开创性的专利,比如侧折叠式枪托、枪托内的缓冲簧,这些在今天看来很普遍的、能使枪支更紧凑的设计最初都始于AR18;此外,还有射击时抑制枪口上跳的制退/消焰器,它除将喷出枪口的火药燃气导向侧上方抑制上跳外,还能防止火药燃气吹起尘土暴露射手位置。我在AR18项目上前期主要是进行概念设计、草图绘制等,后期主要是对枪支的各种设计进行分析。现在我还记得AR18的枪机采用的是梯形闭锁突笋,与M16所用的不同。
记者:梯形闭锁突笋有何不同之处?
米勒:这种设计增强了闭锁突笋的强度。另外,也对其根部进行了加强。当然这一设计也获得了专利。
记者:您在设计AR18的弹匣时遇到过什么问题吗?
米勒:我在设计AR18时没在弹匣上费太多功夫,因为AR18的弹匣采用了M16的成熟设计。当时,AR18的设计思路就是要简化、易于生产,全枪各主要部件都采用钢制冲压件,铝制部件很少,因为铝虽然有利于减轻质量,但在强度上与钢件差距太大。以前在AR15上,限于全枪质量而不得不采用一些铝合金部件,但AR18由于采用非实心的折叠式枪托、经过优化的机匣,虽然全部采用钢材,却不比AR15的质量大多少。当时我的市场营销观念也很先进,我们将AR18的生产外包给垒球各地合适的生产商,比如那些生产费用低、限制较少的国家的生产商。
当然,AR18除了在设计上有不少创新外,也对后来很多其他国家枪支的设计产生了影响,比如英国的无托式SA80步枪,就包含很多AR18的设计元素。
记者:您从哪儿得来的灵感,将消焰器的开口朝向上方?
米勒:哦,那只是从我对射击的观察体验中偶然想到的。我在射击场上看到向下开口的消焰器在实弹射击时,特别是在干燥环境下射击时存在很大问题。火药燃气从枪管消焰器逸出后,高速吹向地面,如果地面土质松软,非常容易形成小片烟尘,既容易使射手暴露目标,又影响瞄准。于是,我就把消焰器的开口朝向改为向上,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之后不久我离开了阿玛莱特公司,我在日本丰和公司(Howa)负责生产AR18系列步枪,共花了8个月的时间,就像我当初为AR10步枪呆在荷兰一样。除了这两个地方,我还到过不少国家,多是为公司的产品试验而去。比如我曾在巴西呆过不短的时间。
记者:那么,您在巴西主要做什么呢?
米勒:我去过巴西三、四次,主要任务就是向巴西军方推介我设计的AR18步枪。当时多尔切斯特也在巴西,他负责销售,主要是与FN和HK公司竞争。那时,阿玛莱特公司正处于资产积累阶段,对巴西军方可能的商业合同非常看重。在巴西期间我认识了一个名叫罗蒙的巴西海军军官,他主要负责巴西海军的军械采购。他曾对我说,你们在这儿成事的可能性不大,FN公司为拿下合同向巴西政府许诺说将在巴西建厂生产军方采购的枪支,而且报价非常低,FN之所以能开出这样的条件,是因为有比利时政府在背后支持,选择FN作为供货商那是意料之中的决定了。他还透露说,HK公司也提出了类似的条件,他们有的是资金。最后他说,你们韵产品在测试中的表现虽然是最好的,但你们却未必签得下合同。其实,这样的残酷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有些人有好的创意和产品,但却因缺乏资金或强有力的支持而痛失机会,而那些行业巨头却能用其他手段轻松获得你努力争取的东西。
记者:您还到过哪些地方呢?
米勒:很多国家。1967年底,也许是1968年初,我到了印度孟买以南的普那(Puna),去那儿参加一个轻武器试验。但在印度,我们的运气糟透了,送去参加试验的枪支机匣上的枪机导轨是焊接在机匣上的,而非机加工出来的,试验时焊缝裂开了,致使机匣导轨脱落,当地的技术条件无法将枪机导杆重新固定在机匣上,更糟的是我们只带了一支AR18步枪。当时,我是首席工程师,要全程参与试射和验证,为解决焊接的问题花了三、四周的时间。
记者:您与日本丰和公司合作得如何?
米勒:我们在日本丰和公司生产AR18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丰和公司在二战时就从事枪械制造,比如手枪、步枪和机枪等,还生产过丰田汽车的传动系统等大型机械,拥有很成熟的生产经验,此外,该厂还有一大批从事冶金学研究的学者,能对各种钢材进行试验。在我印象中。丰和公司生产的AR18步枪是质量最好的。丰和公司最初生产的AR18都是全自动型,我试射过这些枪,感觉棒极了,当时用的是20发弹匣,我一连打了几个弹匣,都很流畅。这种情形令在场的日本人目瞪口呆,因为他们最初以为这只是一支设计上还有待完善的样枪,没想到第一次生产出来后几乎没什么问题。
AR18在日本生产得很成功,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因为战后的和平宪法禁止日本公司向国外出售战斗武器,这意味着丰和生产的AR18向海外销售时会遇到法律问题。
记者:离开阿玛莱特之后,您在什么公司做事呢?
米勒:1968年,我离开了阿玛莱特,开办了自己的公司,开始为福特、菲力克一福特、通用和其他一些大公司提供咨询服务。我记得第一单生意是与菲力克福特做成的,他们想要开发使用弹带供弹的6mm口径机枪,这是一种全新的设计,也称为“SAW”(班组自动武器)项目。迪安·威廉姆斯负责整个项目,我为他们提供了概念设计。期间,我还为通用公司开发的20mm枪弹提供过咨询。那段时间真的很充实,我带着我的商业执照在全球各地飞来飞去,甚至想到要为自己设计一支枪。 记者:您要为自己设计一支枪?是什么枪呢?
米勒:肯定不常见,是一支不锈钢制成的冲锋枪,我叫它AM2自动冲锋枪,因为当时我的公司叫AM工程咨询公司,当时,柯尔特公司曾参与了这个设计。
记者:AM2具体细节上有哪些特点?
米勒:它的弹匣插在握把中,和手枪有些相似;它采用握把保险及包络式枪机。我本来还想对AM2做进一步改进,但由于柯尔特退出了该项目,只得作罢。

AM2项目结束后,我又根据自己对猎枪的理解设计了一支猎枪,我把它称为AM6。这是一支12号口径的半自动霰弹枪,不过我并未把原型枪做出来,只存在我的头脑和草图中;我还设计过一种我称为AR5的运动步枪(不同干上篇的AR5步枪),而且制造出了原型枪。AR5步枪可在0.243~0.308英寸口径间转换。
记者:您喜欢射击吗?
米勒:非常喜欢。但我的射击活动大多是在欧洲测试各类枪械时进行的,我射击过不少枪,但还是对自己的AR18情有独钟。
记者:您看过施瓦辛格主演的动作片《终结者》吗?其中有一幕场景就是施瓦辛格单手持握AR18步枪进行射击的。
米勒:没看过。也不知这种相似是偶然抑或其他什么原因,但我确实也惯于单手持枪进行连发发射,是实弹而不是空包弹哦(笑)。实际上,单手持枪射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我设计的消焰器泄气方向可调,一般都将燃气导向例上方,这在连发发射时还能抑制枪口上跳,单手也能完全掌控枪支。最初,我只是基于射手自身安全的原因将消焰器的泄气方向改为朝上,也没注意向上泄气还有这一好处,后来才意识到这样的设计有助于枪械连发发射时的控制。还有一个枪械设计项目刚才未曾提到,它就是AR17半自动霰弹枪,是我还在阿玛莱特公司时设计的。当时,苏利文提出了全铝制霰弹枪枪管的概念,我们称为“苏利文铝合金”,其实就是7075铝合金。
记者:苏利文曾说,“苏利文铝合金”是以7075铝合金为基础,混入了一些蝙蝠血制成的,所以它具有神奇的特性,是这样吗?
米勒:(笑)也许是真的吧,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总之,铝合金制霰弹枪枪管是苏利文的专利,他总是想向别人推介自己的观点,反复更新自己的设计,他设计的AR17是一支采用铝合金制枪管、使用弹匣供弹的半自动霰弹枪。但就我个人认为,AR17采用弹匣供弹并不是好主意,因为霰弹弹壳本身就不适宜自动供弹,所以它的弹匣成为故障的“多发之地”。苏利文希望我继续完善设计,后来我重新设计了AR17的供弹部分,将弹匣去掉,改为容弹2发的弹仓式设计,结果证明我的看法是正确的,改进后枪支再也没有出过供弹方面的问题。除了供弹部分外,我还重新设计了枪管,用7075铝合金制成T6型枪管。
记者:那是您最后一次参与设计的枪械项目吧?
米勒:不是,那段时间我一直在从事轻武器的开发项目。我在完成AR17后,又到德国南部参与了一种步枪的试验论证。当时,那支枪的设计方非常想把它推向市场,所以就请我提供咨询服务。那家公司规模不大,中等吧,我们签下了合作合同,但美国当时颁布的一项新法律要求有美国公司参与的枪支销售都必须向美国国务院备案并获得许可。这支商业化的半自动猎枪同样不能幸免,它也在新法律的限定范围之内。当时,我们每向德国方面发出一张商业传真,就得向华盛顿上报同样的五份。但很快,德国方面受不了了,他们认为他们只是一家小公司,过高的运营费用和政府间办事的拖沓实在不是他们所能承担和忍受的。正因如此,我们很快就退出与德国公司的合作。随后,在1970年代中期,美国军用物资管理法案颁布后,我就更少涉及与国外公司的合作了。此后,我还是继续从事枪械、通用工程方面的咨询服务,而且主要是在北美。但我自己设计枪械的日子结束了。
记者:和您的国家所经历的巨变一样,您也在近50年时间里经历了新武器发展史上最具革命性的时刻,那您现在还继续从事咨询服务吗?
米勒:我现在不再为别人提供咨询了,对于我这个年纪和精力的人而言,已经不能胜任了。至于我,我更关心我在华沙的房子、我的小船……,不过我鼓励更多的年轻设计师投入到轻武器设计的世界中。

编辑 刘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