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舆论对母乳喂养的呼声迭迭高涨,我很庆幸自己一直坚持母乳喂养。回顾自己一年来的哺乳历程,充满无限感慨。我想说,这是我们俩的福气。
宝宝快一岁了,还在全母乳喂养。我想说,这是我们俩的福气。
第一口奶——
关键词:信心 第一时间吮吸
从孕期6个多月开始,我就按书上说的洗澡时清洁乳头,偶尔用手轻柔挤挤;产后刚下产床半小时,护士就把宝宝抱过来放到身边,帮她把奶头塞到嘴里,她就开始了诞生以来的第一口吮吸,一切是那么自然而奇妙。当天我遵医嘱母婴同床半个多小时喂一次,就这样,第二天我的奶就涨起来了。黄黄浓浓的初乳细细地溢出来,顺着衣服滴答滴答流到床上、鞋上、地上,病号服湿了干、干了湿,一上午来不及换就成了厚厚的“墙皮”状。
我没听过产后48~72小时的说法,在我看来,作为高级哺乳动物的人类,在这方面不应该比猫狗牛羊这些动物更低级啊,小马驹一落地就会站起来找奶吃,我们也没听过这些妈妈们没奶要宝宝去喝牛奶的呀。所以我也没提前准备奶粉,办住院手续时领的两桶奶粉也没派上用场。
现在看来,哺乳妈妈的信心是产奶的前提呢:有信心、让娃吸,没有不产奶的。而且后来当听说很多妈妈没奶时,我真的很诧异,因为我住院的四五天同病房的另外四位妈妈也都生完了就有奶水了,没见谁晚上起来泡奶粉的,娃娃喝妈妈奶喝的香着呢。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北京妇产医院的产妇们还是很幸运的——在这里我们没有“被没奶”,得到了专业的哺乳指导,保住了娃的第一口奶。
奶多奶少一样愁——
关键词:涨奶、奶结
好多妈妈羡慕我奶多,实在想不通我有什么可发愁。其实奶水够宝宝吃就好,太多了就变成了负担。不信就看看月子里我遭的那些罪。
没出院时我涨奶就很严重了,胸前像两块巨石沉甸甸的压着。此处有两个不能不说的教训:首先,仓促入院没带吸奶器,产后开始涨奶时也没想到会这么严重,所以总想回家再说吧;其次,在没有吸奶器的时候真应该手动挤奶,虽然看过很多书上都写了手法,可是光说不练,关键时候挤不出来。没出院时我的乳房仅仅是发硬,还没出现奶结,所以我根本没想到后面会出现的问题。在医院练熟了躺喂姿势,我踏踏实实的抱娃回家了。
到家之后问题来了。乳房开始胀痛,不夸张的说,已经胀到超出身体的宽度了!第一个问题就是没法躺喂了,因为侧卧姿势会压着侧面乳腺。可是,侧切伤口还没长好,人根本就坐不住。那也没办法,顶着疼痛、歪斜着坐着学习抱喂,一场奶吃下来,腰酸背痛大汗淋漓。这还不算,抱喂姿势僵硬,我和宝宝都别扭,不是吃不到嘴里就是吃进去了含乳不对,咬得乳头生疼,还得往外抠,急的宝宝直哭。我妈妈笑话我说:“怎么看都不像抱自己的娃!”
其次,由于乳房又大又硬,又知道很多新妈妈不小心“挤着奶”造成乳腺炎的前车之鉴,我格外小心:但凡睡觉,一律仰卧。平躺一晚不能调整姿势,辛苦程度如同走了一晚上路,起床后也是筋疲力尽。宝宝虽小但是爱动,小膝盖一顶一顶很有劲。妈妈心疼我,怕宝宝给我挤了乳房,所以替我承担了每次吃奶后给宝宝拍嗝的任务。所以没出月子妈妈就得了腱鞘炎,我们家的月子病是姥姥得的,是不是有点可笑?头两个月除了喂奶我几乎没抱过宝宝,我只是个餐厅,所以宝宝跟“餐厅”也不太亲近,倒是姥姥一抱她就安稳,我心里不是滋味。
插播一下我的奶量有多大:奶水冲,像水枪一样,每次都能把娃呛着。急哼哼的想吃奶趴过来,又被奶水“嗞”的气的歪过头去大哭。剪刀手?用了!可我发现,当奶水冲劲特别大时,使用剪刀手只能使流量减小但却使冲劲加大,月子里的小娃太小,常常被“嗞”的受不了。每次吃奶就听她“咕咚咕咚”紧忙的吞咽,过一会头一下子别开,深深的吸一口气,就像从水里钻出来换气一样,另外一侧奶水还在兹兹冒着。每次看宝宝吃奶吃的这么痛苦,我都特别心疼,只好喂奶前把前奶吸出一些来再亲喂。至于前中后三段奶营养成分不同什么的,我也顾不上了,得先让娃吃饭不是么。平时宝宝一哭闹,这边奶就开始流了;有时是睡着觉呢,奶涨起来,流出来湿了内衣床单,连身上盖的被子都能湿透,真是苦不堪言。少喝点鱼汤肉汤?整个月子家人就没敢让我喝过这些汤水,实在是害怕这些东西下奶,我只能喝点粥和白水。
第三个问题就是奶结了,这个问题不间断的困扰了我四五个月。起先一次的奶结是绿豆大小,然后是玉米粒大小,最后就跟枣这么大了,两边都有,老公和妈妈折腾一个小时,既揉不开也吸不掉,乳房又红又硬,我自己也有点低烧,眼看要乳腺炎了,我只好请了位揉奶师救急。300元一次,她拍着胸膛说“一次包好,肯定揉开”。结果揉起来就没那么顺利,忙活了两个多小时还有两个大结没开。她尝了尝我的乳汁,说味道太甜奶太稠,就是容易堵,这次只能揉这样了,下次保证能揉好。经过了第二次的揉奶,乳房明显软多了,人也轻松了。
自力更生护理乳房——
关键词:学习挤奶、母乳微博
经过第一次揉奶后,我发现揉奶师只能解决一次的问题,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好比家里管道堵了,维修师傅只能保证这次给你疏通好,至于将来还会不会出问题,完全依赖于你对管道的使用和维护。
起先我按照揉奶师说的每次喂完奶后排空乳房,结果自己异常辛苦。每次宝宝吃前要吸奶,她只吃一点,结果还很涨,还要再把剩下的吸空。悲催的是,宝宝几乎不到两个小时吃一次奶,我每天就忙碌在吸奶——喂奶——吸奶的循环模式中,不是在喂就是在吸,外加侧切伤口疼和腰痛,整个月子过得漫长而艰难,苦闷得不知何时是头。结果我就变成了超级奶牛,因为奶越吸越多,越长越快,手动吸奶器不够用要换电动,一个头太慢要换双头。终于我身心俱疲,意识到这个状态很错误,奶似乎吸不空,我已经变成了一台产奶机器。
快出月子的时候我发现了几个母乳微博,这几个微博真的很有帮助,每天晚上夜奶无数次,喂完奶后,我妈妈帮宝宝拍嗝,我就躺在床上“充电”,越看越有相见恨晚的感觉。这里一定要给新妈妈们推荐“母乳妈妈家”、“母乳喂养大本营”和“国际母乳会——中国”新浪微博,我正是在这些微博里获得了实用的母乳知识,让我正确的使用和维护乳房,把自己从水深火热之中拯救出来。 首先我了解了泌乳原理:奶是通过吮吸调动身体激素刺激乳房泌乳,乳房不是贮存奶的容器,不是说奶就存在那里,排空了就没有了。不了解这一点,盲目排空,只会越吸越多,给乳房造成损伤。其次,吸奶适度即可,乳房适度柔软就可以。就挤奶来说,手挤胜过吸奶器。母乳协会推荐的马麦式挤奶,简单易学,练几次就上手了,这样轻松了好多,每次喂奶前洗净双手,稍挤一下即可。还有,我知道了奶阵的概念,吮吸或挤压十秒左右,乳房一阵酥麻,奶水就呈现喷射状,这就是奶阵。奶阵往往很冲,小宝宝吞咽不迭会呛奶。我学会了稍稍挤奶几下,等待奶阵出现,奶水自己喷射出去,奶阵过后奶流缓和宝宝吃起来比较舒服。我家宝宝就比较认边,爱吃好吃的一侧乳房,吃的时候另一侧乳房也会出现奶阵。所以我常常需要塞一块毛巾或用乳垫。而且,如果宝宝认边儿的话,很快就会给妈妈造成“大小奶”——两侧乳房不一般大。我曾经一度很焦急,心想人胖也就罢了,乳房还不一样大,简直完蛋了。其实也没关系,两侧轮流吃就可以,小乳房一侧可以多吃一次,比如左右右、左右右,这样小的一侧的奶量和体积就很快上来了。
出现了奶结的话,要轻柔按摩,挤一挤再继续按摩,宝宝的下巴对准奶结方向多吸很快就好。出现红肿的话,可以敷土豆片或卷心菜叶子。土豆片中游离的钾离子可以促进消肿,我妈妈每天都给我切薄薄的土豆片,敷满两个乳房,一晚上换两次,奶结才得以控制住没发展成乳腺炎。至于自己的奶量、宝贝的含乳方式、乳头损伤甚至宝宝护理等方面等,国际母乳会的网站上都能找到“对症”的药方,而且是中英双语的资料,比如“我的奶量太多了么”“涨奶该怎么办”“肠绞痛”等。最令我惊喜的是,母乳会的微博有志愿者可以通过电话义务进行哺乳指导。我曾在宝宝何时添加辅食以及自己一次乳腺炎用药的时候非常困惑,在微博咨询母乳会的哺乳指导珉辉,她主动要了我的电话号码给我电话过来进行答复,从此我对母乳会更是充满了感动和信任。
现在的我们
很多人,也包括以前的自己,可能会认为母乳喂养还能有技术含量?撩起衣服来喂不就行了么?其实没那么简单。我曾经面对“自己的奶不够浓么”、“宝宝吃的太少么”、“我要定点喂奶么”、“宝宝哭我应该用哭声免疫法训练么”、“乳腺炎还能喂奶么”各种问题感到困惑。幸亏这些疑问都通过每晚学习母乳微博得到了解答,不然我会多走好多弯路,多受好多罪。现在的我已经坚持哺乳快一年了,我也通过适度马氏挤奶、自然喂养、亲密育儿在四个月左右的时候达到了供需平衡。她软软的小身子依偎着我,酣畅地吸吮,含乳对我微笑,舒服的荡悠脚丫,随意选择躺喂、坐喂、趴喂各种姿势,这是我们母女的亲密时光,我们都很享受,我希望这段时光可以再长一点。
想对新妈妈们说的话:
1.首先要有信心喂奶和追奶。喂奶很辛苦,但是绝对值得坚持。
2.月子里为了保护手腕,电动吸奶器还是有必要的。奶量大的妈妈如果需要双头吸奶器,也不要自己买,价格不菲,而且只能用几个月,等与宝宝食量供需平衡后就用不着了,所以建议租赁。淘宝上就有,按天计费,比起购买还是很划算的。
3.市场上揉奶师良莠不齐,如果新妈妈出现了问题,小毛病可以自己通过按摩、冷敷解决,解决不了可以在微博咨询或找专业的通乳师按摩。
4.奶最涨、乳房最硬的时候使用吸奶器对乳房会有损伤,应该手动挤出前面一点,后面再用吸奶器。但是,手动挤奶真的又方便又好,最利于保护乳房,妈妈们要学以致用。
5.喂奶妈妈们不用跟吃奶粉的宝宝们比较、纠结自己宝宝吃多少毫升了,我至今也不知道自己的宝宝吃多少奶。他渴了、饿了、困了、想睡觉了、害怕了、任何需要你的时候,你就顺其自然、按需哺乳吧,好好享受你的喂奶时光。
宝宝快一岁了,还在全母乳喂养。我想说,这是我们俩的福气。
第一口奶——
关键词:信心 第一时间吮吸
从孕期6个多月开始,我就按书上说的洗澡时清洁乳头,偶尔用手轻柔挤挤;产后刚下产床半小时,护士就把宝宝抱过来放到身边,帮她把奶头塞到嘴里,她就开始了诞生以来的第一口吮吸,一切是那么自然而奇妙。当天我遵医嘱母婴同床半个多小时喂一次,就这样,第二天我的奶就涨起来了。黄黄浓浓的初乳细细地溢出来,顺着衣服滴答滴答流到床上、鞋上、地上,病号服湿了干、干了湿,一上午来不及换就成了厚厚的“墙皮”状。
我没听过产后48~72小时的说法,在我看来,作为高级哺乳动物的人类,在这方面不应该比猫狗牛羊这些动物更低级啊,小马驹一落地就会站起来找奶吃,我们也没听过这些妈妈们没奶要宝宝去喝牛奶的呀。所以我也没提前准备奶粉,办住院手续时领的两桶奶粉也没派上用场。
现在看来,哺乳妈妈的信心是产奶的前提呢:有信心、让娃吸,没有不产奶的。而且后来当听说很多妈妈没奶时,我真的很诧异,因为我住院的四五天同病房的另外四位妈妈也都生完了就有奶水了,没见谁晚上起来泡奶粉的,娃娃喝妈妈奶喝的香着呢。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北京妇产医院的产妇们还是很幸运的——在这里我们没有“被没奶”,得到了专业的哺乳指导,保住了娃的第一口奶。
奶多奶少一样愁——
关键词:涨奶、奶结
好多妈妈羡慕我奶多,实在想不通我有什么可发愁。其实奶水够宝宝吃就好,太多了就变成了负担。不信就看看月子里我遭的那些罪。
没出院时我涨奶就很严重了,胸前像两块巨石沉甸甸的压着。此处有两个不能不说的教训:首先,仓促入院没带吸奶器,产后开始涨奶时也没想到会这么严重,所以总想回家再说吧;其次,在没有吸奶器的时候真应该手动挤奶,虽然看过很多书上都写了手法,可是光说不练,关键时候挤不出来。没出院时我的乳房仅仅是发硬,还没出现奶结,所以我根本没想到后面会出现的问题。在医院练熟了躺喂姿势,我踏踏实实的抱娃回家了。
到家之后问题来了。乳房开始胀痛,不夸张的说,已经胀到超出身体的宽度了!第一个问题就是没法躺喂了,因为侧卧姿势会压着侧面乳腺。可是,侧切伤口还没长好,人根本就坐不住。那也没办法,顶着疼痛、歪斜着坐着学习抱喂,一场奶吃下来,腰酸背痛大汗淋漓。这还不算,抱喂姿势僵硬,我和宝宝都别扭,不是吃不到嘴里就是吃进去了含乳不对,咬得乳头生疼,还得往外抠,急的宝宝直哭。我妈妈笑话我说:“怎么看都不像抱自己的娃!”
其次,由于乳房又大又硬,又知道很多新妈妈不小心“挤着奶”造成乳腺炎的前车之鉴,我格外小心:但凡睡觉,一律仰卧。平躺一晚不能调整姿势,辛苦程度如同走了一晚上路,起床后也是筋疲力尽。宝宝虽小但是爱动,小膝盖一顶一顶很有劲。妈妈心疼我,怕宝宝给我挤了乳房,所以替我承担了每次吃奶后给宝宝拍嗝的任务。所以没出月子妈妈就得了腱鞘炎,我们家的月子病是姥姥得的,是不是有点可笑?头两个月除了喂奶我几乎没抱过宝宝,我只是个餐厅,所以宝宝跟“餐厅”也不太亲近,倒是姥姥一抱她就安稳,我心里不是滋味。
插播一下我的奶量有多大:奶水冲,像水枪一样,每次都能把娃呛着。急哼哼的想吃奶趴过来,又被奶水“嗞”的气的歪过头去大哭。剪刀手?用了!可我发现,当奶水冲劲特别大时,使用剪刀手只能使流量减小但却使冲劲加大,月子里的小娃太小,常常被“嗞”的受不了。每次吃奶就听她“咕咚咕咚”紧忙的吞咽,过一会头一下子别开,深深的吸一口气,就像从水里钻出来换气一样,另外一侧奶水还在兹兹冒着。每次看宝宝吃奶吃的这么痛苦,我都特别心疼,只好喂奶前把前奶吸出一些来再亲喂。至于前中后三段奶营养成分不同什么的,我也顾不上了,得先让娃吃饭不是么。平时宝宝一哭闹,这边奶就开始流了;有时是睡着觉呢,奶涨起来,流出来湿了内衣床单,连身上盖的被子都能湿透,真是苦不堪言。少喝点鱼汤肉汤?整个月子家人就没敢让我喝过这些汤水,实在是害怕这些东西下奶,我只能喝点粥和白水。
第三个问题就是奶结了,这个问题不间断的困扰了我四五个月。起先一次的奶结是绿豆大小,然后是玉米粒大小,最后就跟枣这么大了,两边都有,老公和妈妈折腾一个小时,既揉不开也吸不掉,乳房又红又硬,我自己也有点低烧,眼看要乳腺炎了,我只好请了位揉奶师救急。300元一次,她拍着胸膛说“一次包好,肯定揉开”。结果揉起来就没那么顺利,忙活了两个多小时还有两个大结没开。她尝了尝我的乳汁,说味道太甜奶太稠,就是容易堵,这次只能揉这样了,下次保证能揉好。经过了第二次的揉奶,乳房明显软多了,人也轻松了。
自力更生护理乳房——
关键词:学习挤奶、母乳微博
经过第一次揉奶后,我发现揉奶师只能解决一次的问题,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好比家里管道堵了,维修师傅只能保证这次给你疏通好,至于将来还会不会出问题,完全依赖于你对管道的使用和维护。
起先我按照揉奶师说的每次喂完奶后排空乳房,结果自己异常辛苦。每次宝宝吃前要吸奶,她只吃一点,结果还很涨,还要再把剩下的吸空。悲催的是,宝宝几乎不到两个小时吃一次奶,我每天就忙碌在吸奶——喂奶——吸奶的循环模式中,不是在喂就是在吸,外加侧切伤口疼和腰痛,整个月子过得漫长而艰难,苦闷得不知何时是头。结果我就变成了超级奶牛,因为奶越吸越多,越长越快,手动吸奶器不够用要换电动,一个头太慢要换双头。终于我身心俱疲,意识到这个状态很错误,奶似乎吸不空,我已经变成了一台产奶机器。
快出月子的时候我发现了几个母乳微博,这几个微博真的很有帮助,每天晚上夜奶无数次,喂完奶后,我妈妈帮宝宝拍嗝,我就躺在床上“充电”,越看越有相见恨晚的感觉。这里一定要给新妈妈们推荐“母乳妈妈家”、“母乳喂养大本营”和“国际母乳会——中国”新浪微博,我正是在这些微博里获得了实用的母乳知识,让我正确的使用和维护乳房,把自己从水深火热之中拯救出来。 首先我了解了泌乳原理:奶是通过吮吸调动身体激素刺激乳房泌乳,乳房不是贮存奶的容器,不是说奶就存在那里,排空了就没有了。不了解这一点,盲目排空,只会越吸越多,给乳房造成损伤。其次,吸奶适度即可,乳房适度柔软就可以。就挤奶来说,手挤胜过吸奶器。母乳协会推荐的马麦式挤奶,简单易学,练几次就上手了,这样轻松了好多,每次喂奶前洗净双手,稍挤一下即可。还有,我知道了奶阵的概念,吮吸或挤压十秒左右,乳房一阵酥麻,奶水就呈现喷射状,这就是奶阵。奶阵往往很冲,小宝宝吞咽不迭会呛奶。我学会了稍稍挤奶几下,等待奶阵出现,奶水自己喷射出去,奶阵过后奶流缓和宝宝吃起来比较舒服。我家宝宝就比较认边,爱吃好吃的一侧乳房,吃的时候另一侧乳房也会出现奶阵。所以我常常需要塞一块毛巾或用乳垫。而且,如果宝宝认边儿的话,很快就会给妈妈造成“大小奶”——两侧乳房不一般大。我曾经一度很焦急,心想人胖也就罢了,乳房还不一样大,简直完蛋了。其实也没关系,两侧轮流吃就可以,小乳房一侧可以多吃一次,比如左右右、左右右,这样小的一侧的奶量和体积就很快上来了。
出现了奶结的话,要轻柔按摩,挤一挤再继续按摩,宝宝的下巴对准奶结方向多吸很快就好。出现红肿的话,可以敷土豆片或卷心菜叶子。土豆片中游离的钾离子可以促进消肿,我妈妈每天都给我切薄薄的土豆片,敷满两个乳房,一晚上换两次,奶结才得以控制住没发展成乳腺炎。至于自己的奶量、宝贝的含乳方式、乳头损伤甚至宝宝护理等方面等,国际母乳会的网站上都能找到“对症”的药方,而且是中英双语的资料,比如“我的奶量太多了么”“涨奶该怎么办”“肠绞痛”等。最令我惊喜的是,母乳会的微博有志愿者可以通过电话义务进行哺乳指导。我曾在宝宝何时添加辅食以及自己一次乳腺炎用药的时候非常困惑,在微博咨询母乳会的哺乳指导珉辉,她主动要了我的电话号码给我电话过来进行答复,从此我对母乳会更是充满了感动和信任。
现在的我们
很多人,也包括以前的自己,可能会认为母乳喂养还能有技术含量?撩起衣服来喂不就行了么?其实没那么简单。我曾经面对“自己的奶不够浓么”、“宝宝吃的太少么”、“我要定点喂奶么”、“宝宝哭我应该用哭声免疫法训练么”、“乳腺炎还能喂奶么”各种问题感到困惑。幸亏这些疑问都通过每晚学习母乳微博得到了解答,不然我会多走好多弯路,多受好多罪。现在的我已经坚持哺乳快一年了,我也通过适度马氏挤奶、自然喂养、亲密育儿在四个月左右的时候达到了供需平衡。她软软的小身子依偎着我,酣畅地吸吮,含乳对我微笑,舒服的荡悠脚丫,随意选择躺喂、坐喂、趴喂各种姿势,这是我们母女的亲密时光,我们都很享受,我希望这段时光可以再长一点。
想对新妈妈们说的话:
1.首先要有信心喂奶和追奶。喂奶很辛苦,但是绝对值得坚持。
2.月子里为了保护手腕,电动吸奶器还是有必要的。奶量大的妈妈如果需要双头吸奶器,也不要自己买,价格不菲,而且只能用几个月,等与宝宝食量供需平衡后就用不着了,所以建议租赁。淘宝上就有,按天计费,比起购买还是很划算的。
3.市场上揉奶师良莠不齐,如果新妈妈出现了问题,小毛病可以自己通过按摩、冷敷解决,解决不了可以在微博咨询或找专业的通乳师按摩。
4.奶最涨、乳房最硬的时候使用吸奶器对乳房会有损伤,应该手动挤出前面一点,后面再用吸奶器。但是,手动挤奶真的又方便又好,最利于保护乳房,妈妈们要学以致用。
5.喂奶妈妈们不用跟吃奶粉的宝宝们比较、纠结自己宝宝吃多少毫升了,我至今也不知道自己的宝宝吃多少奶。他渴了、饿了、困了、想睡觉了、害怕了、任何需要你的时候,你就顺其自然、按需哺乳吧,好好享受你的喂奶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