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封建于郡县:论费孝通“双轨政治”的历史真实

来源 :史学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au_1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历史社会学在中国的初兴,从费孝通“双轨政治”入手,社会学领域的学者开始着力于对传统社会的封建与郡县问题进行探讨,以此寻求社会学更广阔的历史想象力.“双轨政治”作为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权力运行及其关系的概括,具有社会学概念的抽象性与理想型特点.“双轨政治”与中国历史的真实具有多大程度上的契合长期未被学术界充分重视,如何在中国历史中反观并论证这一历史社会学的概念值得深思.返回历史视野,可以发现顾炎武“寓封建于郡县”论是费孝通“双轨政治”的历史真实,魏晋南北朝终身与世袭郡县守令制则是顾炎武“寓封建于郡县”论的细节真实.要在史实、史论与历史社会学概念三者之间建立可沟通的桥梁,并以此来拓展历史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视野.
其他文献
意识形态与冷战的起源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前,美苏在意识形态领域已经存在严重分歧.美国将自己视为自由、民主、公正、和平的化身,希望美国经验和传统可以成为国际政治的典范,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苏联确立了共产主义社会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社会、以一国革命为基础推动世界范围的无产阶级革命的意识形态.二战结束以后,美苏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冲突愈演愈烈,双方均想在世界范围内推行本国的理论和制度,进而为第三世界国家描绘一幅美好蓝图.正是在此历史背景下,20世纪50—70年代经典现代化理论在西方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