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网络新媒体技术等的发展,传统的讲台授课式教学也逐渐融入了新媒体技术,除了多媒体的运用,学习任务群的建立也推动了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发展。学习任务群指导下,教师发挥了导学的作用,帮助学生在课外进行阅读从而积累文学语言,开拓学生思维,弘扬传统文化,互动式教学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以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辅助课堂传统教学,给高中语文课堂增添了新的活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 引言
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就是将高中所学的一册语文,按照内容或手法等方面的共同性或相反性进行概念分类和对比组合,按照主题类别创立群组,发布关于主题的相关学习任务,从而使学生及时地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讨论。群文阅读能组织群体进行阅读,调动大众积极性,在相互交流中共同进步和表述自己的观点,碰撞思想的火花,从而发散思维,深化教学内容,达到真正的学以致用,在生活中品味语文的魅力。
二、 在群文阅读中积累文学语言
学习任务指导群的作用之一,就是教师能经常性地在群组发布古今中外的诗歌、小说、散文等著名文学作品,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熏陶学生对于文学语言的热爱。例如在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在课前发布古诗词代表作五首,分别是曹操的《短歌行》、杜甫的《登高》、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李清照的《声声慢》以及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分别让学生从语言和表现手法以及写景的视角移动的角度,对几首古诗进行剖析,并结合几首诗进行对比分析,几首诗表达的感情为何不同?并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当时处于何种情景下写出的诗句?要求学生以自己的喜好和观点选取自己认为的几首诗里面的绝句,并给出理由。
以体味古诗韵律和语言之美为学习目标,在课前对学生进行敦促,以朗读和背诵的方式进行检测,并在学习任务指导群内进行小组讨论,要求学生以自己最喜欢的绝句为例子,组织语言进行扩写,要求语言优美风格贴近诗句。例如,在《归园田居》中的句子: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扩写时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文学积累,“草木长”和“沾我衣”将沉寂的花草立刻变得生动起来。还有《登高》中的绝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句从手法上和语言上都可进行赏析,一个“萧萧下”字写出了落叶的气势与秋日的凄凉,一个“滚滚来”字将长江奔腾的姿态呈现出来。利用群文阅读策略,学生在讨论学习任务的同时,也能多角度进行语文语言的赏析和积累。
三、 通过任务群开拓学生思维
群文阅读教学方式不仅在文学语言方面对学生进行了熏陶,也在思维发散训练中使学生思路更活跃,见解更深刻。在统编版教材《拿来主义》一课的学习中,教师便在学习任务指导群内发布了思考题:什么是“拿来主义”?鲁迅为何要提到“拿来主义”,表达了鲁迅怎样的忧思?教师要求学生在看完《拿来主义》的内容之后,继续浏览已经发布在群内的鲁迅其他文章的内容,比如初中时学过的《藤野先生》《孔乙己》和《阿长与山海经》,要求對比阅读之后讲述鲁迅写作的特色和鲁迅的不同个人情感。
通过这样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的方式,学生能感受到鲁迅不仅是一个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对于愚昧封建深恶痛绝,用笔杆孜孜不倦写作唤醒国人的斗士,而且也是一个在生活中对于温暖有趣的人和事情充满感激怀念的人。在阅读课文以后,学生结合参考资料中鲁迅的写作背景进行思考,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运用了反衬对比的手法,对于愚昧的“清国留学生”感到悲哀,对于外国学生的偏见感到悲愤,从而更加衬托着对于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怀念,而在《拿来主义》这篇杂文里,鲁迅毫不避讳直接对国人的愚昧进行披露,两篇文章有异曲同工之处。
四、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语文离不开传统文化,高中语文群文阅读策略帮助宣扬了中华传统文化。在统编版教材选修一《赤壁赋》的学习中,教师结合了课文《登泰山记》一起讲解,这两篇课文都属于写景抒情类,而赤壁和泰山都属于国家文化遗产。赤壁为历史上当年怀古之战的遗迹,位于湖北省咸宁市,北倚着省会武汉,南临湘北岳阳,故有湖北南大门之称。而泰山为五岳之一,位于山东省,被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教师在发布让学生阅读《赤壁赋》和《登泰山记》两篇课文的任务后,也在群组内发布了相关的风景图片,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品味赤壁的历史厚重与泰山的大气磅礴,领略国家秀丽山河。
在语文学习中,中国的宝藏传统文化除了风景名胜和文化古迹,还有历经千年吟唱传颂的诗经民谣。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就收录了“诗经·邺风”中的《静女》和“古诗十九首”的《涉江采芙蓉》以及秦观传唱千年的《鹊桥仙》。《鹊桥仙》中的“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成了众多才子佳人情意绵绵的情书寄语。教师结合了群文阅读的策略,将诗经民谣按照情感表达进行组合,发布在群组中供学生学习和阅读,并以写作为学习任务,让学生选择一首最喜爱的诗歌,发挥想象进行诗歌内容的故事创作。在弘扬了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让学生锻炼了写作能力。
五、 对比深化群文深度
在群文阅读教学策略下,结合多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有利于深化群文深度。在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附录中,柳宗元的《江雪》与杨万里的《小池》就被组合安排在短诗两篇的阅读任务里。《江雪》与《小池》都属于景物描写,但两篇文章传达出来的感情却大有不同。前者是作者对“独钓蓑笠翁”的感受,表达了雪景的苍茫和独自一人垂钓的孤寂,而后者则是用荷花美景表达了自己赏花的欣喜和对初夏充满活力的美景的喜爱。结合两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使学生能更深刻体会到景物不同的意境,表达作者不同的情思。同时可以看出,两篇文章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对比异同,学生在群文阅读中触及群文深度,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柳宗元与杨万里两人的生平,对比两人的经历遭遇,使学生更能够体会到杨万里性格的坚毅自信,柳宗元性格的乐观仁爱。两个人都属于具有爱国情怀的诗人,且都心怀天下。
六、 发挥教师的导读与导学作用 群文阅读的另一大优势是可以发挥教师的导读与导学作用。在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对于《青蒿素》一文的学习中,教师会提前在学习任务指导群内发布让学生上网搜集关于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项的视频和医学家屠呦呦的相关故事的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青蒿素诞生对于中国的意义,以及医学家屠呦呦为此做出的巨大贡献,并以此引导学生增加对于《青蒿素》这篇文章的阅读兴趣。教师在课上会让学生将准备好的视频和故事进行交流分享,在聊天式的课上小组讨论中,拉近学生对于书本上课文的距离,以准备好的讲故事形式,讲述医学家屠呦呦在研究青蒿素过程中发生的惊险或者有趣的事件,以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发挥教师对于课本的导读与导学的作用。
七、 利用学习任务组合文本
高中语文的群文阅读策略,善于将同一主旨的文本进行组合阅读,使学生能加深对于主旨意义的领悟。例如在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学习中,教师将表达同一“爱国情怀”为主题的课文《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与《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进行组合阅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讲述了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宣布新中国成立的故事,文中进行了详细的动作描述与神态描写,刻画了一位庄严而伟大的毛主席的形象,运用群像描写和气氛衬托表现升旗一刻所有人紧张的气氛,烘托了旗帜飘扬的一刻国人的自豪和对所有为新中国付出努力的人深深的钦佩。《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则运用了大量语言描写,在他人口中塑造了一位为百姓服务的好榜样的焦裕禄的形象,表现着党对人民的关怀,引发出对祖国的自豪和对所有相关基层人员的敬佩之情。两篇文章在手法和主旨上都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因此运用组合文本的群文阅读策略,更加高效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八、 互动式交流得出阅读感悟
群文阅读教学策略重在与学生进行互动式交流,能够及时得到学生反馈,可以和学生共同探讨阅读感悟。在统编版教材《师说》一文的学习中,教师就“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这一话题与学生进行了深度讨论,在学习指导群内,将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发布了为课上辩论作准备的任务。《师说》一文中鲜明地阐述了学生与教师的紧密联系,通过哲学思辨的角度說明没有教师就无法成就人才的观点,表达了作者对学生应该寻知求师、勤学好问的观点。但现代社会,几乎是信息透明的时代,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渠道获得知识,对于“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学生也有不一样的观点,自学能力已经成为当今大学中必备的能力,那么究竟对于教师的需求是否是必然的呢?通过辩论的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辩驳着自己的观点,加深了对于《师说》一文的主旨大意的理解,从而得出深层次的阅读感悟,让学习语文不仅存在于字面理解,更存在于生活感悟。
九、 结语
学习任务群指导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是通过设置学习任务群,将各类主旨手法相同甚至相反的文章进行组合阅读,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方式。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用古诗散文积累学生的文学语言,在晦涩难懂的课文中发布群任务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学习风景名胜、文化古迹的描写,领略诗经民谣的优美韵律,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对比阅读来深化群文深度,搜集资料进行课文导读和导学,同时利用学习任务组合文本提高课堂效率,互动式交流的方式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共同探讨,从而得出更深层次的阅读感悟。
参考文献:
[1]刘昌国.基于“语文学习任务群”的高中群文阅读教学策略[J].语文课内外,2019:198.
[2]李卿瑶.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策略[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9:10-11.
[3]张杰.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学习任务群”的应用[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9(3):175.
[4]傅振宏.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J].成才之路,2019:33.
[5]黄健.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思考[J].电脑乐园:信息化教学,2019:145.
[6]曹江林.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J].中学语文,2019:15.
作者简介:兰靖,中学语文一级教师,福建省宁德市,福建省宁德市霞浦第一中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 引言
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就是将高中所学的一册语文,按照内容或手法等方面的共同性或相反性进行概念分类和对比组合,按照主题类别创立群组,发布关于主题的相关学习任务,从而使学生及时地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讨论。群文阅读能组织群体进行阅读,调动大众积极性,在相互交流中共同进步和表述自己的观点,碰撞思想的火花,从而发散思维,深化教学内容,达到真正的学以致用,在生活中品味语文的魅力。
二、 在群文阅读中积累文学语言
学习任务指导群的作用之一,就是教师能经常性地在群组发布古今中外的诗歌、小说、散文等著名文学作品,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熏陶学生对于文学语言的热爱。例如在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在课前发布古诗词代表作五首,分别是曹操的《短歌行》、杜甫的《登高》、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李清照的《声声慢》以及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分别让学生从语言和表现手法以及写景的视角移动的角度,对几首古诗进行剖析,并结合几首诗进行对比分析,几首诗表达的感情为何不同?并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当时处于何种情景下写出的诗句?要求学生以自己的喜好和观点选取自己认为的几首诗里面的绝句,并给出理由。
以体味古诗韵律和语言之美为学习目标,在课前对学生进行敦促,以朗读和背诵的方式进行检测,并在学习任务指导群内进行小组讨论,要求学生以自己最喜欢的绝句为例子,组织语言进行扩写,要求语言优美风格贴近诗句。例如,在《归园田居》中的句子: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扩写时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文学积累,“草木长”和“沾我衣”将沉寂的花草立刻变得生动起来。还有《登高》中的绝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句从手法上和语言上都可进行赏析,一个“萧萧下”字写出了落叶的气势与秋日的凄凉,一个“滚滚来”字将长江奔腾的姿态呈现出来。利用群文阅读策略,学生在讨论学习任务的同时,也能多角度进行语文语言的赏析和积累。
三、 通过任务群开拓学生思维
群文阅读教学方式不仅在文学语言方面对学生进行了熏陶,也在思维发散训练中使学生思路更活跃,见解更深刻。在统编版教材《拿来主义》一课的学习中,教师便在学习任务指导群内发布了思考题:什么是“拿来主义”?鲁迅为何要提到“拿来主义”,表达了鲁迅怎样的忧思?教师要求学生在看完《拿来主义》的内容之后,继续浏览已经发布在群内的鲁迅其他文章的内容,比如初中时学过的《藤野先生》《孔乙己》和《阿长与山海经》,要求對比阅读之后讲述鲁迅写作的特色和鲁迅的不同个人情感。
通过这样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的方式,学生能感受到鲁迅不仅是一个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对于愚昧封建深恶痛绝,用笔杆孜孜不倦写作唤醒国人的斗士,而且也是一个在生活中对于温暖有趣的人和事情充满感激怀念的人。在阅读课文以后,学生结合参考资料中鲁迅的写作背景进行思考,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运用了反衬对比的手法,对于愚昧的“清国留学生”感到悲哀,对于外国学生的偏见感到悲愤,从而更加衬托着对于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怀念,而在《拿来主义》这篇杂文里,鲁迅毫不避讳直接对国人的愚昧进行披露,两篇文章有异曲同工之处。
四、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语文离不开传统文化,高中语文群文阅读策略帮助宣扬了中华传统文化。在统编版教材选修一《赤壁赋》的学习中,教师结合了课文《登泰山记》一起讲解,这两篇课文都属于写景抒情类,而赤壁和泰山都属于国家文化遗产。赤壁为历史上当年怀古之战的遗迹,位于湖北省咸宁市,北倚着省会武汉,南临湘北岳阳,故有湖北南大门之称。而泰山为五岳之一,位于山东省,被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教师在发布让学生阅读《赤壁赋》和《登泰山记》两篇课文的任务后,也在群组内发布了相关的风景图片,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品味赤壁的历史厚重与泰山的大气磅礴,领略国家秀丽山河。
在语文学习中,中国的宝藏传统文化除了风景名胜和文化古迹,还有历经千年吟唱传颂的诗经民谣。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就收录了“诗经·邺风”中的《静女》和“古诗十九首”的《涉江采芙蓉》以及秦观传唱千年的《鹊桥仙》。《鹊桥仙》中的“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成了众多才子佳人情意绵绵的情书寄语。教师结合了群文阅读的策略,将诗经民谣按照情感表达进行组合,发布在群组中供学生学习和阅读,并以写作为学习任务,让学生选择一首最喜爱的诗歌,发挥想象进行诗歌内容的故事创作。在弘扬了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让学生锻炼了写作能力。
五、 对比深化群文深度
在群文阅读教学策略下,结合多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有利于深化群文深度。在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附录中,柳宗元的《江雪》与杨万里的《小池》就被组合安排在短诗两篇的阅读任务里。《江雪》与《小池》都属于景物描写,但两篇文章传达出来的感情却大有不同。前者是作者对“独钓蓑笠翁”的感受,表达了雪景的苍茫和独自一人垂钓的孤寂,而后者则是用荷花美景表达了自己赏花的欣喜和对初夏充满活力的美景的喜爱。结合两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使学生能更深刻体会到景物不同的意境,表达作者不同的情思。同时可以看出,两篇文章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对比异同,学生在群文阅读中触及群文深度,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柳宗元与杨万里两人的生平,对比两人的经历遭遇,使学生更能够体会到杨万里性格的坚毅自信,柳宗元性格的乐观仁爱。两个人都属于具有爱国情怀的诗人,且都心怀天下。
六、 发挥教师的导读与导学作用 群文阅读的另一大优势是可以发挥教师的导读与导学作用。在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对于《青蒿素》一文的学习中,教师会提前在学习任务指导群内发布让学生上网搜集关于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项的视频和医学家屠呦呦的相关故事的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青蒿素诞生对于中国的意义,以及医学家屠呦呦为此做出的巨大贡献,并以此引导学生增加对于《青蒿素》这篇文章的阅读兴趣。教师在课上会让学生将准备好的视频和故事进行交流分享,在聊天式的课上小组讨论中,拉近学生对于书本上课文的距离,以准备好的讲故事形式,讲述医学家屠呦呦在研究青蒿素过程中发生的惊险或者有趣的事件,以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发挥教师对于课本的导读与导学的作用。
七、 利用学习任务组合文本
高中语文的群文阅读策略,善于将同一主旨的文本进行组合阅读,使学生能加深对于主旨意义的领悟。例如在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学习中,教师将表达同一“爱国情怀”为主题的课文《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与《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进行组合阅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讲述了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宣布新中国成立的故事,文中进行了详细的动作描述与神态描写,刻画了一位庄严而伟大的毛主席的形象,运用群像描写和气氛衬托表现升旗一刻所有人紧张的气氛,烘托了旗帜飘扬的一刻国人的自豪和对所有为新中国付出努力的人深深的钦佩。《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则运用了大量语言描写,在他人口中塑造了一位为百姓服务的好榜样的焦裕禄的形象,表现着党对人民的关怀,引发出对祖国的自豪和对所有相关基层人员的敬佩之情。两篇文章在手法和主旨上都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因此运用组合文本的群文阅读策略,更加高效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八、 互动式交流得出阅读感悟
群文阅读教学策略重在与学生进行互动式交流,能够及时得到学生反馈,可以和学生共同探讨阅读感悟。在统编版教材《师说》一文的学习中,教师就“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这一话题与学生进行了深度讨论,在学习指导群内,将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发布了为课上辩论作准备的任务。《师说》一文中鲜明地阐述了学生与教师的紧密联系,通过哲学思辨的角度說明没有教师就无法成就人才的观点,表达了作者对学生应该寻知求师、勤学好问的观点。但现代社会,几乎是信息透明的时代,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渠道获得知识,对于“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学生也有不一样的观点,自学能力已经成为当今大学中必备的能力,那么究竟对于教师的需求是否是必然的呢?通过辩论的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辩驳着自己的观点,加深了对于《师说》一文的主旨大意的理解,从而得出深层次的阅读感悟,让学习语文不仅存在于字面理解,更存在于生活感悟。
九、 结语
学习任务群指导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是通过设置学习任务群,将各类主旨手法相同甚至相反的文章进行组合阅读,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方式。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用古诗散文积累学生的文学语言,在晦涩难懂的课文中发布群任务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学习风景名胜、文化古迹的描写,领略诗经民谣的优美韵律,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对比阅读来深化群文深度,搜集资料进行课文导读和导学,同时利用学习任务组合文本提高课堂效率,互动式交流的方式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共同探讨,从而得出更深层次的阅读感悟。
参考文献:
[1]刘昌国.基于“语文学习任务群”的高中群文阅读教学策略[J].语文课内外,2019:198.
[2]李卿瑶.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策略[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9:10-11.
[3]张杰.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学习任务群”的应用[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9(3):175.
[4]傅振宏.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J].成才之路,2019:33.
[5]黄健.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思考[J].电脑乐园:信息化教学,2019:145.
[6]曹江林.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J].中学语文,2019:15.
作者简介:兰靖,中学语文一级教师,福建省宁德市,福建省宁德市霞浦第一中学。